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進心靈的荷花

每當想起荷花,我總要為之崇高的品質和清麗、瀟灑、脫俗的姿容所打動,

並由衷地產生發自內心深處的憐愛之情。

還是兒童時代,在看電影《洪湖赤衛隊》時,我就被湖水中美妙的荷花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從那時起,在心裡就經常渴望著,如果有一天能親眼目睹真實又活生生的荷花,也不枉我那久久不住的魂牽夢繞了。

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多,我不僅從書籍、影視劇裡,從人們日常的交談中,不斷地欣賞到妙趣橫生的佳句、引人入勝的畫面以及聽到飽蘸激情的讚美,

還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真正如願地很多次見到了既可愛又誘人的荷花,領略到了她那婷婷玉立、楚楚依人的嬌姿。漸漸地,我對荷花的傾慕之情,不斷加深,不斷昇華,腦際還經久不息地縈繞著她那琦麗婀娜的影子,那影子似乎經常伴隨在我的身旁,讓我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由於我素喜文字,很早就想寫點關於讚美荷花的字句,卻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動筆,其中之一就是怕寫不好,愧對了荷花的聖容、雅俗兼備的氣質以及自己對荷花的一片愛戀之心,故而長時間猶豫不定和思謀著以後該怎麼樣去下筆?

我深愛荷花,不僅僅是她的外貌絢麗,

而是因為在她的身上,蘊涵了太多令人難忘、凝思、汲取和在心裡放不下的東西。“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純美、鮮活形象的真實寫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可貴情操,為古往今來太多的詩人、墨客、文學家、影視編導看重,進而去歌詠、繪畫和大力傳揚。荷花在我國影響甚廣,於1985年5月,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中的第四名。
另外,她還是印度、泰國和越南的國花。

“荷”在人類世界中,一直被譽為當之無愧的“活化石”。那是因為,她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生命力極強的物種。追溯至人類出現以前,浩闊的地球上,大部分被漫無邊際的海洋,無數的湖泊和片片相連的沼澤覆蓋。那時大地氣候溫濕,高達數十米的蕨類植物遍佈於環球的各個角落。由於四處都是水的世界,使許多種子植物根本無法生存,

從而逐步地退出了歷史舞臺,不但被無盡的水湮滅,甚至吞化了它們的名姓,只有為數不多和生命力奇強的種子植物,經過與自然環境無畏不屈的抗爭,終於淬煉出了堅韌的適應性、生存能力和對生命積極的嚮往力,在恐龍、蕨類植物稱霸的地球上,爭得了一席之地並逐步站穩了腳跟。這其中就有比較典型的水生植物“荷花”,經受住了大自然的嚴酷考驗和歲月的種種磨練,在中國的阿莫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慶倖地生存了下來,並繁衍生息,不斷地發展壯大了自己家族的根脈。

大約過了一億多年,原始人類開始在地球上出現。人們為了生存,四處採集野果充饑,不久就發現了荷花的果實和根節(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久而久之,荷花這一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便深深地印刻在了我們中華先祖的心目中,成為人類生存和向未來進取的象徵。這也許是人們世世代代喜歡、推崇荷花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緣由。

直到西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隨著農耕文化的逐步出現,人類社會開始對荷花有了比較深層次的認知。當時人們為了生活便利和對水的依賴,大都選擇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水源的沼澤地帶居住。恰好,這些地方又是荷花廣為分佈的區域,給人類取用蓮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河南省鄭州市北郊的大河村,文物工作者發掘“仰紹文化”房基遺址的室內檯面上,發現了炭化糧食和兩粒蓮子,經過反復測定,距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印證和反映了在新石器時代,人類跟荷花的密切關係與荷花在人群中享有很高的地位。遠古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對朝夕相處的荷花的生存環境和生長習性,積聚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為醞釀和產生荷花文化奠定了理論和穩固的基礎。

荷花,不僅葉片和花朵非常美麗,還有許多文雅和別具一格的名字。諸如蓮花、芙蕖、芬陀利花、菡萏、水旦草、水芙蓉、六月春、中國蓮、藕花、靈草、玉芝、天仙花、紅蕖、碧環鞭蓉、鞭蕖等等。同時南方蘇州一帶俗定陰曆6月24日為荷花生日,故有“六月花神”的雅號;因她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為“君子花”、“淩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為了表達對荷花出眾、柔潤形態的讚賞,以“金芙蓉”和

“草芙蓉”比喻其品性極其難得;為了強調荷花的生長環境和安靜嫻雅的嬌態,稱之為

“溪客”和“靜客”;以生長習性命名“水芝”、“水華”、“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等;還有“翠錢”是新荷的雅稱,“紅衣”是荷花瓣的別稱,“宮蓮”是蓮花瓣的美稱,“佛座須”是蓮花蕊的幽默稱謂。這些,足以說明人類對荷花無比的熱愛和高度的重視。《說文解字》曰:“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曾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豔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大家司馬相如把自己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不難看出,古人對荷花的喜愛程度,很早就非比一般了。

在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割據和混戰不休的局面,也使荷花文化在較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得到了全面的繼承和發展,並逐步滲透到農業、經濟、醫學、宗教、藝術等各個領域,給後世荷花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和積極向上的作用。此時的人民生活,已與荷花緊密相關,並與之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人們的思想意識中,浸滿了荷花飽含溫馨的氣息。

到了漢朝,我國農業的空前發展,對荷花的人工栽培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此之前,荷花的品種均是單瓣型的紅蓮,到了魏晉時期,出現了重瓣荷花,南北朝時又出現了千瓣(並蒂)荷花。從西漢開始,官、私商業迅猛發展,極大的豐富了各地的商品種類,在不同程度上對荷花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時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特產的蓮藕,均通過繁榮的商市紛紛湧入了北方,從根本上擴大了荷花的分佈區域,這就使北方人進一步認識和瞭解了荷花,也從真正意義上發展和提高了栽培技藝,開創了一個輝煌的新紀元。漢初最早的字典《爾雅》,就有“荷,芙蕖,其莖茄,其葉,其本密,其畫菡,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的詳細記釋,對荷花的認知度已經形成了相當系統的概念和理論。

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激情地稱讚“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把荷花生動地比喻為水中的靈芝。據《北夢瑣言》記載,唐代元和年間,蘇昌遠居吳中(今蘇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子,她贈給他一枚精美的玉環。不久,他發現自己庭院裡水池中有荷花綻放,花蕊中竟然有一枚酷似那位女子相贈的玉環,但遺憾地“折之乃絕”。此事一經傳開,人們由此又把荷花以“玉環”昵稱。

荷花以她那高層次的實用性,實實在在地走入了人類的生活中,也憑藉她那豔麗動人的容貌,優雅出眾的風姿,滲入了人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裡,就有關於荷花的精彩描寫:“山有枎蘇,隰與荷花”,“彼澤之陂,有蒲有荷。”古時藉以表達心理世界和愛情的詩句有很多,如南朝樂府《西洲曲》中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另據傳說,《紅樓夢》中晴雯死後,變成了芙蓉仙子,給足、給夠了世人無窮的遐想。

荷花被當作觀賞植物引種于園池,最早為西元前473年,吳王夫差為了便於寵妃西施賞荷,命人在蘇州的靈岩山離宮,修建了奢華的“玩花池”。從此,把荷花的利用價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推向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栽培、利用、發揚光大最早的國家之一。

春秋時期,出現了一件青銅工藝珍品,名為“蓮鶴方壺”,從文化藝術的角度講,反映了荷花對時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銅器上的荷花紋飾概括、形象、逼真,龍和螭似乎躍躍欲動。以此可見荷花與被神化的龍、螭、仙鶴一樣,成為人民心目中崇高至上的象徵,也是人類社會對荷花的偏愛和對形象地位的充分肯定,並把荷花文化從無形到有形,從低級到高級,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如今,這件稀世之寶,就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

後來,又經過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進一步孕育、演變和人們刻意的推廣,荷花文化不但有了長足的發展,還初步形成了完整體系的雛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共和國成立以後,荷花文化順勢迅速擴容和成熟,使荷花真正成為美化人們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貴花卉。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多次提倡大力弘揚荷花文化,使荷花以更高規格的姿態,融入了人們的心靈世界。

在這新的社會環境下,荷花的種植也必然地迅速擴展,南起海南島,北至黑龍江富錦,東臨上海及臺灣省,西到天山北麓,除西藏和青海省以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其形跡和嬌媚的風姿。荷花以其超常的適應能力,在海拔兩千米高度也能正常生活。象秦嶺和籠罩在神秘氣氛中的神農架,那些人煙罕至的深山池沼之中,也能見到荷花靚麗奪目的倩影。

經過數十年的重視和積極開發,目前我國已有荷花系列200餘種。自1987年以來,在濟南、武漢、北京、合肥、上海、成都、杭州等地,先後多次舉辦了大規模的荷花展覽,這對荷花栽培技術的交流和提高,對荷花文化的推廣、普及、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以荷花為市花的城市日益增多。其中有山東濟南市、濟甯市,河南許昌市,湖北孝感市、洪湖市,廣東肇慶市以及江西九江市。澳門回歸前制定特區的區旗、區徽,也選用荷花為圖案。這是因為這些城市和特區的歷史淵源、民風習俗與荷花緊密相聯。雖然各地相距遙遠,具體情形不同,然而人們對荷花喜愛的心態,都是一脈相承,惟情韻略異而已。

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來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這也不外乎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也可以說,賞荷是對中華“和”文化積極弘揚的一種過程。那麼,許許多多荷花勝景的出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北京日壇公園裡的荷花,葉麗花大,清香遠溢,遊人如織。頤和園雨後天晴“蓮紅綴雨”的盛景,給無數人留下了美好和深刻的印象;治鏡閣湖、藻鑒堂湖兩個湖區儼然是荷花的天下,當人們站在西堤望去,那迷人的景致,會把遊客的心魂在瞬間掠走。

縱觀全國,可供賞荷的佳地,比比皆是。象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濟南的大明湖,孝感市城西的蓮花湖,南京的莫愁湖,武漢的東湖磨山,湖南岳陽的金鶚公園和團湖風景區,廣東三水的荷花世界,揚州的瘦西湖,無錫濱湖區的馬山千波路旁的荷花塘,均是讓人觀之心曠神怡和流連忘返的去處。更值得一提的是,微山湖被稱為“中國荷都”,有十萬畝荷花池,美的內涵豐富多彩,百里湖面花團錦簇,清香彌漫,沁人心脾;其花紅、白兩種,紅的嫣然如霞,白的冷豔純靜、似雪如玉;面積如此之大的荷花蕩,在全國乃至全球亦不多見,堪稱天下一大奇觀。

荷花屬多年水生草本花卉,其花蕊單生於花梗頂端,花序有單瓣、複瓣、重瓣及重台等品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黃色或間色等多種色澤變化,有藕蓮、子蓮、花蓮三大族系,算得上一個龐大的家族集團了。自古以來,中國人民一直視蓮子為珍貴食品,從昔日的宮廷、富豪到如今的民眾,都對其鍾愛有加。今天,這種高級滋補營養品,已經廣為普及和被消費者接受。蓮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餞果品,蓮葉、蓮花、蓮蕊等也都是國人喜愛的藥膳食品,足以顯露出荷花在飲食文化中的風彩。傳統的蓮子羹、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等,在當今社會中,被人們又不斷地傳承和加入了新的內容。葉子,還為茶的代用品,又可為尚好的包裝材料。除此之外,據《本草綱目》中記載,荷花、蓮子、蓮衣、蓮房、蓮須、蓮子心、荷葉、荷梗、藕節等均可入藥,能醫治許多的病症,實乃醫療保健的佳中珍品。

我國的醫學從秦漢起,就因為荷花而嵌入了新的內容和開始了各個角度的進步與發展。漢朝的“神農”在嘗遍百草後,總結出了一整套治病良方,即傳世的《神農本草經》,其中就有蓮藕藥用、保健功能的清晰闡述。東漢譙縣的舉世名醫華佗,每在手術之前,先給患者飲“麻沸散”,使其暫時失去知覺,縫合傷口後塗敷用藕皮等製成的膏藥,四五天后傷口便可癒合。長此漸進,荷花成為了中華醫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一枚奇葩。

每逢仲夏,採蓮的男男女女,懷著很高的興致,深入荷叢,聞著芳香,賞著盛景,呼吸著清新空氣,盡情地享受歡樂與爽透身心的愜意。特別是水域較大的河、池、湖泊,人們泛著一葉輕舟,穿梭和游曳於翠綠和鮮花之間,那種“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的絕妙情景,一定會使人飄然欲醉,好似在不知不覺中誤入了世外的仙境。

在我們鄜州大地上,荷花的栽培也有著悠久的歷史。位於今天蓮花子村的荷池景觀之“蓮池雨漲”,是當地自古名揚的八景之一。明時進士金文微在洪武二年任鄜州同(副知州)時有詩雲:“翠盤鳴暫歇,新水亂輕漚,月襯潘妃步,天浮天乙舟。波心深碧吐,沙背淺痕收,魚出離莖刺,雙雙得浪遊。”

近年來,隨著我國航太事業的發展,有關方面將442粒廣昌白蓮種子搭上940703號返回式衛星,在太空停留了355小時35分鐘,繞地球238圈後成功返回地球,形成了多個品種的太空蓮,之後又有數次搭載衛星上天的活動,這必將會給日後培育出更多名貴、絢麗多彩的荷花新品,使本就豐美的荷花文化,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定會錦上添花。

俏麗的荷花,幸運的走到今天,不斷地豐富著人們的生活,綴飾著人們的記憶,被億萬人以極高的熱情賞識、推崇和珍惜,特別是她那難能可貴的品格,殷殷地慰拂著無數人的心靈,讓他們在認真地咀嚼、思索之後,感悟出遠遠超越價值範疇的東西。因而,不能不說,在廣眾的心裡,荷花早已成為能夠修飾情感的一縷彩雲,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我也受到了荷花的感召,經常對那些描寫荷花的文學作品愛不釋手,朗朗上口之餘,會讓我的心智亢奮至頂點;每當觀看影視劇中的畫面,會讓我心情萌動,增添對荷花的眷念;每每走近荷花池畔,總會讓我為之絕倫的雅韻而動心或神魂顛倒。那情趣盎然的意境,有時會讓我不由得想起蒲松齡,仿佛看見他筆下的荷花仙子,正翩翩地向我走來,使我象掉進了醉池,飄飄然地不能自己。因之也會時有一種感覺,我的細胞裡,似乎蘸滿了荷文化的因素,揉進了許多荷花的基因,能對荷花情有獨鍾,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在大腦的深處,我反復地琢磨、靜思和聯想,倘若世間所有的人,都能在寵愛和讚譽荷花的同時,因為荷花的純潔、摯著、淡雅而有所觸動,能回味出與賞析其它花朵不一般的滋味和感受,進而把自己的精神境界,置頂在更加明澈和跨越的高度。那麼,這個世界會呼喚出一個什麼樣的新天地?

隨著歲月的不斷輪回,荷花風雨兼程,穿越了億萬載的歷史時空,一路走來,她恰似精靈般的形象,完美、親切地佔據了人們腦空格的重要位置,在人們的思維活動中,根深蒂固地擁有了很高的份額。廣眾的社會生活,只因有了與荷花的相依相守,充滿了非比尋常的濃情和詩意,充滿了能夠足以靈動心魂的綿情,更使人們在荷花精神的薰染下,衍生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同時也讓荷花在來自人類溢滿情與愛的氛圍中,去無羈地延續更加精彩的生命旅程。

作者簡介:王世傑,陝西富縣人。喜歡文字,偶有拾遺,曾先後在央、省、市數十家報刊及網路媒體發表詩文數百篇。

在中國的阿莫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慶倖地生存了下來,並繁衍生息,不斷地發展壯大了自己家族的根脈。

大約過了一億多年,原始人類開始在地球上出現。人們為了生存,四處採集野果充饑,不久就發現了荷花的果實和根節(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久而久之,荷花這一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便深深地印刻在了我們中華先祖的心目中,成為人類生存和向未來進取的象徵。這也許是人們世世代代喜歡、推崇荷花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緣由。

直到西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隨著農耕文化的逐步出現,人類社會開始對荷花有了比較深層次的認知。當時人們為了生活便利和對水的依賴,大都選擇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水源的沼澤地帶居住。恰好,這些地方又是荷花廣為分佈的區域,給人類取用蓮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河南省鄭州市北郊的大河村,文物工作者發掘“仰紹文化”房基遺址的室內檯面上,發現了炭化糧食和兩粒蓮子,經過反復測定,距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印證和反映了在新石器時代,人類跟荷花的密切關係與荷花在人群中享有很高的地位。遠古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對朝夕相處的荷花的生存環境和生長習性,積聚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為醞釀和產生荷花文化奠定了理論和穩固的基礎。

荷花,不僅葉片和花朵非常美麗,還有許多文雅和別具一格的名字。諸如蓮花、芙蕖、芬陀利花、菡萏、水旦草、水芙蓉、六月春、中國蓮、藕花、靈草、玉芝、天仙花、紅蕖、碧環鞭蓉、鞭蕖等等。同時南方蘇州一帶俗定陰曆6月24日為荷花生日,故有“六月花神”的雅號;因她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為“君子花”、“淩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為了表達對荷花出眾、柔潤形態的讚賞,以“金芙蓉”和

“草芙蓉”比喻其品性極其難得;為了強調荷花的生長環境和安靜嫻雅的嬌態,稱之為

“溪客”和“靜客”;以生長習性命名“水芝”、“水華”、“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等;還有“翠錢”是新荷的雅稱,“紅衣”是荷花瓣的別稱,“宮蓮”是蓮花瓣的美稱,“佛座須”是蓮花蕊的幽默稱謂。這些,足以說明人類對荷花無比的熱愛和高度的重視。《說文解字》曰:“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曾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豔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大家司馬相如把自己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不難看出,古人對荷花的喜愛程度,很早就非比一般了。

在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割據和混戰不休的局面,也使荷花文化在較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得到了全面的繼承和發展,並逐步滲透到農業、經濟、醫學、宗教、藝術等各個領域,給後世荷花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和積極向上的作用。此時的人民生活,已與荷花緊密相關,並與之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人們的思想意識中,浸滿了荷花飽含溫馨的氣息。

到了漢朝,我國農業的空前發展,對荷花的人工栽培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此之前,荷花的品種均是單瓣型的紅蓮,到了魏晉時期,出現了重瓣荷花,南北朝時又出現了千瓣(並蒂)荷花。從西漢開始,官、私商業迅猛發展,極大的豐富了各地的商品種類,在不同程度上對荷花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時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特產的蓮藕,均通過繁榮的商市紛紛湧入了北方,從根本上擴大了荷花的分佈區域,這就使北方人進一步認識和瞭解了荷花,也從真正意義上發展和提高了栽培技藝,開創了一個輝煌的新紀元。漢初最早的字典《爾雅》,就有“荷,芙蕖,其莖茄,其葉,其本密,其畫菡,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的詳細記釋,對荷花的認知度已經形成了相當系統的概念和理論。

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激情地稱讚“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把荷花生動地比喻為水中的靈芝。據《北夢瑣言》記載,唐代元和年間,蘇昌遠居吳中(今蘇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子,她贈給他一枚精美的玉環。不久,他發現自己庭院裡水池中有荷花綻放,花蕊中竟然有一枚酷似那位女子相贈的玉環,但遺憾地“折之乃絕”。此事一經傳開,人們由此又把荷花以“玉環”昵稱。

荷花以她那高層次的實用性,實實在在地走入了人類的生活中,也憑藉她那豔麗動人的容貌,優雅出眾的風姿,滲入了人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裡,就有關於荷花的精彩描寫:“山有枎蘇,隰與荷花”,“彼澤之陂,有蒲有荷。”古時藉以表達心理世界和愛情的詩句有很多,如南朝樂府《西洲曲》中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另據傳說,《紅樓夢》中晴雯死後,變成了芙蓉仙子,給足、給夠了世人無窮的遐想。

荷花被當作觀賞植物引種于園池,最早為西元前473年,吳王夫差為了便於寵妃西施賞荷,命人在蘇州的靈岩山離宮,修建了奢華的“玩花池”。從此,把荷花的利用價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推向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栽培、利用、發揚光大最早的國家之一。

春秋時期,出現了一件青銅工藝珍品,名為“蓮鶴方壺”,從文化藝術的角度講,反映了荷花對時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銅器上的荷花紋飾概括、形象、逼真,龍和螭似乎躍躍欲動。以此可見荷花與被神化的龍、螭、仙鶴一樣,成為人民心目中崇高至上的象徵,也是人類社會對荷花的偏愛和對形象地位的充分肯定,並把荷花文化從無形到有形,從低級到高級,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如今,這件稀世之寶,就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

後來,又經過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進一步孕育、演變和人們刻意的推廣,荷花文化不但有了長足的發展,還初步形成了完整體系的雛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共和國成立以後,荷花文化順勢迅速擴容和成熟,使荷花真正成為美化人們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貴花卉。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多次提倡大力弘揚荷花文化,使荷花以更高規格的姿態,融入了人們的心靈世界。

在這新的社會環境下,荷花的種植也必然地迅速擴展,南起海南島,北至黑龍江富錦,東臨上海及臺灣省,西到天山北麓,除西藏和青海省以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其形跡和嬌媚的風姿。荷花以其超常的適應能力,在海拔兩千米高度也能正常生活。象秦嶺和籠罩在神秘氣氛中的神農架,那些人煙罕至的深山池沼之中,也能見到荷花靚麗奪目的倩影。

經過數十年的重視和積極開發,目前我國已有荷花系列200餘種。自1987年以來,在濟南、武漢、北京、合肥、上海、成都、杭州等地,先後多次舉辦了大規模的荷花展覽,這對荷花栽培技術的交流和提高,對荷花文化的推廣、普及、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以荷花為市花的城市日益增多。其中有山東濟南市、濟甯市,河南許昌市,湖北孝感市、洪湖市,廣東肇慶市以及江西九江市。澳門回歸前制定特區的區旗、區徽,也選用荷花為圖案。這是因為這些城市和特區的歷史淵源、民風習俗與荷花緊密相聯。雖然各地相距遙遠,具體情形不同,然而人們對荷花喜愛的心態,都是一脈相承,惟情韻略異而已。

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來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這也不外乎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也可以說,賞荷是對中華“和”文化積極弘揚的一種過程。那麼,許許多多荷花勝景的出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北京日壇公園裡的荷花,葉麗花大,清香遠溢,遊人如織。頤和園雨後天晴“蓮紅綴雨”的盛景,給無數人留下了美好和深刻的印象;治鏡閣湖、藻鑒堂湖兩個湖區儼然是荷花的天下,當人們站在西堤望去,那迷人的景致,會把遊客的心魂在瞬間掠走。

縱觀全國,可供賞荷的佳地,比比皆是。象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濟南的大明湖,孝感市城西的蓮花湖,南京的莫愁湖,武漢的東湖磨山,湖南岳陽的金鶚公園和團湖風景區,廣東三水的荷花世界,揚州的瘦西湖,無錫濱湖區的馬山千波路旁的荷花塘,均是讓人觀之心曠神怡和流連忘返的去處。更值得一提的是,微山湖被稱為“中國荷都”,有十萬畝荷花池,美的內涵豐富多彩,百里湖面花團錦簇,清香彌漫,沁人心脾;其花紅、白兩種,紅的嫣然如霞,白的冷豔純靜、似雪如玉;面積如此之大的荷花蕩,在全國乃至全球亦不多見,堪稱天下一大奇觀。

荷花屬多年水生草本花卉,其花蕊單生於花梗頂端,花序有單瓣、複瓣、重瓣及重台等品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黃色或間色等多種色澤變化,有藕蓮、子蓮、花蓮三大族系,算得上一個龐大的家族集團了。自古以來,中國人民一直視蓮子為珍貴食品,從昔日的宮廷、富豪到如今的民眾,都對其鍾愛有加。今天,這種高級滋補營養品,已經廣為普及和被消費者接受。蓮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餞果品,蓮葉、蓮花、蓮蕊等也都是國人喜愛的藥膳食品,足以顯露出荷花在飲食文化中的風彩。傳統的蓮子羹、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等,在當今社會中,被人們又不斷地傳承和加入了新的內容。葉子,還為茶的代用品,又可為尚好的包裝材料。除此之外,據《本草綱目》中記載,荷花、蓮子、蓮衣、蓮房、蓮須、蓮子心、荷葉、荷梗、藕節等均可入藥,能醫治許多的病症,實乃醫療保健的佳中珍品。

我國的醫學從秦漢起,就因為荷花而嵌入了新的內容和開始了各個角度的進步與發展。漢朝的“神農”在嘗遍百草後,總結出了一整套治病良方,即傳世的《神農本草經》,其中就有蓮藕藥用、保健功能的清晰闡述。東漢譙縣的舉世名醫華佗,每在手術之前,先給患者飲“麻沸散”,使其暫時失去知覺,縫合傷口後塗敷用藕皮等製成的膏藥,四五天后傷口便可癒合。長此漸進,荷花成為了中華醫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一枚奇葩。

每逢仲夏,採蓮的男男女女,懷著很高的興致,深入荷叢,聞著芳香,賞著盛景,呼吸著清新空氣,盡情地享受歡樂與爽透身心的愜意。特別是水域較大的河、池、湖泊,人們泛著一葉輕舟,穿梭和游曳於翠綠和鮮花之間,那種“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的絕妙情景,一定會使人飄然欲醉,好似在不知不覺中誤入了世外的仙境。

在我們鄜州大地上,荷花的栽培也有著悠久的歷史。位於今天蓮花子村的荷池景觀之“蓮池雨漲”,是當地自古名揚的八景之一。明時進士金文微在洪武二年任鄜州同(副知州)時有詩雲:“翠盤鳴暫歇,新水亂輕漚,月襯潘妃步,天浮天乙舟。波心深碧吐,沙背淺痕收,魚出離莖刺,雙雙得浪遊。”

近年來,隨著我國航太事業的發展,有關方面將442粒廣昌白蓮種子搭上940703號返回式衛星,在太空停留了355小時35分鐘,繞地球238圈後成功返回地球,形成了多個品種的太空蓮,之後又有數次搭載衛星上天的活動,這必將會給日後培育出更多名貴、絢麗多彩的荷花新品,使本就豐美的荷花文化,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定會錦上添花。

俏麗的荷花,幸運的走到今天,不斷地豐富著人們的生活,綴飾著人們的記憶,被億萬人以極高的熱情賞識、推崇和珍惜,特別是她那難能可貴的品格,殷殷地慰拂著無數人的心靈,讓他們在認真地咀嚼、思索之後,感悟出遠遠超越價值範疇的東西。因而,不能不說,在廣眾的心裡,荷花早已成為能夠修飾情感的一縷彩雲,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我也受到了荷花的感召,經常對那些描寫荷花的文學作品愛不釋手,朗朗上口之餘,會讓我的心智亢奮至頂點;每當觀看影視劇中的畫面,會讓我心情萌動,增添對荷花的眷念;每每走近荷花池畔,總會讓我為之絕倫的雅韻而動心或神魂顛倒。那情趣盎然的意境,有時會讓我不由得想起蒲松齡,仿佛看見他筆下的荷花仙子,正翩翩地向我走來,使我象掉進了醉池,飄飄然地不能自己。因之也會時有一種感覺,我的細胞裡,似乎蘸滿了荷文化的因素,揉進了許多荷花的基因,能對荷花情有獨鍾,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在大腦的深處,我反復地琢磨、靜思和聯想,倘若世間所有的人,都能在寵愛和讚譽荷花的同時,因為荷花的純潔、摯著、淡雅而有所觸動,能回味出與賞析其它花朵不一般的滋味和感受,進而把自己的精神境界,置頂在更加明澈和跨越的高度。那麼,這個世界會呼喚出一個什麼樣的新天地?

隨著歲月的不斷輪回,荷花風雨兼程,穿越了億萬載的歷史時空,一路走來,她恰似精靈般的形象,完美、親切地佔據了人們腦空格的重要位置,在人們的思維活動中,根深蒂固地擁有了很高的份額。廣眾的社會生活,只因有了與荷花的相依相守,充滿了非比尋常的濃情和詩意,充滿了能夠足以靈動心魂的綿情,更使人們在荷花精神的薰染下,衍生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同時也讓荷花在來自人類溢滿情與愛的氛圍中,去無羈地延續更加精彩的生命旅程。

作者簡介:王世傑,陝西富縣人。喜歡文字,偶有拾遺,曾先後在央、省、市數十家報刊及網路媒體發表詩文數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