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看“別人家”的醫學生 都是怎麼讀書的?

畫畫對醫生來說,已然成了一項重要的輔助技能。

分享一個寫報告心得:每寫一份報告,都需要提前翻閱大量解剖學圖譜,理解解剖結構;再根據影像學知識,分析病變特點;最後在課堂平片中找出患病部位,

繪製實驗報告。

(左邊是軟體,右邊是手繪圖)

有網友調侃:“這真的不是選錯了專業?”

這些作品出自一臨床專業醫學生趙嘉欣之手,

今年大三,她自稱夾心,還說,繪畫是天生的動作,醫學是生命的藝術。

點燃自己很重要

和眾多選擇讀醫的學生一樣,夾心也有著一樣的套路:被白大褂的帥氣征服,能救死扶傷、幫助別人,還能守護家人的身體健康。

寄生蟲手繪圖

但夢想性☆禁☆感,現實骨感。

初入校園,她困惑抱怨過:大一大二繁瑣零碎的課程,汗牛充棟的專業書,背到窒息的知識點,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兩年。

到大三,偶然機會下,她秀筆飛描,開始將枯燥的專業知識轉化成一幅幅精美的圖畫,

重新點燃了自己的興趣和激情。

她像分享秘笈一樣告訴我怎麼點燃自己:

「你看,我學習藥物機制可以複習生理,學習臨床用藥可以複習外科,還能預習一下內科。尤其是當以前學到的知識和臨床聯繫起來以後,就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興趣和成就感。」

繪畫幫助理解知識

和諸多這個年齡的姑娘一樣,夾心愛自拍,愛健身,但又和其他不一樣的時,她作為醫學生的優勢很明顯:

「我在超市購物時,會分析成分表,選擇更營養的食物;健身的時候會監測自己的代謝水準,科學安排健身計畫,同時安排飲食配比。」(對,人家還健身

(手繪課程表)

可是,繁重的學業也不假啊,很多人直指:“都寫完畫完,我就不用看書了!”

夾心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她認為很多人真正耗費時間的是對圖中解剖結構和病變特點的理解,真正畫起來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此外,很多人都認為畫畫越精美越好,但其實並不是,繪畫最重要的是幫我腦海裡搭建人體解剖模型的過程。」

畫畫是終身愛好,是自發愛著的藝術;醫學是生命科學的藝術,這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界限。

說到日後的選擇,夾心表示可能會從事醫學或者醫學繪畫行業,設想過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眼前踏實完成學業。

相信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醫學生,他們對醫學有自己地理解,博採眾長,顛覆著書呆子的刻板印象,這些學子有個性,有想法,未來的路更寬更斑斕。

原標題:厲害了!一位醫學生的手繪報告....

是自發愛著的藝術;醫學是生命科學的藝術,這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界限。

說到日後的選擇,夾心表示可能會從事醫學或者醫學繪畫行業,設想過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眼前踏實完成學業。

相信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醫學生,他們對醫學有自己地理解,博採眾長,顛覆著書呆子的刻板印象,這些學子有個性,有想法,未來的路更寬更斑斕。

原標題:厲害了!一位醫學生的手繪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