華文網

海南連續高溫“烤驗”一線勞動者 菜農阿公一天挑水往返70次

清潔工在掃地

快遞員送包裹

工人在烈日下工作

老阿公在挑水

烈日炎炎,熱浪滾滾。連日來,海口市乃至全省迎來了持續的高溫天氣,室外驕陽似火,酷暑難耐,人們紛紛尋蔭避暑,然而,一些勞動者卻依然頭頂烈日,堅守著崗位。在採訪期間,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也體驗了烈日炙烤、熱浪撲面的感覺,不一會兒就覺得酷熱難耐。但這對於長時間在高溫下工作的勞動者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他們為了這座城市的發展付出著自己的汗水,

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辛勤的勞動讓市民享受著這座城市的幸福和快樂。

快遞小妹

高溫下派送包裹9個小時

提到快遞員,我們總會習慣的稱呼一聲快遞小哥,然而今日,記者遇到的是一位元文靜的快遞小妹。

快遞小妹周小姐是“80後”,海口人,從事快遞派送一年多了,每天早上6時30分就要開始派送工作。“我們不僅要送快遞,還要投遞報紙,所以每天都起來很早。

”周小姐說。

記者見到周小姐時是11時多,烈日當空照,穿著長襯衫、戴著手套的她整個背部已經濕透了。她告訴記者,青年路這附近的快遞都歸她派送。記者隨著她來到一個社區,看到她熟練地將快遞包裹放入寄存櫃中,5個包裹平均用時不過半分鐘。“送完這些就可以休息2個小時,送社區很方便,直接放到快遞櫃就好,送村子裡就麻煩點,需要挨家挨戶地找,還要等收件人下來,

一天送完差不多17時許。”周小姐笑著說。

記者體驗全副武裝仍被曬暈

記者跟隨周小姐跑了兩個社區和一個村子,正值中午太陽最曬時,全副武裝的記者被曬得頭都有點發暈,她還能有條不紊地在快遞櫃裡輸入手機號、選擇櫃子大小、撕掉包裹上的快遞單,時不時還與記者交談幾句。周小姐告訴記者,自己一天要跑十幾個社區,村子也有將近10個,“還好啦,現在都比較方便,

收件人一般不會讓我們等太久,趕在17時前都能派送完。”

農民工

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

6月4日上午,在海口美蘭區美舍河畔美舍新村附近,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用鐵鏟往河道的綠化植物鋪沙。當日11時30分,記者來到施工現場,工人陳師傅正在用鐵鏟將堤岸上的沙子一鏟一鏟地撒到河道,覆蓋河道綠化植物。

“師傅,太陽很曬呀,怎麼不先休息避暑呢?”記者問道。陳師傅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習慣了在烈日下工作。他是四川人,今年51歲,來海南打工已經整整10年,陳師傅坦言這幾天氣溫的確偏高,然後他們並沒有鬆懈工作,每天7時30分開始幹活到12時,中午休息兩個小時,然後接著繼續幹活。

“在烈日下工作,衣服總是濕了又幹,幹了又濕,不過說真的,我在河邊工作還算不是很熱,因為還有河風吹吹。”陳師傅說。

記者體驗半小時就汗流浹背

記者從11時30分至12時,一直待著陳師傅身旁,在烈日下,帶著遮陽帽的記者額頭和背後一直不斷流汗,漸漸的汗流浹背。而並未戴帽子的陳師傅身上的衣服已經濕透了,在半個小時時間裡,他一鏟又一鏟地將沙子撒到綠化植物中,不停在重複著同樣的動作。

在與陳師傅半個小時的交談中,面對高溫下的工作,他卻說:“已經習慣了。”

清潔工

熱得身體被掏空了

4日15時多,記者在濱江西路見到揮著掃把的陳大叔。陳大叔是海口瓊山人,從事清潔工十幾年,現在負責濱江西路海府一橫路這一段的衛生清潔。戴著草帽、皮膚黝黑的陳大叔時不時伸手擦擦額頭上的汗。

“這會還好啦,我剛出門的時候14時,那時候看向路邊都是發蒙的,感覺要被蒸發了。”陳大叔在樹蔭下休息時,記者與他攀談了起來。“濱江西路不好掃,屬於柏油馬路,坑坑窪窪的,還是水泥路好掃一點。”說完,陳大叔還掃了幾下給記者看。

陳大叔略靦腆,記者說要給他拍照時,他笑笑說自己不好看就不要拍。“小姑娘,你們也不容易,不過最辛苦的不是我們,是種菜的農民。”陳大叔表示,天氣太熱了,農民需要給菜經常澆水,還要用木板蓋住一些菜,以免菜被曬壞。“所以說他們最辛苦,我們不算什麼了。”休息了5分鐘,陳大叔又騎車“巡邏起來”,“不能休息太久,不然垃圾多了會有人投訴。”陳大叔說完冒著烈日又開始了工作。

記者體驗熱氣熏得人臉發燙

記者在樹蔭下呆了幾分鐘,柏油馬路烘出來的熱氣熏得人臉發燙,在凹凸的柏油馬路上,記者揮了幾下掃把確實不好掃,而陳大叔不僅要被太陽暴曬,還要被馬路炙烤,手頭的工作還不能停下,看著乾淨的馬路,記者由衷感到敬佩。

菜農

一天挑50斤水往返70次

在陳大叔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一處菜地。一位老菜農正坐在瓜棚下抽著煙。老菜農告訴記者,此菜地是他和女兒阿霞一塊開墾的。

“我快80歲了,種菜60多年。”菜農爺爺說,“一天要挑兩次水,都是我挑的,阿霞要工作,只有偶爾來幫忙。”菜農爺爺老當益壯,記者看到,滿滿的一擔水約有五六十斤,最近太熱,菜農爺爺要往返挑水將近70次。記者聽到咋舌不已。

16時30分,一個50歲的婦女來到菜地,這就是阿霞,她拿著一箱水過來給自己老父親。“沒啥特長,只有種菜了。”阿霞飽經風霜的臉上帶著笑容,“他閒不住,這塊地也沒多少,他要做就讓他做吧,免得他難受。”記者表示,一天挑幾十擔水怎麼受得了?阿霞笑道:“以前的地比現在的多三倍不止,他都挑水,這對他來說不算什麼。”阿霞對自己的老父親非常信任,“希望下點雨吧,這樣我爸能少挑點水,太熱了。”雖然前面說了對自己父親多厲害,但阿霞還是表示了對他的心疼。

阿霞蹲在地裡挑挑撿撿的雜草和長勢不良的蔬菜,平常人蹲十分鐘就腿酸不已,站起來就頭發暈。而記者站在此處半小時,阿霞一直蹲著,偶爾站起來檢查一下瓜棚,對此,阿霞表示“習慣了”。

記者體驗拎一桶水都覺得吃力無比

記者嘗試想要用兩隻手拎起一桶水都覺得吃力無比,而菜農們要冒著烈日在田裡往返數十次,曬得黝黑的皮膚上分不清楚是汗水還是池水,兩父女在烈日下相互配合的默契,讓記者眼眶莫名發熱。

他們已經習慣了在烈日下工作。他是四川人,今年51歲,來海南打工已經整整10年,陳師傅坦言這幾天氣溫的確偏高,然後他們並沒有鬆懈工作,每天7時30分開始幹活到12時,中午休息兩個小時,然後接著繼續幹活。

“在烈日下工作,衣服總是濕了又幹,幹了又濕,不過說真的,我在河邊工作還算不是很熱,因為還有河風吹吹。”陳師傅說。

記者體驗半小時就汗流浹背

記者從11時30分至12時,一直待著陳師傅身旁,在烈日下,帶著遮陽帽的記者額頭和背後一直不斷流汗,漸漸的汗流浹背。而並未戴帽子的陳師傅身上的衣服已經濕透了,在半個小時時間裡,他一鏟又一鏟地將沙子撒到綠化植物中,不停在重複著同樣的動作。

在與陳師傅半個小時的交談中,面對高溫下的工作,他卻說:“已經習慣了。”

清潔工

熱得身體被掏空了

4日15時多,記者在濱江西路見到揮著掃把的陳大叔。陳大叔是海口瓊山人,從事清潔工十幾年,現在負責濱江西路海府一橫路這一段的衛生清潔。戴著草帽、皮膚黝黑的陳大叔時不時伸手擦擦額頭上的汗。

“這會還好啦,我剛出門的時候14時,那時候看向路邊都是發蒙的,感覺要被蒸發了。”陳大叔在樹蔭下休息時,記者與他攀談了起來。“濱江西路不好掃,屬於柏油馬路,坑坑窪窪的,還是水泥路好掃一點。”說完,陳大叔還掃了幾下給記者看。

陳大叔略靦腆,記者說要給他拍照時,他笑笑說自己不好看就不要拍。“小姑娘,你們也不容易,不過最辛苦的不是我們,是種菜的農民。”陳大叔表示,天氣太熱了,農民需要給菜經常澆水,還要用木板蓋住一些菜,以免菜被曬壞。“所以說他們最辛苦,我們不算什麼了。”休息了5分鐘,陳大叔又騎車“巡邏起來”,“不能休息太久,不然垃圾多了會有人投訴。”陳大叔說完冒著烈日又開始了工作。

記者體驗熱氣熏得人臉發燙

記者在樹蔭下呆了幾分鐘,柏油馬路烘出來的熱氣熏得人臉發燙,在凹凸的柏油馬路上,記者揮了幾下掃把確實不好掃,而陳大叔不僅要被太陽暴曬,還要被馬路炙烤,手頭的工作還不能停下,看著乾淨的馬路,記者由衷感到敬佩。

菜農

一天挑50斤水往返70次

在陳大叔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一處菜地。一位老菜農正坐在瓜棚下抽著煙。老菜農告訴記者,此菜地是他和女兒阿霞一塊開墾的。

“我快80歲了,種菜60多年。”菜農爺爺說,“一天要挑兩次水,都是我挑的,阿霞要工作,只有偶爾來幫忙。”菜農爺爺老當益壯,記者看到,滿滿的一擔水約有五六十斤,最近太熱,菜農爺爺要往返挑水將近70次。記者聽到咋舌不已。

16時30分,一個50歲的婦女來到菜地,這就是阿霞,她拿著一箱水過來給自己老父親。“沒啥特長,只有種菜了。”阿霞飽經風霜的臉上帶著笑容,“他閒不住,這塊地也沒多少,他要做就讓他做吧,免得他難受。”記者表示,一天挑幾十擔水怎麼受得了?阿霞笑道:“以前的地比現在的多三倍不止,他都挑水,這對他來說不算什麼。”阿霞對自己的老父親非常信任,“希望下點雨吧,這樣我爸能少挑點水,太熱了。”雖然前面說了對自己父親多厲害,但阿霞還是表示了對他的心疼。

阿霞蹲在地裡挑挑撿撿的雜草和長勢不良的蔬菜,平常人蹲十分鐘就腿酸不已,站起來就頭發暈。而記者站在此處半小時,阿霞一直蹲著,偶爾站起來檢查一下瓜棚,對此,阿霞表示“習慣了”。

記者體驗拎一桶水都覺得吃力無比

記者嘗試想要用兩隻手拎起一桶水都覺得吃力無比,而菜農們要冒著烈日在田裡往返數十次,曬得黝黑的皮膚上分不清楚是汗水還是池水,兩父女在烈日下相互配合的默契,讓記者眼眶莫名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