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倒在8600米的登珠峰者:上百沖頂者路過卻無動於衷

來源 紅星新聞

5月21日夜晚,夏爾巴人桑吉和他的巴基斯坦客戶阿卜杜爾,倒在珠峰海拔8600米處的雪地上無法動彈,他們剛從珠峰峰頂下來,氧氣瓶內氧氣已耗盡。

正當他們靜待死亡之際,

一群登山者發現了他們。此後的幾個小時,桑吉不省人事,不過,他隱約感覺自己被人拖在繩索上滑行。

▲5月28日,紅星新聞記者在加德滿都一家高級醫院見到了被救的桑吉,他的十個手指頭可能難以保留

5月22日上午,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的一名負責人向外界發佈了一條消息——他們公司的員工營救了被困的桑吉和阿卜杜爾。

該負責人在肯定自家員工“發揚了無私人道主義救助精神”的同時,“批評”被困者所屬公司“沒有立刻採取行動”。

然而,七峰公司的一名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此事在世界各地媒體報導,“但事實並非如此。”

8600米高海拔絕命救援

“兩個半小時後,他們還在原地”

七峰公司是尼泊爾實力最強的高山探險公司之一,

擁有4架救援直升機。該公司今年與中國的兩家旅遊公司合作,協助21名中國人挑戰珠峰。

巴基斯坦人阿卜杜爾處,看到其他山峰都在腳下時,還感覺心曠神怡。

然而珠峰氣候瞬息萬變,突然間風又冷又烈,漫天大雪飄落,他的氧氣罩和護目鏡完全被凍住,什麼都看不見。

“這時候我就勸客戶回去,但客戶覺得,自己花了那麼多錢,歷盡千辛萬苦才到這,

他堅持要往上爬。”桑吉說,當天團隊90%的人員決定返回,他的客戶堅持前進,“我不能放棄自己的客戶獨自返回,只能陪他繼續攀登。”

經歷艱難而漫長的的跋涉,他們最終抵達珠峰峰頂。在峰頂,他們呆了大概5分鐘,拍完照就開始下撤。

“我們有一百種可能死在那。”桑吉把自己的備用氧氣給了客戶,但客戶移動速度非常慢,桑吉則感覺“像個喝醉的人沉沉下墜”。

不久,桑吉發現客戶在離他幾米遠的地方停滯,

“我用對講機跟他說話,他毫無反應。”他說,此時他昏昏欲睡,不久就陷入無意識狀態。

桑吉是被其他登山者路過的噪音“吵醒”的,他環顧四周,明亮的冰雪刺激他的眼睛,他感到又冷又餓。他想打開水壺,但兩手已不聽使喚,“我異常絕望,以為自己就這樣成為珠峰的一部分。”他感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逐漸變慢。

正當他在靜待死亡來臨時,一些登山者發現了他,

“如我沒睜開眼睛,附近的登山者會以為我死去而對他不管不顧。”他說,那一刻,“我感覺是上帝給了一個奇跡。”

桑吉告訴紅星新聞,他有3~4個小時不省人事,不過,他隱約感覺自己被人拖在繩索上滑行。

在醫院,這名年輕的夏爾巴人雙手纏滿紗布,他烏黑的十指摸上去像冰一樣冷。醫生說,20天后之後,才能確定他的十指是否能夠存活。

▲桑吉的十個手指頭可能難以保留

七峰公司稱“沒放棄客戶”

“救援是極其艱難的,需耗時兩天”

桑吉希望,行進在珠峰之上的外國客人在作出決定前,能更多的聽取夏爾巴人的建議,“我們具備更多應對惡劣環境的經驗。”

他在臉書上發表長文感謝所屬公司對自己的救援,也感謝那些將自己的生命置於危險境地而將他帶離死亡地帶的人們。

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負責人甘志明盛讚其公司員工“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發揚了無私的人道主義救助精神。”他表示這次行動是史無前例的“絕地救援”。

▲事發前,桑吉和他的團隊行進在珠峰攀登線上。(桑吉供圖)

5月23日,甘志明又補充說明稱,有其他公司參與了此次救援,參與救援的總人數為7人。

其中,一名叫莫里茨·韋恩(Moritz Wane)的德國登山者描述,他登頂時,聽到巴基斯坦人在苦苦掙扎並求救:“我有家庭有孩子,我需要氧氣。”

莫里茨返程後展開救援,他稱,有超過150人經過兩名遇險者身邊卻無動於衷。甘志明說,莫里茨接受他的視頻採訪時表示,他對人性的冷漠感到失望,對某些公司的虛偽感到憤怒。

5月28日,七峰公司的市場主管納克帕(Tashi Lakpa Sherpa)告訴紅星新聞,自5月22日甘志明公佈該事件以來,七峰公司就遭受全球各個媒體的不斷指責,“媒體批評我們放棄對巴基斯坦客戶的救援。”

“我們沒有放棄自己的客戶。”納克帕說,希望紅星新聞的報導能替公司正名。此次珠峰攀登, 納克帕擔任公司的領隊,一直鎮守在珠峰大本營。

他說,巴基斯坦客戶堅持登頂的時段,風速為30~35公里/小時,其下撤時段風速為15~20公里/小時,溫度在零下25攝氏度上下。

“對珠峰而言,這樣的氣候是正常的,但遊客氧氣耗盡,身體極度虛弱,行進速度極慢,風險極大。”納克帕說。

桑吉和他的巴基斯坦客戶是在21日下午2~3點間登頂的,但該團隊原計劃的登頂事件是淩晨1~3點,且必須在上午10點之前回到4號營地。

▲事發前,桑吉和他的團隊行進在珠峰攀登線上。(桑吉供圖)

“但他們一直沒回。”納克帕說,在當天的氣候條件下,10點後才下撤是十分兇險的。

在獲知桑吉和巴基斯坦客戶遇險的消息後,納克帕第一時間通知2號營地的救生隊上山尋找,“但這種營救是極其艱難的,從2號營地到4號營地,是需要耗時兩天的路程。”

阿卜杜爾被人發現後,尚能在兩個人的攙扶下站起來。他先被護送到4號營地,因體重太重,當桑吉於24日被護送到2號營地時,這名巴基斯坦人才抵達3號營地。

七峰公司的直升機飛到3號營地和2號營地,將兩人直接送到加德滿都的醫院進行救治。納克帕說,巴基斯坦客戶身體恢復良好。

誰該承擔指責

高海拔救援不值得弘揚?

一名女性登山者告訴紅星新聞,從珠峰下撤途中,她從一具無法分辨國籍的新鮮遺體上跨過,“見到遺體我們會稍微停留,夏爾巴人甚至會停15分鐘之久,他們對此不做任何解釋。”

登山者在8千米海拔的險惡環境下對其他人進行救援,意味著自己也將陷入同樣兇險的境地,珠峰之上見死不救,常常讓一些登山者遭受指責。

納克帕向紅星新聞承認,如果沒有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的人第一時間給予援手,七峰公司的桑吉和他的客戶阿卜杜爾極可能死去。

他對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四名參與施救的人員抱有深深的感激,他寫下他們的名字:Ang Tshering Lama、Nima Gyalzen Sherpa、Jangbu Sherpa、 Minima Chhiri Sherpa。

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稱,在救援中,公司使用了4瓶氧氣等物資,納克帕表示,他對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使用的救助物資無異議,“我們還將對4名施救人員表達進一步感謝。”

▲參與救援的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工作人員。

▲參與救援的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工作人員。

不過,納克帕認為,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的負責人不應該為了證明自己的崇高,而將七峰公司拉入人道主義的道德泥潭。

他說,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若真是出於人道主義角度採取救援,應該是上山途中就施予援手,“當時我就提出,只要他們救援,無論多少費用我們都願意承擔,但他們拒絕。”

迄今為止,納克帕已經登頂珠峰8次。他說,七峰公司有上百次的救援其他公司客戶的案例,去年甚至為此放棄了沖頂的機會,“但我們沒有拿其中的任何一次來標榜自己。只要是足夠好的天氣,帶有足夠的氧氣,我們夏爾巴人沒哪一次不管。”

此事件在尼泊爾登山界引來廣泛討論。一名登山家評論說,登山公司不是醫療隊,它組織一個人均花費三四萬美元的團隊去登珠峰,很難為了去救一個不相關的人而放棄集體的訴求。

但這名登山家認為,沒有哪一家登山公司會放棄自己的客戶,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也無需特意強調自己的“人道主義”的“絕地救援”。他說,他知道有的團隊為了救人,讓200萬的投入打了水漂,他還知道,在更高海拔的希拉蕊臺階處,曾發生過許許多多關於救援的感人故事。

“我們的共識是,救不救,很難分辨對錯。不救,是有現實的困境;救了,也無需拔到無限的道德高度。”他說。

5月27日,在加德滿都泰米爾地區的一家咖啡館,紅星新聞記者向甘志明問及如何看待外界對此事的討論。

他否認自我標榜:“我只是在描述一個我們看到的事實。”

▲桑吉的十個手指頭可能難以保留

七峰公司稱“沒放棄客戶”

“救援是極其艱難的,需耗時兩天”

桑吉希望,行進在珠峰之上的外國客人在作出決定前,能更多的聽取夏爾巴人的建議,“我們具備更多應對惡劣環境的經驗。”

他在臉書上發表長文感謝所屬公司對自己的救援,也感謝那些將自己的生命置於危險境地而將他帶離死亡地帶的人們。

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負責人甘志明盛讚其公司員工“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發揚了無私的人道主義救助精神。”他表示這次行動是史無前例的“絕地救援”。

▲事發前,桑吉和他的團隊行進在珠峰攀登線上。(桑吉供圖)

5月23日,甘志明又補充說明稱,有其他公司參與了此次救援,參與救援的總人數為7人。

其中,一名叫莫里茨·韋恩(Moritz Wane)的德國登山者描述,他登頂時,聽到巴基斯坦人在苦苦掙扎並求救:“我有家庭有孩子,我需要氧氣。”

莫里茨返程後展開救援,他稱,有超過150人經過兩名遇險者身邊卻無動於衷。甘志明說,莫里茨接受他的視頻採訪時表示,他對人性的冷漠感到失望,對某些公司的虛偽感到憤怒。

5月28日,七峰公司的市場主管納克帕(Tashi Lakpa Sherpa)告訴紅星新聞,自5月22日甘志明公佈該事件以來,七峰公司就遭受全球各個媒體的不斷指責,“媒體批評我們放棄對巴基斯坦客戶的救援。”

“我們沒有放棄自己的客戶。”納克帕說,希望紅星新聞的報導能替公司正名。此次珠峰攀登, 納克帕擔任公司的領隊,一直鎮守在珠峰大本營。

他說,巴基斯坦客戶堅持登頂的時段,風速為30~35公里/小時,其下撤時段風速為15~20公里/小時,溫度在零下25攝氏度上下。

“對珠峰而言,這樣的氣候是正常的,但遊客氧氣耗盡,身體極度虛弱,行進速度極慢,風險極大。”納克帕說。

桑吉和他的巴基斯坦客戶是在21日下午2~3點間登頂的,但該團隊原計劃的登頂事件是淩晨1~3點,且必須在上午10點之前回到4號營地。

▲事發前,桑吉和他的團隊行進在珠峰攀登線上。(桑吉供圖)

“但他們一直沒回。”納克帕說,在當天的氣候條件下,10點後才下撤是十分兇險的。

在獲知桑吉和巴基斯坦客戶遇險的消息後,納克帕第一時間通知2號營地的救生隊上山尋找,“但這種營救是極其艱難的,從2號營地到4號營地,是需要耗時兩天的路程。”

阿卜杜爾被人發現後,尚能在兩個人的攙扶下站起來。他先被護送到4號營地,因體重太重,當桑吉於24日被護送到2號營地時,這名巴基斯坦人才抵達3號營地。

七峰公司的直升機飛到3號營地和2號營地,將兩人直接送到加德滿都的醫院進行救治。納克帕說,巴基斯坦客戶身體恢復良好。

誰該承擔指責

高海拔救援不值得弘揚?

一名女性登山者告訴紅星新聞,從珠峰下撤途中,她從一具無法分辨國籍的新鮮遺體上跨過,“見到遺體我們會稍微停留,夏爾巴人甚至會停15分鐘之久,他們對此不做任何解釋。”

登山者在8千米海拔的險惡環境下對其他人進行救援,意味著自己也將陷入同樣兇險的境地,珠峰之上見死不救,常常讓一些登山者遭受指責。

納克帕向紅星新聞承認,如果沒有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的人第一時間給予援手,七峰公司的桑吉和他的客戶阿卜杜爾極可能死去。

他對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四名參與施救的人員抱有深深的感激,他寫下他們的名字:Ang Tshering Lama、Nima Gyalzen Sherpa、Jangbu Sherpa、 Minima Chhiri Sherpa。

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稱,在救援中,公司使用了4瓶氧氣等物資,納克帕表示,他對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使用的救助物資無異議,“我們還將對4名施救人員表達進一步感謝。”

▲參與救援的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工作人員。

▲參與救援的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工作人員。

不過,納克帕認為,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的負責人不應該為了證明自己的崇高,而將七峰公司拉入人道主義的道德泥潭。

他說,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若真是出於人道主義角度採取救援,應該是上山途中就施予援手,“當時我就提出,只要他們救援,無論多少費用我們都願意承擔,但他們拒絕。”

迄今為止,納克帕已經登頂珠峰8次。他說,七峰公司有上百次的救援其他公司客戶的案例,去年甚至為此放棄了沖頂的機會,“但我們沒有拿其中的任何一次來標榜自己。只要是足夠好的天氣,帶有足夠的氧氣,我們夏爾巴人沒哪一次不管。”

此事件在尼泊爾登山界引來廣泛討論。一名登山家評論說,登山公司不是醫療隊,它組織一個人均花費三四萬美元的團隊去登珠峰,很難為了去救一個不相關的人而放棄集體的訴求。

但這名登山家認為,沒有哪一家登山公司會放棄自己的客戶,夏爾巴高山探險公司也無需特意強調自己的“人道主義”的“絕地救援”。他說,他知道有的團隊為了救人,讓200萬的投入打了水漂,他還知道,在更高海拔的希拉蕊臺階處,曾發生過許許多多關於救援的感人故事。

“我們的共識是,救不救,很難分辨對錯。不救,是有現實的困境;救了,也無需拔到無限的道德高度。”他說。

5月27日,在加德滿都泰米爾地區的一家咖啡館,紅星新聞記者向甘志明問及如何看待外界對此事的討論。

他否認自我標榜:“我只是在描述一個我們看到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