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秘《白鹿原》:關中大饑荒,二百萬死,二百萬跑,八百萬等死!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講陝西故事,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電視劇《白鹿原》演到這裡,已經劇情過半,白鹿原上的老百姓還沒有從“鎮嵩軍”的人禍緩過勁來,一場曠年持久的天災籠罩在原上,

白嘉軒開始求雨了。

【天災人禍】

這場災荒到底有多嚴重,小說《白鹿原》中寫到:“一個過門一年的媳婦餓得半夜醒來,再也無法入睡,摸摸身旁已不見丈夫的蹤影,懷疑丈夫和阿公阿婆在背過她偷吃,就躡手躡足溜到阿婆的窗根下偷聽牆根兒,

聽見阿公阿婆和丈夫正商量著要殺她煮食。阿公:“你放心度過年饉爸再給你娶一房,要不咱爺兒們都得餓死,別為了媳婦,連香火都斷了!”新媳婦嚇得軟癱,連夜逃回娘家告知父母。被母親哄慰睡下,又從夢中驚醒,聽見父親和母親正在話:“與其讓人家殺了,不勝咱自家殺了吃!”這女人嚇得從炕上跳下來就瘋了。”

【大旱災】

這裡所演繹的“白鹿原饑荒”,就是陝西老一輩人談之變色的“陝西民國十八年年饉”。這次大饑荒比電影《1942》民國31年河南人民遭受的饑荒還要嚴重。陝西農民把一年中一茬莊稼絕收稱為饑年,兩茬絕收稱為荒年,連續三茬絕收稱為年饉。而民國18年年饉卻是民國17年至民國19年三年六茬莊稼顆粒未收。陝西關中土地肥沃,

氣候溫和,糧食產量豐富,所以關中人沒有存糧的習慣。風調雨順的關中連續三年沒有下一滴雨,歷史上十分罕見,由於沒有長足的認識和缺乏思想上的準備,所以關中受災最為嚴重。

【莊稼絕收】

但凡經歷過那場災荒的人提起“民國十八年饉”仍不寒而粟。

三年間陝西有200多萬人活活餓死,200多萬人流離失所逃亡他鄉,800多萬人以樹皮、草根、觀音土苟延生命於奄奄一息。當時民國十八、十九兩年,餓死的人最多。當時一畝地賤賣到2塊銀元,麥子最高20塊一鬥,賣女賣妻1人最低才4塊銀元,足見災情之重,對此各地方縣誌均有記載。

【求雨】

西安:1月15日天下大雪後,北風凜冽,寒氣刺骨。省城內已無多少食品可吃,災民又凍又餓。據連日來的報告:北大街老菜市以東,東大街古物商店,鹽店街風火洞口,新城南門外,北柳巷口,浸禮會門口等處發現男女數十人的屍體。

【龍王爺】

寶雞縣:民國十七年寶雞,禾苗盡死,夏秋無收,糧價騰飛,人曾相食。民國十八年,天又旱,全年無雨,渭水涸竭,車馬通行,禾苗枯死,顆粒無收,畝地換小麥一鬥,草根樹皮食之殆盡,災民為了生存,拆房賣地,鬻妻賣子,換糧糊口。中壯者外逃求生,弱者坐以待斃,乞討者甚多,餓殍遍野。

【賣兒賣女】

武功縣:武功大旱持續,災情加重。下半年,本縣災民大批逃亡。時武功鎮東關只有一個萬人坑,到二十一年,有三個萬人坑。 本年夏季始,武功鎮、長寧、普集等地先後出現“人市”。夫攜其妻,父引其女,頭插草標,入市求售者滿目皆是。身價最高20多銀元,最低只有4個銀元,不夠一鬥糧錢。當買賣說定,骨肉分離之際,男哭女嚎,撕肝裂肺,致有昏厥倒地,頓時氣絕身亡者,其狀之慘,讓人心悸。

橫山縣:春夏,橫山大旱無雨,烈風怒呼百日,田禾盡被沙埋,全境遭百年不遇大災,饑饉越發嚴重,草根樹皮掘剝殆盡,民甚至以骨、木果腹。橫山斗米銀價5元。販人成市,人價不超50元,官府和紳士收取五分之二賣人稅。全縣有8000人出走,2000人餓死,2000人被賣,多數戶絕煙火,村落成墟。

長武縣:關中大旱,災荒連年,春季霜凍,夏季“手拔麥”,遍地無收,鬥麥漲至12個銀元。饑民以草根、樹皮糊口。變賣家產,逃荒要飯,成群“吃大戶”。賣兒賣女,路棄小孩,老弱病殘大都活活餓死。入冬積雪數尺,饑寒交迫,全縣人口死亡、流離,減少萬人以上。

合陽縣:大旱,年饉。以東鄉、東南鄉為甚,鬥麥5元塊銀元。賣兒鬻女比比皆是,東南鄉餓死者甚多,鄉民以白土餵食,死者眾多。

淳化縣:連續兩年大旱,冬逢大雪奇寒,又有蝗災、疾疫,田禾盡毀,四料絕收,樹皮草根食盡,百姓賣兒鬻女,四散逃離。

【絕村絕戶】

城固縣:城固滴雨未降,樹木旱死,禾苗焦枯,農民無糧糊口,草根樹皮食盡,並食“觀音土”。冬又大雪,饑寒交迫,疫病流行,凍餓致死者比比皆是。全縣無衣無食者41470戶,其中5620戶逃離他鄉。

洋縣:洋縣大旱,漢江斷流,樹木枯死,禾苗焦萎無收,民眾缺糧斷炊,榆樹皮被剝食殆盡,逃荒者4000多戶,鄉路倒屍不覺,餓犬相食,慘不忍睹。

勉縣:沔縣(勉縣)大旱成災,漢江乾涸,大樹幹死,禾苗焦枯,顆粒無收。災區為十分之八九,乾旱、土匪、蝗蟲、瘟疫俱全,田地絕產,村莊無煙,全縣逃亡4500戶,死2萬餘人。

大荔縣:大荔、朝邑又遭蝗蟲害,種麥時,因籽種、畜力缺乏,未種之田占十之七八。饑民覓食,致樹無完皮,草無完葉。據朝邑縣212個村統計,這年因缺食餓死9479人,外逃甚多。大荔縣有災民66000多人。

富平縣:久旱不雨,顆粒無收,百姓食草根樹皮,餓死4000餘人,外逃8000余人,史稱“十八年年饉”。

佳縣:葭縣(佳縣)大風百日,點雨未落,河水乾涸,赤地千里,顆粒未收,不少地方樹皮吃盡,戶絕煙火,哀鴻遍野。

靖邊縣:靖邊縣境春旱無雨,大風百日,埋沒禾苗,饑饉日甚,市場糧價昂貴,不少村莊戶絕煙火。

乾縣:乾縣大旱,夏無收,秋歉收,鬥麥價六七塊銀元。老弱餓死,壯者逃散,棄耕土地占總耕地的70%。

扶風縣:扶風川原地顆粒無收。全縣災民9萬5千人,其中餓死5萬2千人,逃荒1萬2千人。縣東南鄉南寨子、南鄧村人煙絕。

【農民吃大戶】

耀縣:耀縣春夏無雨,夏秋無收,饑民以草根樹皮果腹。“交農”活動在全縣各村醞釀,耀縣農民協會成立。

麟遊縣:麟游年饉,麥鬥價11個銀元,秋八個銀元,窮人結夥入富人家強吃強喝,謂之:“吃大戶”。強行借糧,稱“口袋隊”。

【死屍遍地】

隴縣:隴縣旱象益烈,至夏二麥無收。鬥麥20枚銀元,災民求生無路,每日餓斃者不下數百口。 夏秋之交,雨澤失期,收成不到二、三成,八、九月複乾旱,秋播失時。是年赤地千里,人心恐慌,舉村逃亡者甚多,特別是關中饑民來隴,樹皮草根掘食殆盡,死屍載道。

甯強縣:寧羌天旱無雨,河水斷流,禾苗枯死,秋糧顆粒無收。人們以野菜、樹皮和觀音土充饑,許多耕牛被宰殺吃掉,民眾流離失所,路多餓殍。地方曾放舍飯,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於是,盜賊蜂起。

涇陽縣:麥無收成,秋收不足二三成,本縣商業破產歇業。特大年饉,日斃饑民累百盈千,赤野千里,人心慌恐,四散逃荒。因缺乏食物而上吊自殺身亡的比比皆是。

白水縣:草根樹皮早已被剝食於淨。每天大路上東來西往的盡是饑餓的災民。到處都有餓死的人。縣城北馬家堡,有個叫陳老六的,因為饑餓痛苦實在難熬,有意在食料中放了毒藥,把全家6口全部毒死。

眉縣:郿縣因大旱成為全省重災區之一,餓殍載道,白骨遍野,形成“關西赤地人相食,白首孤兒哭墓前”的悲慘狀況。

清澗縣:秋旱禾絕,麥未入種;本年春荒慘重,夏大旱,苗皆死,斗米萬錢,饑民遍地。


【物價高漲】

藍田縣:藍田旱災,麥無收,糧價每鬥7~8元。民以樹皮、菜根充饑。 冬,藍田大雪連綿,雪積尺餘厚,數月未消,氣候奇寒,竹木多被凍死。唯秦嶺竹子結實如米,可以充饑,次年竹枯 。

岐山縣:無麥無禾,麥仍失種,山童赤地,菜根亦斷,拆房賣薪以糊口,然鬥麥價七八元,房盡而糧仍絕。當時囤積有糧食的豪門富戶乘機抬高糧價,鬥麥從四角大錢猛增至二十銀元。草根樹皮掘食已盡,十室九空。災民湧入城市,白天乞討於街頭,晚間露宿簷台,不少人饑寒交迫,貧病交加,口吐黃水,斷氣聲絕,陳屍道旁無人掩埋。

山陽縣:全縣歉收,關中赤地千里。大批饑民擁進,一時糧價飛漲,包穀鬥價6塊銀元。

三原縣:大旱,三原年饉,饑民采樹葉、樹皮、野草而食。大程鎮附近的災民,把房頂上黴爛的梁椽拆下來,搗碎磨細摻入棉花葉、麩皮中,做成餅子充饑。不時有人因吃了這種餅而致死。冬又降大雪,平地積雪2尺餘厚。凍餓而死者時有所見,全縣逃荒出外和凍餓而死者約3萬多人。

禮泉縣:醴泉夏、秋乾旱無收,鬥麥值銀6元,當時,國民政府賑銀17萬多元,但多被官府、劣紳中飽私囊,民餓死、逃荒者6萬餘人。

銅川:民國十七年,自夏至冬不雨。十八年,旱災,大饑,鬥粟七元餘,同官大旱,遍地乾枯,青草全無。饑民以草根樹皮充饑,餓死者無數。

【龍王爺】

寶雞縣:民國十七年寶雞,禾苗盡死,夏秋無收,糧價騰飛,人曾相食。民國十八年,天又旱,全年無雨,渭水涸竭,車馬通行,禾苗枯死,顆粒無收,畝地換小麥一鬥,草根樹皮食之殆盡,災民為了生存,拆房賣地,鬻妻賣子,換糧糊口。中壯者外逃求生,弱者坐以待斃,乞討者甚多,餓殍遍野。

【賣兒賣女】

武功縣:武功大旱持續,災情加重。下半年,本縣災民大批逃亡。時武功鎮東關只有一個萬人坑,到二十一年,有三個萬人坑。 本年夏季始,武功鎮、長寧、普集等地先後出現“人市”。夫攜其妻,父引其女,頭插草標,入市求售者滿目皆是。身價最高20多銀元,最低只有4個銀元,不夠一鬥糧錢。當買賣說定,骨肉分離之際,男哭女嚎,撕肝裂肺,致有昏厥倒地,頓時氣絕身亡者,其狀之慘,讓人心悸。

橫山縣:春夏,橫山大旱無雨,烈風怒呼百日,田禾盡被沙埋,全境遭百年不遇大災,饑饉越發嚴重,草根樹皮掘剝殆盡,民甚至以骨、木果腹。橫山斗米銀價5元。販人成市,人價不超50元,官府和紳士收取五分之二賣人稅。全縣有8000人出走,2000人餓死,2000人被賣,多數戶絕煙火,村落成墟。

長武縣:關中大旱,災荒連年,春季霜凍,夏季“手拔麥”,遍地無收,鬥麥漲至12個銀元。饑民以草根、樹皮糊口。變賣家產,逃荒要飯,成群“吃大戶”。賣兒賣女,路棄小孩,老弱病殘大都活活餓死。入冬積雪數尺,饑寒交迫,全縣人口死亡、流離,減少萬人以上。

合陽縣:大旱,年饉。以東鄉、東南鄉為甚,鬥麥5元塊銀元。賣兒鬻女比比皆是,東南鄉餓死者甚多,鄉民以白土餵食,死者眾多。

淳化縣:連續兩年大旱,冬逢大雪奇寒,又有蝗災、疾疫,田禾盡毀,四料絕收,樹皮草根食盡,百姓賣兒鬻女,四散逃離。

【絕村絕戶】

城固縣:城固滴雨未降,樹木旱死,禾苗焦枯,農民無糧糊口,草根樹皮食盡,並食“觀音土”。冬又大雪,饑寒交迫,疫病流行,凍餓致死者比比皆是。全縣無衣無食者41470戶,其中5620戶逃離他鄉。

洋縣:洋縣大旱,漢江斷流,樹木枯死,禾苗焦萎無收,民眾缺糧斷炊,榆樹皮被剝食殆盡,逃荒者4000多戶,鄉路倒屍不覺,餓犬相食,慘不忍睹。

勉縣:沔縣(勉縣)大旱成災,漢江乾涸,大樹幹死,禾苗焦枯,顆粒無收。災區為十分之八九,乾旱、土匪、蝗蟲、瘟疫俱全,田地絕產,村莊無煙,全縣逃亡4500戶,死2萬餘人。

大荔縣:大荔、朝邑又遭蝗蟲害,種麥時,因籽種、畜力缺乏,未種之田占十之七八。饑民覓食,致樹無完皮,草無完葉。據朝邑縣212個村統計,這年因缺食餓死9479人,外逃甚多。大荔縣有災民66000多人。

富平縣:久旱不雨,顆粒無收,百姓食草根樹皮,餓死4000餘人,外逃8000余人,史稱“十八年年饉”。

佳縣:葭縣(佳縣)大風百日,點雨未落,河水乾涸,赤地千里,顆粒未收,不少地方樹皮吃盡,戶絕煙火,哀鴻遍野。

靖邊縣:靖邊縣境春旱無雨,大風百日,埋沒禾苗,饑饉日甚,市場糧價昂貴,不少村莊戶絕煙火。

乾縣:乾縣大旱,夏無收,秋歉收,鬥麥價六七塊銀元。老弱餓死,壯者逃散,棄耕土地占總耕地的70%。

扶風縣:扶風川原地顆粒無收。全縣災民9萬5千人,其中餓死5萬2千人,逃荒1萬2千人。縣東南鄉南寨子、南鄧村人煙絕。

【農民吃大戶】

耀縣:耀縣春夏無雨,夏秋無收,饑民以草根樹皮果腹。“交農”活動在全縣各村醞釀,耀縣農民協會成立。

麟遊縣:麟游年饉,麥鬥價11個銀元,秋八個銀元,窮人結夥入富人家強吃強喝,謂之:“吃大戶”。強行借糧,稱“口袋隊”。

【死屍遍地】

隴縣:隴縣旱象益烈,至夏二麥無收。鬥麥20枚銀元,災民求生無路,每日餓斃者不下數百口。 夏秋之交,雨澤失期,收成不到二、三成,八、九月複乾旱,秋播失時。是年赤地千里,人心恐慌,舉村逃亡者甚多,特別是關中饑民來隴,樹皮草根掘食殆盡,死屍載道。

甯強縣:寧羌天旱無雨,河水斷流,禾苗枯死,秋糧顆粒無收。人們以野菜、樹皮和觀音土充饑,許多耕牛被宰殺吃掉,民眾流離失所,路多餓殍。地方曾放舍飯,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於是,盜賊蜂起。

涇陽縣:麥無收成,秋收不足二三成,本縣商業破產歇業。特大年饉,日斃饑民累百盈千,赤野千里,人心慌恐,四散逃荒。因缺乏食物而上吊自殺身亡的比比皆是。

白水縣:草根樹皮早已被剝食於淨。每天大路上東來西往的盡是饑餓的災民。到處都有餓死的人。縣城北馬家堡,有個叫陳老六的,因為饑餓痛苦實在難熬,有意在食料中放了毒藥,把全家6口全部毒死。

眉縣:郿縣因大旱成為全省重災區之一,餓殍載道,白骨遍野,形成“關西赤地人相食,白首孤兒哭墓前”的悲慘狀況。

清澗縣:秋旱禾絕,麥未入種;本年春荒慘重,夏大旱,苗皆死,斗米萬錢,饑民遍地。


【物價高漲】

藍田縣:藍田旱災,麥無收,糧價每鬥7~8元。民以樹皮、菜根充饑。 冬,藍田大雪連綿,雪積尺餘厚,數月未消,氣候奇寒,竹木多被凍死。唯秦嶺竹子結實如米,可以充饑,次年竹枯 。

岐山縣:無麥無禾,麥仍失種,山童赤地,菜根亦斷,拆房賣薪以糊口,然鬥麥價七八元,房盡而糧仍絕。當時囤積有糧食的豪門富戶乘機抬高糧價,鬥麥從四角大錢猛增至二十銀元。草根樹皮掘食已盡,十室九空。災民湧入城市,白天乞討於街頭,晚間露宿簷台,不少人饑寒交迫,貧病交加,口吐黃水,斷氣聲絕,陳屍道旁無人掩埋。

山陽縣:全縣歉收,關中赤地千里。大批饑民擁進,一時糧價飛漲,包穀鬥價6塊銀元。

三原縣:大旱,三原年饉,饑民采樹葉、樹皮、野草而食。大程鎮附近的災民,把房頂上黴爛的梁椽拆下來,搗碎磨細摻入棉花葉、麩皮中,做成餅子充饑。不時有人因吃了這種餅而致死。冬又降大雪,平地積雪2尺餘厚。凍餓而死者時有所見,全縣逃荒出外和凍餓而死者約3萬多人。

禮泉縣:醴泉夏、秋乾旱無收,鬥麥值銀6元,當時,國民政府賑銀17萬多元,但多被官府、劣紳中飽私囊,民餓死、逃荒者6萬餘人。

銅川:民國十七年,自夏至冬不雨。十八年,旱災,大饑,鬥粟七元餘,同官大旱,遍地乾枯,青草全無。饑民以草根樹皮充饑,餓死者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