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的學霸做不出中國高考題?各國高考長啥樣兒?

我是海嗨君,曾經的一枚種子高考選手,我的志向是愛丁堡大學。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來了,答應海嗨君,為了還在讀書的女朋友,不要鳴笛。

今天海嗨君要和你聊聊有關高考的那點事兒!

中國的高考到底有多難?

不作死就不會死,世界名校學霸不服,挑戰中國高考數學題慘遭0分滑鐵盧。

前牛津Alex,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Hari,前雅思考官Big Ben,還有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Vicotria和格拉斯哥大學的Stephen都完敗。20分鐘3道數學題,完全達不上來。

慘遭數學踐踏後,

學霸們決定用英語安撫內心,來幾道單選、完形填空、改錯調劑一下吧,這個拿下滿分不是分分鐘的事嘛!

自信心在英語上找回來了嗎?I'm so sorry啊,沒有一個人拿滿分,一共32道題目,每人都至少錯了3道,其中有兩道完形必錯題目,大家來感受下:

Adolescent enter high school with great____25___but soon looking forward to_____26_____.

25. A.courage B.calmness C.confusion D.excitement

26. A.graduation B.independence C.responsibility D.success

正確答案是D,A,而學霸們認為應該是C和B:“青少年們帶著巨大的困惑進入高中,但很快就對即將擁有的獨立充滿期待。”聽起來沒錯啊!而正確答案是:“青少年們帶著巨大的興奮進入高中,

但很快對畢業充滿期待。”

出題老師確定是讀過高中的嗎?暑假結束我們會興奮?畢業前還有高考我們會期待?

說到底,這還是中西教育差異和思維差異。

那外國的高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1.美國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試與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考試均被稱為“美國高考”,

它們既是美國大學的入學條件之一,又是大學發放獎學金的主要依據。兩者在出題機構、試卷構成、題型、判分標準以及考試日期上有所不同,但在申請美國名牌大學時的作用與效力相同。

美國ACT考試每年要考7次,分別在1、5、6、10、11、12月份設有考試;SAT考試每年可考5次,同中國高考一樣,考試科目有語文、數學、物理、生物等,論文、社會實踐、經濟、文化等也是必讀的科目,

但美國的高考會在七八十門課中選擇四五門考試,所學知識更多選擇面更廣。最主要的是,美國高考有多種考試,每年可考多次,學生可用最好一次成績申請學校。

相比中國高考,美國高考(SAT)試卷或許確實更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美國高考1800分的“及格線”,

相對於其2400的滿分,並不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60%意義上的“及格線”,而是一個75%的更高標準及格線。

在美國上大學,同樣也有基本的“高考分數”要求,且標準並不低,甚至完全不比中國更低。美國高考雖也將分數“及格”作為申請大學的必要條件,但卻並不像中國高考那樣是上大學的全部充分條件,美國大學錄取考生,除了SAT分數,還十分看重考生的“課外活動”、“申請信”,更在乎考生的“實際能力”、考查“你是什麼樣的人,個性特徵是什麼”,“夢想是什麼?”事實上,這也正是許多美國一流大學,所以常常會拒絕錄取SAT高分考生的重要原因。

2.日本

日本高考分為兩次進行,第一次是國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學,在每年的一月進行的一次全國統一考試,它類似於中國的高考,主要是基礎學科,國語、英語、數學、理科(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科。第二次專門考試,從二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綜合能力考試。

在日本,考生並不需要參加大學入試中心考試中所有科目的考試,可以根據報考學校的情況,自行選擇需要參加的考試科目。

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截至2013年,日本共有國立、公立和私立大學770所,在校人數超過280萬人,擁有大學學位的人群占總人口比重超過45%,高等教育已普及化。可以說,即便學習不好,在日本也有大學上。

如今,日本考生考上大學並不是什麼難事,但要考上好大學,仍要面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競爭。而且,與私立大學相比,國立和公立大學的收費相對低廉,這就導致這些大學的入學考試競爭非常激烈。

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學歷的國家,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學歷會直接影響到其事業的發展和薪水的高低。而能否上大學,上什麼樣的大學,更決定了一個人進入社會以後起跑線的高低。要想出人頭地,必須有一個好的起點,在日本,高考就是人生命運的轉捩點。畢業于東京大學、帝國大學、早稻田等名校,幾乎等同提前端上“金飯碗”。

3.俄羅斯

俄羅斯高考(Еди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кзамен, ЕГЭ)是俄羅斯中等教育機構內舉行的考試。它既是俄羅斯中學的畢業考試,也是大學的入學考試。它的考試科目包括俄語、數學、外語(英語、法語、德語或西班牙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社會知識、資訊學。

俄羅斯高考每年5月底開考,因為俄羅斯跨了11個時區,各地考生考試時間無法同步,所以每次高考要持續至6月中下旬。

考生進入考場前接受安檢。2014年俄羅斯政府撥款6億盧布(約合人民幣1.04億元),對俄羅斯國家統一入學考試實施監控。監控設備將被安置在各個考點,並與監控總部相連接,對考試進行全程監控。所採集的畫面將被保存至考試結束後至少三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秋季開始,漢語將作為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大學入學考試)和會考的外語考核科目。今後,俄羅斯的考生在參加國家統一考試時將可以從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漢語當中任選一種。

4.泰國

2005年,泰國大學部與全國高校校長聯席會議決定取消全國高考制度,各高校可以自定入學條件和錄取標準,改變目前一次考試定終身的入學制度。2004年後中學畢業生仍要參加大學部組織的基本技能水準測驗,測驗專案為語言表達、算術和分。

5.英國

英國的“高考”課程簡稱“A-Level”,是英國的全民課程體系,A-Level課程證書幾乎被所有英語授課的大學作為招收新生的入學標準。

A-Level考試課程有英語語言、文學、數學、經濟等並包括選修課考試。考試評分分為八擋,即A、B、C、D、E、F、G,最後一檔零分用U表示。只有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才能被一流大學錄取。英國的中學在A-Level考試前兩周,會放假讓學生回家自己複習。

6法國

法國“高考”的學名是“高中畢業會考”,包括普通考試、技術考試、職業考試。既是高中畢業考試,也是高等教育的敲門磚之一。

“高考”中的普考是高等教育入門考試,分成三科:經濟社會學、文學和科學。其實文學類和科學類就相當於中國的文科和理科,只不過法國分得更細,將經濟社會學從文理科中獨立了出來。

不管是哪種科目的考試,有4門是必考的:哲學、外語1、歷史地理、外語2或地區語。換成中國的流行說法,就是文學類和經濟社會類考“4+2”,科學類考“4+3”。

7.韓國

韓國高考又稱“大學修業能力考試”。不同於中國的一天兩門,兩天考完,韓國是一天考完全部課程,普通考生是一天考完四門,有的報考專業則要考五門。小編想想就替他們擔心啊。

韓國的高考分文理科,又設文理科的必考及選考考試科目和任選考試科目一共5科24門。語文為文理科必考科目;數理一共3門,分別為共同數學、數學Ⅰ、數學Ⅱ,文科要考前2門,理科3門全考;社會探究分為3門,共同社會、國史、倫理,文理科都要考。另外,文科考生還要從政治、經濟、世界史、世界地理等5門中選1門;外語分為外語一(英語)和外語二(包括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中國語言等)。

聽著是不是很害怕?有沒有感受到來自高考的召喚。反正小編是覺得自己參加哪個國家的高考都過不了。

推薦閱讀:

“最窄只有38釐米的咖啡廳,還有更奇葩的麼?” “有!”

更在乎考生的“實際能力”、考查“你是什麼樣的人,個性特徵是什麼”,“夢想是什麼?”事實上,這也正是許多美國一流大學,所以常常會拒絕錄取SAT高分考生的重要原因。

2.日本

日本高考分為兩次進行,第一次是國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學,在每年的一月進行的一次全國統一考試,它類似於中國的高考,主要是基礎學科,國語、英語、數學、理科(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科。第二次專門考試,從二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綜合能力考試。

在日本,考生並不需要參加大學入試中心考試中所有科目的考試,可以根據報考學校的情況,自行選擇需要參加的考試科目。

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截至2013年,日本共有國立、公立和私立大學770所,在校人數超過280萬人,擁有大學學位的人群占總人口比重超過45%,高等教育已普及化。可以說,即便學習不好,在日本也有大學上。

如今,日本考生考上大學並不是什麼難事,但要考上好大學,仍要面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競爭。而且,與私立大學相比,國立和公立大學的收費相對低廉,這就導致這些大學的入學考試競爭非常激烈。

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學歷的國家,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學歷會直接影響到其事業的發展和薪水的高低。而能否上大學,上什麼樣的大學,更決定了一個人進入社會以後起跑線的高低。要想出人頭地,必須有一個好的起點,在日本,高考就是人生命運的轉捩點。畢業于東京大學、帝國大學、早稻田等名校,幾乎等同提前端上“金飯碗”。

3.俄羅斯

俄羅斯高考(Еди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кзамен, ЕГЭ)是俄羅斯中等教育機構內舉行的考試。它既是俄羅斯中學的畢業考試,也是大學的入學考試。它的考試科目包括俄語、數學、外語(英語、法語、德語或西班牙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社會知識、資訊學。

俄羅斯高考每年5月底開考,因為俄羅斯跨了11個時區,各地考生考試時間無法同步,所以每次高考要持續至6月中下旬。

考生進入考場前接受安檢。2014年俄羅斯政府撥款6億盧布(約合人民幣1.04億元),對俄羅斯國家統一入學考試實施監控。監控設備將被安置在各個考點,並與監控總部相連接,對考試進行全程監控。所採集的畫面將被保存至考試結束後至少三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秋季開始,漢語將作為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大學入學考試)和會考的外語考核科目。今後,俄羅斯的考生在參加國家統一考試時將可以從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漢語當中任選一種。

4.泰國

2005年,泰國大學部與全國高校校長聯席會議決定取消全國高考制度,各高校可以自定入學條件和錄取標準,改變目前一次考試定終身的入學制度。2004年後中學畢業生仍要參加大學部組織的基本技能水準測驗,測驗專案為語言表達、算術和分。

5.英國

英國的“高考”課程簡稱“A-Level”,是英國的全民課程體系,A-Level課程證書幾乎被所有英語授課的大學作為招收新生的入學標準。

A-Level考試課程有英語語言、文學、數學、經濟等並包括選修課考試。考試評分分為八擋,即A、B、C、D、E、F、G,最後一檔零分用U表示。只有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才能被一流大學錄取。英國的中學在A-Level考試前兩周,會放假讓學生回家自己複習。

6法國

法國“高考”的學名是“高中畢業會考”,包括普通考試、技術考試、職業考試。既是高中畢業考試,也是高等教育的敲門磚之一。

“高考”中的普考是高等教育入門考試,分成三科:經濟社會學、文學和科學。其實文學類和科學類就相當於中國的文科和理科,只不過法國分得更細,將經濟社會學從文理科中獨立了出來。

不管是哪種科目的考試,有4門是必考的:哲學、外語1、歷史地理、外語2或地區語。換成中國的流行說法,就是文學類和經濟社會類考“4+2”,科學類考“4+3”。

7.韓國

韓國高考又稱“大學修業能力考試”。不同於中國的一天兩門,兩天考完,韓國是一天考完全部課程,普通考生是一天考完四門,有的報考專業則要考五門。小編想想就替他們擔心啊。

韓國的高考分文理科,又設文理科的必考及選考考試科目和任選考試科目一共5科24門。語文為文理科必考科目;數理一共3門,分別為共同數學、數學Ⅰ、數學Ⅱ,文科要考前2門,理科3門全考;社會探究分為3門,共同社會、國史、倫理,文理科都要考。另外,文科考生還要從政治、經濟、世界史、世界地理等5門中選1門;外語分為外語一(英語)和外語二(包括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中國語言等)。

聽著是不是很害怕?有沒有感受到來自高考的召喚。反正小編是覺得自己參加哪個國家的高考都過不了。

推薦閱讀:

“最窄只有38釐米的咖啡廳,還有更奇葩的麼?”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