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吃了那麼多年的葡萄,竟然不知道它有那麼好的養生效果!

小的時候,別人家院子裡都有葡萄架,一到葡萄成熟的時候,那掛在葡萄架上的葡萄真是讓人饞的直流口水。為此,我還特地央求爺爺給我們家也栽一根葡萄。直到多年以後,

這根葡萄才結果,可是我們已經長大了,已經去大城市生活了。有一次回家,恰好看到葡萄架上還有很多葡萄,吃了一些,仿佛兒時的那些記憶就在眼前。

葡萄這個水果還真是一個老少鹹宜的水果,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很多人都愛吃。把葡萄做成葡萄乾兒了,

也照樣惹人喜愛。直到後來,看了不少有關養生的書籍,才發現,原來這個葡萄竟然是一味養生良藥,真是讓我感到驚訝不已,居然吃了這麼多年的葡萄,卻從來不知道葡萄還有這作用。

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屬落葉木質藤本植物,果實和藤、根、葉都可入藥。對於葡萄的藥用價值,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而且還將它列為上品,並指出葡萄具有“筋骨濕痹,

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等作用,還說“久食,輕身不老延年”。也就是說葡萄的養生價值是挺高的。在《神農本草經》中對於葡萄的論述,更前衛的是“可作酒”這一句,於是乎,葡萄酒就這麼誕生了。

葡萄在《本草綱目》中除了對葡萄果實的藥用功效做了記載,

還對葡萄的根、藤和葉做了記錄。認為葡萄的根、藤和葉“治腰腳肢腿痛,煎湯淋洗之良。又飲其汁,利小便,通小腸,消腫滿”。唐代著名的食療專家孟詵認為葡萄的根、藤、葉“煮濃汁細飲,止嘔噦及霍亂後噁心,孕婦子上沖心,飲之即下,胎安”。也就是說,早在古人的眼裡,葡萄早已是全身是寶的養生妙品了。

那麼,現代的中醫又是如何看待葡萄的呢?中醫認為,葡萄味甘、酸,

性平;歸經肺、脾、腎經;具有補氣血、強筋骨、利小便等作用;適用於氣血虛弱、肺虛咳嗽、心悸盜汗、煩渴、風濕痹痛、淋病、不腫、痘疹不透等症;一般內服可煎湯,一般用量為15~30g;也可搗汁、熬膏、浸酒服用;外用適量,浸酒塗擦,或搗汁含咽,或研末敷撒。

葡萄這麼多妙用,

是不是可以肆無忌憚的胡吃海塞呢?其實也不是,任何東西都必須講究一個平衡,畢竟萬事萬物都是“物極必反”。早在唐代的養生學家孟詵就說過,葡萄“不堪多食,令人卒煩悶眼暗”。而後來的《本經逢原》也指出,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泄瀉”。還有,《醫林纂要》認為,葡萄“多食生內熱”。由此可見,葡萄雖好,可不要貪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