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小心!一個新的反華四國同盟正在悄悄構建中

外交官發言人這樣的表態,從某種程度上也證明,

這種新的反華四國同盟的傳聞,不是空穴來風。

牛彈琴仔細查了一下,最初捅出這件事的媒體,就是鼎鼎有名的路透社。

在6月4日路透社發自新加坡的一篇報導,大致要點如下:

1、據一些亞洲外交官透露,這個反華四國聯盟,由澳大利亞、日本、印度和越南組成,它們此舉是基於對美國對華態度的失望,認為美國靠不住了,於是決定組建一個非正式同盟對付中國。

2、這個四國聯盟還處於最初行程階段,

四國“悄悄地”在加強討論與合作,同時也盡可能低調,避免刺激中國。也沒有一個國家談到要建立一個正式的同盟。

3、一個重要觀察點,則是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林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會開幕式上的發言。特恩布林是這樣說的:“在這個全新的世界裡,我們不能再依靠大國維護我們的利益。我們必須承擔起維護自身安全與繁榮的責任,同時意識到,

當我們與可靠夥伴和朋友分擔集體領導權的重任時,我們會更加強大。”針對哪個國家,具體如何做,已經是和盤托出。

4、作為一個重要行動,就在數天前,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重啟了《五國聯防協議》防長會議。《五國聯防協議》簽訂於冷戰時期的1971年,久不活動,漸漸已被人們忘記,但現在居然又重新復活了。

5、印度也非常活躍,上個月,印度派出4艘艦船和一艘P-8“波塞冬”海上巡邏機,

與新加坡舉行了海上演習。同時,印度還不聲不響地加強越南的防禦能力。

最終,因為中國,澳大利亞、日本、印度、越南各自看了一眼,心領神會走到了一起。

日本、印度、越南與中國都有領土糾紛,澳大利亞自認為是區域內大國,反正這四國對中國都抱有各種疑慮,也有很多的忌憚;當感覺美國靠不住的時候,這四個國家開始抱團取暖,試圖聯合對付中國。

從這個角度看,

也難怪華春瑩要假設說,“如果報導不幸屬實”……

謠言,有時就是遙遙領先的預言。這個不幸屬實,概率可能還相當不幸。

當然,路透社也反復說,四國聯盟正在悄然形成過程中,這些國家也怕激怒中國。畢竟這四個國家,最大交易夥伴都是中國,與中國關係鬧僵,單打獨鬥,對本國經濟有百害而無一利。

但這些國家都不乏小動作。日本、印度不用說了,澳大利亞總理最新講話也是一個信號,

越南總理阮春福剛剛訪問了華盛頓,他也是特朗普上臺後,第一個到美國拜會的東南亞領導人。

此前,美日澳印還意圖組建四國戰略同盟,目標也是中國。但特朗普上臺後,美國政策大變,特朗普更充滿了不確定性,中美關係低開高走就是一個例子,其他三國一看形勢不妙,趕緊又拉攏了一個越南,組成新的四國聯盟。

這種做法,也難怪華春瑩要批評,“只能再次說明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冷戰思維還沒有得到徹底根除,一些人仍然企圖以零和博弈的思維來看待和處理國家間關係”。

怎麼辦?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在中國崛起的征途中,肯定不乏猜忌、挑戰乃至圍攻。尤其是考慮到這些周邊大國,或多或少與中國有領土糾紛;一些國家,更與中國有著意識形態的鴻溝。

澳日印越這四個國家,都算地區內大國,體量雖然還無法與中國相比;但打造四國同盟,其實就是以多取勝,互為犄角之勢,構成對中國的戰略合圍。

中國崛起的趨勢不可改變,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啊。既要迎頭痛擊,更須分頭擊破,無疑考驗著中國的外交智慧和功力。

一場新的合縱連橫大戲,正在澎湃上演。

冷戰思維還沒有得到徹底根除,一些人仍然企圖以零和博弈的思維來看待和處理國家間關係”。

怎麼辦?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在中國崛起的征途中,肯定不乏猜忌、挑戰乃至圍攻。尤其是考慮到這些周邊大國,或多或少與中國有領土糾紛;一些國家,更與中國有著意識形態的鴻溝。

澳日印越這四個國家,都算地區內大國,體量雖然還無法與中國相比;但打造四國同盟,其實就是以多取勝,互為犄角之勢,構成對中國的戰略合圍。

中國崛起的趨勢不可改變,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啊。既要迎頭痛擊,更須分頭擊破,無疑考驗著中國的外交智慧和功力。

一場新的合縱連橫大戲,正在澎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