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玉米粗縮病危害巨大,怎麼預防你知道嗎?

玉米粗縮病是由玉米粗縮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一葉一心時就可受害,5-6片葉時開始表現症狀,一旦感染,則終身帶毒,基本上無藥可治,被稱為“玉米癌症”。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

降低玉米產量,一般可造成20%~30%的減產,嚴重的高達60%以上,甚至絕收。預測今年玉米粗縮病強勢襲來,您提前做好防治準備了嗎?該病是我國北方玉米生產區流行的重要病害,整個生長期皆可感染發病,尤其苗期(5葉期以前)感染尤其嚴重。

粗縮病玉米有哪些症狀表現呢?

1.病株生長受到抑制,平均身高卻只有幾十釐米,節間粗腫縮短,嚴重矮化。

2.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從土中拔起。

3.病株光長葉子不拔節,葉片密集叢生,又短又尖。

4.葉片上原本清晰平滑的葉脈也會變得斷斷續續雜亂無章。隨著病情發展,植株的葉背、葉鞘上的葉脈還會出現明顯的條狀突起。

5.輕病株雄穗發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絲少、結實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雖能抽出但分枝極少、無花粉,

雌穗畸形不實或籽粒很少。

玉米粗縮病的發病規律

玉米粗縮病以帶毒灰飛虱傳播病毒。灰飛虱若蟲或成蟲在地邊雜草下和田內麥苗下等處越冬,為翌年初侵染源。春季帶毒的灰飛虱將病毒傳播到返青的小麥上,

以後由小麥和地邊雜草等處再傳到玉米上。

玉米粗縮病發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灰飛虱田間數量和帶毒個體的多少,早播玉米發病重於晚播玉米,靠近地頭、渠邊、路旁雜草多的玉米發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濕而雜草多的玉米發病也重,不同品種之間發病程度有一定差異。

玉米發病後,植株矮化,葉色濃綠,節間縮短,基本上不能抽穗。因此發病率幾乎等於損失率,許多地塊絕產失收。

種植前乾旱;周邊病毒基數多,菜地,周圍雜草多的地塊易感病;播種期不合適,苗期正趕上灰飛虱遷飛高峰期等因素,均易導致玉米感染粗縮病。

1、今年小麥收穫期提前,使夏玉米播期較常年偏早3-5天,灰飛虱傳毒時間與玉米苗期吻合度高,增加了傳毒幾率。

2、由於今年以來,氣溫持續偏高,氣象乾旱相對較重,導致灰飛虱發生期較常年偏早,發生量較常年偏多20-30%,蟲源基數高。

3、同時據氣象部門預測,6月份平均氣溫接近常年,降水量與常年持平, 近期溫度在18-26度非常適宜灰飛虱發生。

4、當前玉米部分出苗達到三葉期,進入感病敏感期。因此,必須採取措施搞好防治工作。

玉米粗縮病是由玉米粗縮病毒(MRDV)引起的一種玉米病毒病,MRDV屬於植物呼腸弧病毒組,是一種具雙層衣殼的雙鏈RNA球形病毒,由灰飛虱以持久性方式傳播。

症狀表現

病株葉片濃綠、直立、葉片變寬變厚、節間縮短,上部葉片密集叢生成對生狀,病葉背面有蠟白色凸起,有明顯的粗糙感。根和莖部的維管束腫大,根系不發達,易拔出。輕者雄穗主軸縮短,能抽雄,但被半包在喇叭口裡,花粉少或無花粉,重者雄穗敗育,花絲不發達,結實極少。植株矮化明顯,雌穗畸形,苞葉短小、穗不結實或斷行缺粒,造成嚴重減產或絕收。

病株葉片濃綠、直立、葉片變寬變厚、節間縮短。

粗縮病罪魁禍首——灰飛虱

玉米粗縮病發生輕重與灰飛虱多少、帶毒率、玉米播期緊密相關。由於受多種因素影響,今年可能導致部分地塊玉米粗縮病偏重發生,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希望廣大農民群眾,要及時注意查治灰飛虱預防玉米粗縮病。

來看看導致引發傳播玉米粗縮病的罪魁禍首——

灰飛虱有趨綠特性,小麥收穫後向玉米遷移。

灰飛虱是玉米重要害蟲之一,主要以吸食汁液為主,造成嚴重的危害情況,灰飛虱成、若蟲均以口器刺吸玉米汁液為害,一般群集于玉米叢中上部葉片,近年發現部分玉米穗部受害亦較嚴重,蟲口大時,玉米株汁液大量喪失而枯黃,同時因大量蜜露灑落附近葉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黴菌,但較少出現類似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的“虱燒”、“冒穿”等症狀。灰飛虱是傳播條紋葉枯病等多種玉米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於直接吸食危害,被害株表現為相應的病害特徵。

灰飛虱可近距離擴散和遠距離隨高空氣流遷飛,如一個地塊噴藥,可迅速轉移至未施藥的地塊中。

玉米粗縮病的防治措施

1、提倡不種春玉米,近幾年,正處玉米粗縮病流行年份,若改革耕作制度,不種春玉米,改種其他農作物,切斷毒源傳播途徑,可促使該病及早消退。

2、選用抗病品種(比如“海平303”和“中信978”),這是解決玉米粗縮病危害的最經濟有效的途徑,不同的玉米品種對粗縮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異。

3、調整玉米播期,避開灰飛虱的傳毒高峰期。5月上中旬播種的玉米,出苗後正趕上灰飛虱的傳毒高峰期,再者玉米的3-5葉期易感病,因此發病率最高。故調整播期可使苗期避開傳毒高峰期,減輕發病程度。應因地制宜,實行春玉米適期早播、覆膜早播,夏玉米適期晚播的方法,重病區儘量減少種植面積。

4、玉米播種期使用含有內吸性殺蟲劑的種衣劑,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以達到驅避灰飛虱的目的,同時對種子帶毒也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

5、玉米出苗後,及時選用“邯科140”等綠色高效農藥噴施1-2次,從而實現“一噴多治”,不但消滅灰飛虱、蚜蟲、薊馬,且同時兼治二點委夜蛾、紅蜘蛛、瑞典稈蠅等幾乎所有害蟲。

6、在玉米6-10葉期間,用“玉米壯漢5+N”一噴十防專用產品噴施一次。

增加了傳毒幾率。

2、由於今年以來,氣溫持續偏高,氣象乾旱相對較重,導致灰飛虱發生期較常年偏早,發生量較常年偏多20-30%,蟲源基數高。

3、同時據氣象部門預測,6月份平均氣溫接近常年,降水量與常年持平, 近期溫度在18-26度非常適宜灰飛虱發生。

4、當前玉米部分出苗達到三葉期,進入感病敏感期。因此,必須採取措施搞好防治工作。

玉米粗縮病是由玉米粗縮病毒(MRDV)引起的一種玉米病毒病,MRDV屬於植物呼腸弧病毒組,是一種具雙層衣殼的雙鏈RNA球形病毒,由灰飛虱以持久性方式傳播。

症狀表現

病株葉片濃綠、直立、葉片變寬變厚、節間縮短,上部葉片密集叢生成對生狀,病葉背面有蠟白色凸起,有明顯的粗糙感。根和莖部的維管束腫大,根系不發達,易拔出。輕者雄穗主軸縮短,能抽雄,但被半包在喇叭口裡,花粉少或無花粉,重者雄穗敗育,花絲不發達,結實極少。植株矮化明顯,雌穗畸形,苞葉短小、穗不結實或斷行缺粒,造成嚴重減產或絕收。

病株葉片濃綠、直立、葉片變寬變厚、節間縮短。

粗縮病罪魁禍首——灰飛虱

玉米粗縮病發生輕重與灰飛虱多少、帶毒率、玉米播期緊密相關。由於受多種因素影響,今年可能導致部分地塊玉米粗縮病偏重發生,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希望廣大農民群眾,要及時注意查治灰飛虱預防玉米粗縮病。

來看看導致引發傳播玉米粗縮病的罪魁禍首——

灰飛虱有趨綠特性,小麥收穫後向玉米遷移。

灰飛虱是玉米重要害蟲之一,主要以吸食汁液為主,造成嚴重的危害情況,灰飛虱成、若蟲均以口器刺吸玉米汁液為害,一般群集于玉米叢中上部葉片,近年發現部分玉米穗部受害亦較嚴重,蟲口大時,玉米株汁液大量喪失而枯黃,同時因大量蜜露灑落附近葉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黴菌,但較少出現類似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的“虱燒”、“冒穿”等症狀。灰飛虱是傳播條紋葉枯病等多種玉米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於直接吸食危害,被害株表現為相應的病害特徵。

灰飛虱可近距離擴散和遠距離隨高空氣流遷飛,如一個地塊噴藥,可迅速轉移至未施藥的地塊中。

玉米粗縮病的防治措施

1、提倡不種春玉米,近幾年,正處玉米粗縮病流行年份,若改革耕作制度,不種春玉米,改種其他農作物,切斷毒源傳播途徑,可促使該病及早消退。

2、選用抗病品種(比如“海平303”和“中信978”),這是解決玉米粗縮病危害的最經濟有效的途徑,不同的玉米品種對粗縮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異。

3、調整玉米播期,避開灰飛虱的傳毒高峰期。5月上中旬播種的玉米,出苗後正趕上灰飛虱的傳毒高峰期,再者玉米的3-5葉期易感病,因此發病率最高。故調整播期可使苗期避開傳毒高峰期,減輕發病程度。應因地制宜,實行春玉米適期早播、覆膜早播,夏玉米適期晚播的方法,重病區儘量減少種植面積。

4、玉米播種期使用含有內吸性殺蟲劑的種衣劑,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以達到驅避灰飛虱的目的,同時對種子帶毒也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

5、玉米出苗後,及時選用“邯科140”等綠色高效農藥噴施1-2次,從而實現“一噴多治”,不但消滅灰飛虱、蚜蟲、薊馬,且同時兼治二點委夜蛾、紅蜘蛛、瑞典稈蠅等幾乎所有害蟲。

6、在玉米6-10葉期間,用“玉米壯漢5+N”一噴十防專用產品噴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