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息貨幣的噩夢來了?利差交易持續16年的強弱格局恐將終結!

分析指出,外匯市場當前正在面臨這樣一種趨勢——美國和全球其它國家的利差正在收窄。其中,美澳利率差距即將消失是一個突出例子:自2001年以來澳大利亞利率一直高於美國利率。
但美聯儲上週三將短期利率提高0.25個百分點,並預計今年還將有兩次同樣幅度的加息:如果加息得以實施,年底前美國利率目標區間上端將達到1.5%,即澳大利亞基準利率當前的所在水準。
雖然美聯儲如今處於緊縮模式,但基準利率長期高於美國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印度和巴西)央行正維持利率不變或在降息。
一加一減下,兩者的利差很可能在此後被逐步蠶食!
(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變化方向)

此前,外匯市場參與者經常尋求通過投資利率較高國家的股票、債券、貨幣來從利差交易(即融資套利交易)中獲利。

但如今美國利率不斷攀升有可能觸發這類資本流動逆轉,或將造成有關國家的匯率動盪,這些國家在美國實行超低利率期間曾因投資者追求收益而得利。

總部設在倫敦的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表示,舉例而言,如果澳洲聯儲維持利率不變,則澳元兌美元可能會較當前水準大跌15%左右。該機構預計,澳洲聯儲至少在2019年之前將一直按兵不動。

歷史上的經典案例可以證明此類利差變化的重要指向意義——2014年的歐元走勢就顯示了利差變化是如何導致匯率大跌的。
2014年6月份歐洲央行將關鍵利率降至負值區域,而美聯儲基準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0%-0.25%。自那以來,隨著美國開始收緊政策,這兩個地區之間的利差不斷擴大。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資料顯示,2014年歐元兌美元下跌12%,2015年下跌10%,2016年下跌3.2%。
(歐元伴隨利差交易大跌)

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Bank Ltd.)外匯利率策略師Gareth Berry表示,人們看到了由此造成的損失。他還稱,這讓賣出歐元的人多了一個理由,讓持有歐元的人少了一個理由。

不過,目前一些投資者依然對利差收窄的影響持樂觀態度,認為其他因素也可以影響匯率。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以及中國經濟資料的穩健表現已經使得澳大利亞前景更加光明,

推動澳元兌美元今年以來上漲6.5%。中國是澳大利亞的一個主要交易夥伴。

投資者和策略師表示,即便美聯儲繼續加息,一些國家的貨幣可能仍具吸引力,因其利率水準仍然要比美國高得多。他們建議持有印尼盾和印度盧比等高收益貨幣,這兩個國家的基準利率分別在4.75%和6.25%,為應對美國利率上行提供了相當大的緩衝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