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偏執到喪心病狂!一個婦產科醫生死磕共用經濟,一張破沙發竟然估值40億!

文/Sue

今天,刀哥給大家介紹一個偏執狂。

他曾經是婦產科醫生,

辭職創業,4年就成了國際巨頭Airbnb的最大殺手。

他說要讓中國人自願打開家門讓陌生人住,大家都罵他瘋了。沒有願意做房主,他軟磨硬泡把自己媽媽拉下水。一個互聯網零經驗的人,敢在大佬攜程眼皮子底下做短租,沒被打死還厚臉皮跑去要流量。

現在,他還讓網友住在丁磊豬場裡跟豬一起睡覺,劇場、書店、教堂,都被他拿下。現在他公司的房源遍佈整個中國,每天發佈的房源相當於十幾個酒店的房間數量,

公司估值40億。

因小見大,單點極致。這家公司就是小豬短租,創始人陳馳在第37期爆品總裁營上,從產品和品牌切入,分享了他這四年是怎麼死磕一個看起來不可能領域的創新和創業的。

以下為陳馳在爆品總裁營上的乾貨分享(未經本人審閱):

婦產科醫生從自己媽媽下手開刀,靠三招死磕共用經濟

創業之前其實我是一個醫生。

1993年我在華西大讀臨床醫學,畢業後就留校當醫生了。醫生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需要左右腦的高度平衡度,能夠一面理性地診斷、治療、研究,一面靠直覺去做決策。

其實創業者也是這樣的。你既需要去系統性的思考,但同時創業過程中有資訊不對稱的地方,遇到沒人試過的新領域,就要靠直覺做決定。所以我帶著團隊能夠過坑過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在醫生時期的鍛煉。

但回顧我過去創業的四年時間,最受用的還是三招死磕。

我對死磕其實有三個不同層級的理解:一是不要隨大流,要有獨立的洞察,哪怕是被別人嘲笑。創業就是要一口氣要用狠勁咬到底,下嘴還要下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二是堅持。在中國做互聯網,你做著做著很多人就會跟風創業,最後誰的耐力最好,誰就離成功最近。三是解決問題,在戰略戰術上要不斷創新,你自身和團隊都要不斷進化,

去攻克那些別人解決不了的難題。

回到我創業的實例。第一招是和社會觀念做死磕。2012年我們開始做小豬短租的時候,我們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包括潛在的投資人說,我們要讓中國人把家門打開,讓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住進來。大家都說我瘋了,這個事怎麼能做成呢?

但我的團隊洞察到,改革開放前的封閉社會所產生的信用關係其實沒有什麼價值,

離開了熟人社區,國人固有的道德受到挑戰,公民的社會責任感才能開始進化。所以當羅永浩說,當今的中國是中國歷史上道德水準公民意識最高的時候,我是同意的。

萬事開頭難,最初大家都在住酒店、住旅館,沒有這種需求。而且要讓一個不認識的人住進來或者是要住到一個不認識的人家裡去,所有的資訊都是不對稱的,交易就很難做。

《創新的擴散》裡說,如果創新本身和社會現在的群體意識,道德認知有很大衝突的時候,接納創新的這些人只能沿著自己的社交關係開始找。因為你還說服不了社會大眾,和你最熟的人的接納門檻是最低的。

於是我先說服我媽媽,後來我在北京是租房住,自己也做小豬短租,接待了300多個房客。大部分員工都是小豬的房東。

從我媽媽自己的經歷來看,她剛開始很反對家裡來一個不認識的人住,但後來不僅和房客一起散步,房客還幫忙一起照顧我爸爸。她開始享受這個過程了,人和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和人的利己行為在慢慢改變。

今天小豬短租超過了300座城市,20萬套房源。每天發佈的房源超過了一千個,相當於十幾個中型酒店的房間數量。最開始的時候何其難也,純靠死磕。

第二個就是死磕使用者體驗和產品。哪怕是騰訊這樣一個多邊社交的平臺,張小龍在內部也反復告誡他的團隊和同事忘掉我們是一個平臺,我們只做好產品。產品做好了才會有好平臺,才會有好商業,才會有好生態。

要做好產品就要花苦力氣做好本土化運營。公司65%的人都是和運營相關的人員,他們逐級逐次分階段的解決產品中體驗的問題。房東進入的門檻越低,可以利用的資源就越多。

現在,只要房東在小豬上發佈房源,只要通過審核認證,三天內就有攝影師上門為房屋拍照片。另外,小豬會給每一個房源的門配上智慧門鎖房客交易付款後,就能收到門鎖密碼,可哥以自己入住,無需接待。小豬還建了一個眾包的寶潔(保潔)網路,社區的阿姨大叔,酒店的保潔人員都可以加盟,經過培訓後就可以提供服務。

未來小豬還將增加託管的業務,整個存量資產就全盤活了,人的收入增加,新的就業也增加了。這樣將住宿雙方的成本重構,並盤活資本和閒置時間,還串聯了社會勞動力的模式,才是更徹底的共用經濟。

第三就是磕流量。一個低頻的行業總會面臨流量的問題,小豬一開始是“三無產品”:市場無供給、無使用者、無交易。沒有用戶就是沒有流量,早期的流量也是死磕來的。

我厚著臉皮跑到58去找姚勁波和陳曉華,說哥們給點流量吧,那時候58和趕集還沒有合併,我說你們的競爭對手趕集在做短租,你們扶持一下小豬給點流量,可以早做準備。又找到去哪兒、淘旅,一家一家磕。

現在小豬有35%的用戶在重複使用小豬,有30%多是通過老用戶的口碑推薦來的,這就意味著我們有65%的用戶其實都沒有絕對的流量成本。

曾經被人說瘋了,如今他讓你和王小山、丁磊當鄰居

除了死磕產品和體驗外,品牌也很重要。當時我們的市場副總裁潘采夫就說我們要做一些不一樣的,讓用戶感到品牌調性超出自己的預期,更有想像力、更有嚮往。

於是我們決定做一些有調性的房子,對我們的品牌進行一次提升。

比如,作家古清生在神農架深山裡的房子,他住在裡面養雞、養鴨,還養條狗還陪自己打籃球。他自己山上有個茶園,從山上引泉水泡茶。這樣的房子有靈性與個性,就和工業化的酒店形成差別了。

還有中國最美的女排國手薛明,她退役後在北京的五道營開了一個花店,花店背後就是住宿的地方,出門就是雍和宮。著名的老文青王小山,他在北京東單有一個四合院,盲人歌手周雲蓬、莫西子詩等是他的房客。這些都可以讓受眾產生對品牌的聯想。

除了傳統的房子,北京著名的鼓樓西劇場也可以住,在裡面可以直接看劇場的演出。書店也可以住,這也是潘采夫最得意的作品——“城市之光”計畫。書店能夠24小時為你亮燈,提供一間床一個帳篷,讓你休息,或者通宵的閱讀。

另外還有重慶的天主教若瑟堂、終南山下的古觀音禪寺,甚至丁磊的豬場也可以入住。這是我們人文上的洞察,品牌上的洞察。同時什麼人都可以當房東,可以把人重新連接在一起。

《創新者窘境》這本書講到過一個創新曲線,任何創新開始都是被嘲笑的,因為它看起來特別的粗糙簡陋,但是它通過不斷的進化,就能長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這個市場正以指數級的速度進化,更多好房東,好房源,更好的信用環境。這就是創業的快樂,就是死磕的快樂。

我當初離開醫院就是想讓自己的人生比當一個好醫生有更大的挑戰,最後不管我媽媽和同事的反對就辭職了。進入互聯網確實是死磕的過程,儘管死磕的過程很難受,別人懷疑我對我也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但真的堅持下來同時還有能力去淨化解決這些問題,就會享受這個死磕的樂趣。

刀哥點評:

有人認為小豬短租就是直接將Airbnb模式Copy to China,如果這麼簡單,那麼小豬根本活不到現在。陳馳想打造的,是一款體驗遠超同行的爆品。

當年作為一款“三無”產品:市場無供給、無使用者、無交易。小豬吃盡苦頭走到現在,就靠韌勁。

有了韌勁,才能讓他不顧別人的嘲笑,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挖一口井。有了韌勁,才能讓他充滿動力的不斷去尋找走出困局的辦法,堅信能把堅冰打破,甘泉就一定會噴薄而出。

這口井他已經挖了四年,他還要再堅持挖四年!

道德認知有很大衝突的時候,接納創新的這些人只能沿著自己的社交關係開始找。因為你還說服不了社會大眾,和你最熟的人的接納門檻是最低的。

於是我先說服我媽媽,後來我在北京是租房住,自己也做小豬短租,接待了300多個房客。大部分員工都是小豬的房東。

從我媽媽自己的經歷來看,她剛開始很反對家裡來一個不認識的人住,但後來不僅和房客一起散步,房客還幫忙一起照顧我爸爸。她開始享受這個過程了,人和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和人的利己行為在慢慢改變。

今天小豬短租超過了300座城市,20萬套房源。每天發佈的房源超過了一千個,相當於十幾個中型酒店的房間數量。最開始的時候何其難也,純靠死磕。

第二個就是死磕使用者體驗和產品。哪怕是騰訊這樣一個多邊社交的平臺,張小龍在內部也反復告誡他的團隊和同事忘掉我們是一個平臺,我們只做好產品。產品做好了才會有好平臺,才會有好商業,才會有好生態。

要做好產品就要花苦力氣做好本土化運營。公司65%的人都是和運營相關的人員,他們逐級逐次分階段的解決產品中體驗的問題。房東進入的門檻越低,可以利用的資源就越多。

現在,只要房東在小豬上發佈房源,只要通過審核認證,三天內就有攝影師上門為房屋拍照片。另外,小豬會給每一個房源的門配上智慧門鎖房客交易付款後,就能收到門鎖密碼,可哥以自己入住,無需接待。小豬還建了一個眾包的寶潔(保潔)網路,社區的阿姨大叔,酒店的保潔人員都可以加盟,經過培訓後就可以提供服務。

未來小豬還將增加託管的業務,整個存量資產就全盤活了,人的收入增加,新的就業也增加了。這樣將住宿雙方的成本重構,並盤活資本和閒置時間,還串聯了社會勞動力的模式,才是更徹底的共用經濟。

第三就是磕流量。一個低頻的行業總會面臨流量的問題,小豬一開始是“三無產品”:市場無供給、無使用者、無交易。沒有用戶就是沒有流量,早期的流量也是死磕來的。

我厚著臉皮跑到58去找姚勁波和陳曉華,說哥們給點流量吧,那時候58和趕集還沒有合併,我說你們的競爭對手趕集在做短租,你們扶持一下小豬給點流量,可以早做準備。又找到去哪兒、淘旅,一家一家磕。

現在小豬有35%的用戶在重複使用小豬,有30%多是通過老用戶的口碑推薦來的,這就意味著我們有65%的用戶其實都沒有絕對的流量成本。

曾經被人說瘋了,如今他讓你和王小山、丁磊當鄰居

除了死磕產品和體驗外,品牌也很重要。當時我們的市場副總裁潘采夫就說我們要做一些不一樣的,讓用戶感到品牌調性超出自己的預期,更有想像力、更有嚮往。

於是我們決定做一些有調性的房子,對我們的品牌進行一次提升。

比如,作家古清生在神農架深山裡的房子,他住在裡面養雞、養鴨,還養條狗還陪自己打籃球。他自己山上有個茶園,從山上引泉水泡茶。這樣的房子有靈性與個性,就和工業化的酒店形成差別了。

還有中國最美的女排國手薛明,她退役後在北京的五道營開了一個花店,花店背後就是住宿的地方,出門就是雍和宮。著名的老文青王小山,他在北京東單有一個四合院,盲人歌手周雲蓬、莫西子詩等是他的房客。這些都可以讓受眾產生對品牌的聯想。

除了傳統的房子,北京著名的鼓樓西劇場也可以住,在裡面可以直接看劇場的演出。書店也可以住,這也是潘采夫最得意的作品——“城市之光”計畫。書店能夠24小時為你亮燈,提供一間床一個帳篷,讓你休息,或者通宵的閱讀。

另外還有重慶的天主教若瑟堂、終南山下的古觀音禪寺,甚至丁磊的豬場也可以入住。這是我們人文上的洞察,品牌上的洞察。同時什麼人都可以當房東,可以把人重新連接在一起。

《創新者窘境》這本書講到過一個創新曲線,任何創新開始都是被嘲笑的,因為它看起來特別的粗糙簡陋,但是它通過不斷的進化,就能長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這個市場正以指數級的速度進化,更多好房東,好房源,更好的信用環境。這就是創業的快樂,就是死磕的快樂。

我當初離開醫院就是想讓自己的人生比當一個好醫生有更大的挑戰,最後不管我媽媽和同事的反對就辭職了。進入互聯網確實是死磕的過程,儘管死磕的過程很難受,別人懷疑我對我也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但真的堅持下來同時還有能力去淨化解決這些問題,就會享受這個死磕的樂趣。

刀哥點評:

有人認為小豬短租就是直接將Airbnb模式Copy to China,如果這麼簡單,那麼小豬根本活不到現在。陳馳想打造的,是一款體驗遠超同行的爆品。

當年作為一款“三無”產品:市場無供給、無使用者、無交易。小豬吃盡苦頭走到現在,就靠韌勁。

有了韌勁,才能讓他不顧別人的嘲笑,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挖一口井。有了韌勁,才能讓他充滿動力的不斷去尋找走出困局的辦法,堅信能把堅冰打破,甘泉就一定會噴薄而出。

這口井他已經挖了四年,他還要再堅持挖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