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與其羡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學習別人家的正面管教父母怎麼做

文/浪子燕青

最近,一個9歲的小男孩唱了一首他自己原創的歌曲《我只是個孩子》,成功地唱哭了上億人。

這個孩子用自己真實的感受,寫出了無數孩子真實的心聲,唱出了心底的呐喊!歌詞句句戳心!

“你看看xxx(別人家的孩子),你再看看你!”這句話夠熟悉的吧?小時候,父母對我們說過;長大後,我們對自己的孩子說過。簡直就是“來啊,繼續傷害”的一代傳一代的節奏!殊不知,這句話,傷害了多少幼小的心靈!

很多人被唱哭了,是因為感同身受!可哭過以後,

又有多少人深思和改變呢?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事事處處都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與其羡慕別人家的好孩子,不如學做別人家的好父母!

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那是因為別人家的父母在做正面管教型父母。正面管教是教父母怎麼授權,引導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的一套科學落地的理念和方法。心動不如行動,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怎麼做正面管教父母。

1.信任孩子:“孩子,我信任你,我相信你清楚自己的需要。我相信你在努力地做好自己!”

2.愛和鼓勵:“我愛你只是因為你是你。我尊重你做出的認為正確的決定。”

3.傾聽孩子:“我很願意聽聽這對你意味著什麼?”不帶任何的評判和糾正。

4.尊重的溝通:“我現在太氣憤了,沒辦法靜下來談論這個問題。我建議放在家庭會議日程上再談。”

5.控制好你自己的行為:“我們已經提前約定好了,

我不會提醒你,更不會催促或監督你完成。”

6.和善與堅定並行的跟進:“拖到最後一分鐘你都沒能完成作業,你感到很無助。我相信你能找到好辦法合理安排作業與休閒時間,戰勝拖延症。記住,我在週一至週五的晚上8點到9點有空。”

7.如實描述而非命令:“我注意到你每天放學都花兩個小時玩iPad,

總是拖到睡覺的時間才開始做作業,然後對於完成作業感覺很灰心。”

8.協商而不是規定:“關於練鋼琴,我們能不能坐下來談談,看看我們能否協商出一個我們都能接受的方案?

9.表達你的界限:“我不想干涉你的學習,但如果你需要補習或者其他支援,請告訴我,我會幫助你。”記住,用尊重的態度和語氣和孩子對話。

10.請求幫助:“我需要你的説明。

你能告訴我為什麼對你來說上學不重要嗎?”

11.分享感受:可以參考這個句式“我感到______是因為______,我希望______”來跟孩子分享你的真實感受。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期待孩子和你有相同的感受或者會滿足你的願望。這能讓孩子們學會認知自己的感受和願望,而不被父母的期望所影響。比如,對孩子說“當你不做作業時,我感到很沮喪,因為我非常重視教育並且認為這對你的生活益處多多,我真的希望你能完成它。”

12.贏得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你是怎樣看待你的期末考試的?你願不願意聽聽我擔心什麼?我們能不能坐下來好好聊一聊你的學習呢?”

13.尊重並有尊嚴的決定你將做什麼:“週一到週五的晚上8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我有空可以輔導你的功課,只要你有需要。一旦過了9點,我也無能為力了,如果沒完成作業,我是不會簽名的。”

14.對孩子的問題放手:“我希望你能上大學,但我不確定這對你來說很重要。”

15.鼓勵從錯誤中學習:“這一次考試考砸了,你很沮喪。我相信你能分析出具體原因,並知道自己需要怎樣做才能獲得你理想的成績。”

看,“零比較,多鼓勵,懂授權”,這就是別人家的正面管教型父母!

比較是傷害親子關係的頭號殺手之一。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因為孩子從來不拿我們跟別人的父母比。別人家的孩子在我們眼裡永遠是個神一樣的存在,而我們卻是孩子的神,不管我們表現怎麼樣,孩子都會無條件地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所以,父母們,不要再驅使自己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要懂得授權,學會賦予孩子自主權,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而不被父母的期望所影響。比如,對孩子說“當你不做作業時,我感到很沮喪,因為我非常重視教育並且認為這對你的生活益處多多,我真的希望你能完成它。”

12.贏得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你是怎樣看待你的期末考試的?你願不願意聽聽我擔心什麼?我們能不能坐下來好好聊一聊你的學習呢?”

13.尊重並有尊嚴的決定你將做什麼:“週一到週五的晚上8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我有空可以輔導你的功課,只要你有需要。一旦過了9點,我也無能為力了,如果沒完成作業,我是不會簽名的。”

14.對孩子的問題放手:“我希望你能上大學,但我不確定這對你來說很重要。”

15.鼓勵從錯誤中學習:“這一次考試考砸了,你很沮喪。我相信你能分析出具體原因,並知道自己需要怎樣做才能獲得你理想的成績。”

看,“零比較,多鼓勵,懂授權”,這就是別人家的正面管教型父母!

比較是傷害親子關係的頭號殺手之一。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因為孩子從來不拿我們跟別人的父母比。別人家的孩子在我們眼裡永遠是個神一樣的存在,而我們卻是孩子的神,不管我們表現怎麼樣,孩子都會無條件地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所以,父母們,不要再驅使自己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要懂得授權,學會賦予孩子自主權,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