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BIGBANG成員T.O.P服藥過多昏迷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韓國饒舌歌手崔勝鉉,大家可能比較習慣叫他BIGBANG的成員T.O.P,

日前因為被爆出吸大麻後恐怕需要服刑,而替代役也被撤除。就在6日下午5點的時候,傳出他被發現在家昏迷,初步診斷可能是吞食太多安眠藥。29歲的韓國歌星,在發現後被送到急診室急救,他的媽媽跟家人都在醫院等待他醒來。

外界一開始傳聞是用毒過量,但警方在晚間10點的最新發言表示,T.O.P應該是服用過多抗焦慮的藥,裡面有一些安眠藥的含量,才會昏迷。根據《亞州新聞台》報導,

他是在6日星期二中午被發現還沒有起床,後來被送到醫院,等待醒來。警方發言表示:“他失去意識的報導不是真的,其實是因為藥中的安眠成分太多,他只是昏睡而已。他在醫院驗尿跟驗血還有CT掃描的結果出來都是正常,些資訊也跟家人溝通過了。醫生預計他會在1~2天后,等藥效慢慢變少就會醒來,應該是可以回到正常。”警方表示要解釋清楚,他是昏睡不是昏迷。

至於韓國媒體之前報導出T.O.P生命在旦夕這件事情,到現在還無法證實消息來源。6日星期二晚間7點,T.O.P的公司YG Entertainment 代表人確認T.O.P被送入醫院,他說:“我們也收到T.O.P因為服藥過多進了急診室的消息,他的媽媽現在一直都在他身旁陪伴。”韓國媒體《AllKpop》找到了T.O.P的阿姨做訪問,

阿姨表示:“T.O.P一直都有焦慮、憂鬱症,所以醫生讓他開始每天要吃抗焦慮的藥,但我們沒想到裡面竟然有讓神經鎮定的含量。T.O.P在前天有跟媽媽通過電話,當時還說自己很好,但沒想到竟然就發生了這種事情,我們全家人都嚇壞了。”

而傳聞中T.O.P已經醒來的消息,到現在也只有一名圈內人敢說話,他表示:“有些人開始傳T.O.P已經醒來的的消息,但他好像還是昏迷在急診室。現在只是在觀察,

等待他醒來。即使他醒來,醫生表示還有很多該擔心的事情,因為在昏迷期間,他的大腦有一度缺氧,所以可能會有一些大腦傷害。在這種敏感時刻,家人表示請外界不要打擾,給他們一點時間。”很多人都懷疑T.O.P這樣做是因為日前被報導出吸大麻的事件,但真相還是要等他醒來後才會知道。

希望他可以快點醒來!

BIGBANG成員T.O.P在家服藥過多昏迷是什麼原因? BIGBANG團體資料介紹

BIGBANG,韓國男子組合[1] ,由隊長G-DRAGON(權志龍)、T.O.P(崔勝鉉)、TAEYANG(東永裴)、DAESUNG(薑大聲)、SEUNGRI(李勝賢)五位成員組成。

2006年8月19日,BIGBANG在YG Family世界巡迴演唱會首爾站上正式出道,並于同年12月22日發行首張正規專輯《BIGBANGVOL.1 SINCE2007》。2007年5月,BIGBANG開始進行全國巡迴演唱會,並於7月推出了第一張迷你專輯《謊言》。2008年8月8日,BIGBANG發行MINI專輯《STAND UP》[2] ,專輯中的歌曲《一天一天》在KTF連續六周蟬聯第一名。[3] 2009年,BIGBANG赴日本發展。[4] 2011年,BIGBANG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獲得MTV 歐洲音樂大獎“Worldwide Act”的亞洲組合,並於2012年上半年登上美國格萊美官方網頁,成為首個被格萊美介紹的韓國歌手[5] 。2012年2月,BIGBANG發行迷你5輯《ALIVE》。[6]

2015年,BIGBANG回歸韓國歌壇,同年5月至8月發行數字專輯《MADE》[7] ,四張MINI專輯總銷量超過340萬。[8]

2016年8月20日,BIGBANG在韓國首爾舉辦出道十周年紀念演唱會,當晚將近三個小時的演出中,BIGBANG共演繹了19首作品,與粉絲度過了一個精彩、難忘的音樂狂歡夜。[9]

2016年12月8日,BIGBANG全新正規數字專輯《MADE FULL ALBUM》零點登陸酷狗重磅開啟預售,12月12日音訊正式上線![10]

[3] 2009年,BIGBANG赴日本發展。[4] 2011年,BIGBANG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獲得MTV 歐洲音樂大獎“Worldwide Act”的亞洲組合,並於2012年上半年登上美國格萊美官方網頁,成為首個被格萊美介紹的韓國歌手[5] 。2012年2月,BIGBANG發行迷你5輯《ALIVE》。[6]

2015年,BIGBANG回歸韓國歌壇,同年5月至8月發行數字專輯《MADE》[7] ,四張MINI專輯總銷量超過340萬。[8]

2016年8月20日,BIGBANG在韓國首爾舉辦出道十周年紀念演唱會,當晚將近三個小時的演出中,BIGBANG共演繹了19首作品,與粉絲度過了一個精彩、難忘的音樂狂歡夜。[9]

2016年12月8日,BIGBANG全新正規數字專輯《MADE FULL ALBUM》零點登陸酷狗重磅開啟預售,12月12日音訊正式上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