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鄉愁引創業 立志報家鄉——訪信陽豫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正智

信陽豫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正智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是一個“開天闢地”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有挫折、不斷有奮鬥的過程。

信陽豫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從無到有到強始終離不開一個人的堅持,他就是掌門人張正智。

從一個門外漢到如今行業翹楚,張正智用了8年時間。8年前,作為企業高管的張正智毅然辭職,回到家鄉信陽創立豫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牽引他回歸的是那份縈繞心間十餘年的鄉愁,

還有那顆立志報恩家鄉的誠摯之心。

創業,鄉愁牽引回歸路

坐在記者面前的張正智俊朗儒雅,從容淡定。他的這份從容淡定是多年努力奮鬥打拼沉澱的獨有氣質。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991年,剛滿18歲的張正智從光山老家奔赴杭州入伍當兵。4年的軍旅生活塑造了他堅毅的品格。1995年,退伍後的他踏入杭州房地產行業,從最基層的行銷員幹起,一步步走上公司高層,成為分公司老總。

那時張正智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已達“小康水準”。然而,他卻覺得心始終沒有紮根杭州,家鄉、親人、鄉愁,這些詞彙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他腦中。回家的念頭一天比一天迫切。

2009年,經過前期考察,闊別家鄉近20年的張正智積極回應我市招商引資號召,回到信陽創立信陽豫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專銷自主品牌吉利汽車。

創業本就不易,更何況還是一個“門外漢”。彼時的張正智是房地產行業精英,

而對汽車行業則是一無所知。創業第一年,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張正智虧了300多萬元。

立業,真誠經營樹品牌

一時的失敗並未擊倒張正智,他深知自己要堅持下去。

“創業絕非易事,我覺得創業最重要的是堅持,不忘初心。任何一個人在創業路上,都會經歷好多坎,而且很多是生死之坎。但最終成功的人,離不開堅持兩字。”張正智開始沉澱下來,專研學習汽車行業,

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

功夫不負有心人。300台、700台、1300台……不斷遞增的年銷售量最直觀地展示了張正智的成功。

張正智深知,創業離不開堅持,立業則離不開真誠待人、誠信經營。“賣一台車,交一個朋友。”這是張正智的經營準則。

自公司成立之初,張正智就要求所有員工靠口碑做生意,決不允許有欺詐客戶的行為。8年來,無一起客戶不滿意投訴事件,張正智的朋友越來越多,

車子也賣得越來越火,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

“學會換位思考,以朋友的心態去交流解決問題,企業發展的路子自然會更寬廣。”現如今,張正智所創辦的豫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已成為信陽汽車行業翹楚。店面也由原來的一家變為現在的兩家。

大愛,富貴不忘系桑梓

“既然回鄉創業,就一定不能忘了回報咱家鄉人民。”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擔當的企業是張正智所渴望打造的。

張正智幼年喪父,自小家境貧寒,他深知窮人不易。公司創立伊始,他就秉承著扶危濟困的思想,設立了“愛心基金”,把每一位車主購車款的千分之一提取出來作為愛心基金,用來為社會做點貢獻。

張正智說,無論一個企業是大是小,都要懂得感恩回報社會。8年來,即便是公司在整體虧損的窘境下,他依然沒有忘記反哺社會。逢年過節看望孤寡老人、為農村小學捐助教學設備和學習用品、高考期間開展愛心送考、支持幫扶貧困戶……在他的帶領下,吉利“愛心基金”越鋪越廣。8年來“愛心基金”已累積捐款捐物達20余萬元。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張正智說,關注弱勢群體,為社會做貢獻,每一個回鄉創業成功者都應義不容辭,豫通的吉利“愛心基金”他會一直堅持做下去。

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遠強

張正智幼年喪父,自小家境貧寒,他深知窮人不易。公司創立伊始,他就秉承著扶危濟困的思想,設立了“愛心基金”,把每一位車主購車款的千分之一提取出來作為愛心基金,用來為社會做點貢獻。

張正智說,無論一個企業是大是小,都要懂得感恩回報社會。8年來,即便是公司在整體虧損的窘境下,他依然沒有忘記反哺社會。逢年過節看望孤寡老人、為農村小學捐助教學設備和學習用品、高考期間開展愛心送考、支持幫扶貧困戶……在他的帶領下,吉利“愛心基金”越鋪越廣。8年來“愛心基金”已累積捐款捐物達20余萬元。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張正智說,關注弱勢群體,為社會做貢獻,每一個回鄉創業成功者都應義不容辭,豫通的吉利“愛心基金”他會一直堅持做下去。

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