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萬達聯合IBM進軍公有雲業務,在懟馬雲這點上,王健林這次可能做對了!

作者:iot101君

一個是地產土豪,一個是科技巨頭,畫風看似不同,

也能“相親相愛”。

就在昨晚(3月19日),萬達與IBM在京簽訂戰略合作協定,IBM董事長、總裁、首席執行官羅睿蘭,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雙雙現身簽約儀式,意味著這個合作對IBM和萬達都非常重要。

協定顯示,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將進軍公有雲業務,通過合作,萬達網路將提供IBM雲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即服務(IaaS與 PaaS)以及IBM Watson、區塊鏈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

圖:簽約儀式現場

萬達的第四次轉型

“房地產出身”、“1個億的小目標”、“不多不多,就5個億”、“全球娛樂影視業買買買”,這一系列關鍵字在萬達的腦門上烙下兩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土豪!

於是萬達和IBM合作的消息一出來,留言區就是一片質疑之聲:胡搞吧?這事兒靠譜?

嗯,別人覺得靠不靠譜無所謂,反正王健林自己應該是信心滿滿。

記得當時非凡網路成立之際,健林同志就說了:現在很多人存疑,包括我們內部,好多人總覺得我們是一個土豪。為什麼?跟土木打交道,房地產出來的,能做出互聯網科技方面的東西嗎?我們一開始做娛樂時,也有人懷疑,我們現在不也是做到全國第一嗎?我們做酒店時也是很多人懷疑我們,我們現在的酒店也發展的很好,五年以後我們的旅遊肯定是世界第一的。

所以可以想像,面對同樣的質疑,健林同志也會做出相同的回復。說不定還在心裡又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五年後萬達雲服務的市場份額要超過阿裡!

萬達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的萬達了,在擁有全球最大不動產企業、全球最大電影產業集團、全球最大體育公司以及全球最大酒店業主後,王健林在2016年年會上拋出了萬達的全新使命:不光要創造商業成就,

還要開始打造民族企業品牌。什麼樣的品牌?早在這之前,王健林就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過:要將萬達打造成類似沃爾瑪、IBM或者穀歌一樣的品牌。(所以這次合作也算是迷弟牽手偶像嘍,iot101君笑而不語)

圖:王健林在萬達2016年年會上發表萬字講話

在由地方企業轉型為全國性企業;由住宅地產商轉向商業地產商;由單一房地產商轉向商業地產、文化旅遊綜合性企業之後,萬達從2015年初開始實施第四次轉型。這次轉型分兩方面:從空間上看,萬達從中國國內企業轉向跨國企業;從內容上看,萬達從房地產為主的企業轉向服務業為主的企業。

2016年對於萬達來說,意義非凡:萬達集團服務業收入占比55%,歷史上首次超過地產;服務業淨利潤(未經審計)占比超過60%,也大於地產開發利潤,萬達提前一年實現了轉型階段目標。

無疑,和IBM的這次合作將在2017成為萬達轉型鏈條中的重要一環。

作為本次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將在中國市場推廣IBM Watson服務,國際領先的“商業人工智慧系統”IBM Watson將被引入中國。首先引入的是能夠在應用設計中加入自然語言交互功能的Watson對話服務。未來還將引入更多基於雲平臺的IBM Watson服務。

本次合作也是萬達首次在中國提供如此廣泛的雲科技服務,旨在借助IBM領先的雲技術、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廣泛的產業資源,幫助中國企業提高競爭力。

電商沒搞起來?搞雲服務能行嗎?

這次合作後,健林同志和馬雲爸爸免不了又要被拿出來比較一番。

兩者都是自帶吸睛效果的焦點人(網)物(紅),又輪流坐過中國首富的寶座。

當年王健林開始搞電商,媒體紛紛表示這是要動馬雲的乳酪;現在萬達進軍公有雲市場,又是和國內最大的公有雲服務提供者阿裡雲狹路相逢。

但是不得不承認,當年萬達砸重金要搞的電商確實沒搞起來。

從2012年籌建電商網站萬匯網,到其後與騰訊、百度攜手打造“騰百萬”,再到現在的“新飛凡”,萬達在電商這條路上走得異常坎坷。短短幾年時間,飛凡網先後更換三任CEO,尤其是今年2月中旬,“800萬年薪CEO”李進嶺離職的消息更是刷爆網路。

萬達涉足電商領域可以追溯到4年前。2012年5月,萬達開始組建O2O體系。當年年底,王健林與馬雲“一個億的賭約”更是引爆業界。不久之後,萬達悄然籌建的電商平臺萬匯網正式上線。據媒體報導,萬達為了進軍電商領域,前後耗資數億元,其以“200萬年薪”從阿裡巴巴挖來龔義濤擔任CEO,讓外界驚訝不已。不過,萬達的第一版電商平臺做得並不順利,其功能嚴重依賴萬達原有的業務,很難向更大的市場推廣。

龔義濤不久就離開了,隨著董策擔任CEO,萬達不再單幹,而是拉上行業大佬共建電商平臺。2014年8月,騰訊、百度、萬達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協定,計畫成立合資公司,在3年時間內投入50億元。然而,與期待的不同,騰訊和百度的優勢與萬達的資源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在2016年2月,飛凡迎來了第三任CEO李進嶺,但目前其離職消息已經變成了朋友圈熱文。

2016年10月,萬達內部進行了大量調整,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從金融集團中獨立出來,飛凡的業務方向也進行了大調整,轉變為“實體+互聯網”。

電商沒搞好,這次公有雲能搞好嗎?這次,可能還真的不太一樣。

第一,與其搭建線上零售平臺,不如給實體零售提供全產業鏈的“互聯網+”服務

前不久,中國銀聯與萬達集團啟動戰略合作時,“調戲電商”的作者戲哥表示:萬達意在構建“實體雲服務”,它與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差異點是建立在實體的基礎上,大意是指為消費者帶來覆蓋各類生活場景的線上+線下消費服務。

目前中國線下客流的價值遠遠沒有被充分挖掘,線下資料缺乏採集、處理和再商業化,剛剛起步,更沒有被估值。萬達有的是線下消費場景、金融需求、大資料,與其搭建線上零售平臺,不如給實體零售提供全產業鏈的“互聯網+”服務來得合理和現實。而雲服務則可以解決這個痛點,幫助萬達自己和合作企業挖掘新的商業價值。除了典型的零售業,其它行業也一樣。

第二,萬達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不動產企業,自身對雲服務有強需求

商業地產是萬達集團旗下三大產業集團之一,28年間,萬達廣場飛速發展,截止2015年底,98個城市,134座萬達廣場,持有物業面積2632萬平方米,萬達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不動產企業。

如此大規模的、位於不同城市、不同人文風格的萬達廣場的管理工作無疑將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於是,為了實現管理的資訊化,萬達採用了IBM的Maximo資產管理系統,實現了萬達廣場工程管理標準化和設備全生命週期的管理。

而後,萬達與IBM的合作已經上升到了如何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挖掘價值,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之前就合作愉快,難怪這次會痛快的再次牽手!

如果在萬達自己的應用設計中引入更多基於雲平臺的IBM Watson服務,對萬達的數位化目標無疑是極大的助力!

第三,萬達金融需要大資料+區塊鏈技術

合作中值得注意的一點還有區塊鏈技術。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去年12月的時候,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就聯合Cloudera發佈了一站式“大資料+區塊鏈”解決開源方案——Project Hercules大力神專案。

萬達要用區塊鏈技術做什麼呢?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一個公開透明的可信賴的帳務系統,它能安全的存儲交易資料,並且無需任何中心化機構的審核。核心就是在你不能證明你是值得信任的時候,用技術幫助你自證其信。

就拿萬達網路旗下的快錢來說,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5年中國協力廠商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支付寶抗了半壁江山,財付通緊隨其後,快錢僅占6.9%的份額(當然,快錢更擅長為B端企業提供較為完善協力廠商支付行業解決方案)。

圖:2015年中國協力廠商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

都說支付寶顛覆了銀行,那麼如果未來有個東西能夠顛覆支付寶,那又會是誰?現在看來,區塊鏈似乎是一把利器。無論支付寶怎樣顛覆,它仍然是一個中心化的機構,就會效率低下,就會不安全,而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中,這些問題全都能解決。

大家別忘了,萬達網路旗下除了快錢,還有征信公司、還有網路信貸公司,都亟需一種技術來解決信任問題。可以猜測,在未來,萬達或許會把IBM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萬達金融的方方面面,那時,金融體系將被重構。

懟上馬雲,這次健林可能做對了。

也大於地產開發利潤,萬達提前一年實現了轉型階段目標。

無疑,和IBM的這次合作將在2017成為萬達轉型鏈條中的重要一環。

作為本次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將在中國市場推廣IBM Watson服務,國際領先的“商業人工智慧系統”IBM Watson將被引入中國。首先引入的是能夠在應用設計中加入自然語言交互功能的Watson對話服務。未來還將引入更多基於雲平臺的IBM Watson服務。

本次合作也是萬達首次在中國提供如此廣泛的雲科技服務,旨在借助IBM領先的雲技術、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廣泛的產業資源,幫助中國企業提高競爭力。

電商沒搞起來?搞雲服務能行嗎?

這次合作後,健林同志和馬雲爸爸免不了又要被拿出來比較一番。

兩者都是自帶吸睛效果的焦點人(網)物(紅),又輪流坐過中國首富的寶座。

當年王健林開始搞電商,媒體紛紛表示這是要動馬雲的乳酪;現在萬達進軍公有雲市場,又是和國內最大的公有雲服務提供者阿裡雲狹路相逢。

但是不得不承認,當年萬達砸重金要搞的電商確實沒搞起來。

從2012年籌建電商網站萬匯網,到其後與騰訊、百度攜手打造“騰百萬”,再到現在的“新飛凡”,萬達在電商這條路上走得異常坎坷。短短幾年時間,飛凡網先後更換三任CEO,尤其是今年2月中旬,“800萬年薪CEO”李進嶺離職的消息更是刷爆網路。

萬達涉足電商領域可以追溯到4年前。2012年5月,萬達開始組建O2O體系。當年年底,王健林與馬雲“一個億的賭約”更是引爆業界。不久之後,萬達悄然籌建的電商平臺萬匯網正式上線。據媒體報導,萬達為了進軍電商領域,前後耗資數億元,其以“200萬年薪”從阿裡巴巴挖來龔義濤擔任CEO,讓外界驚訝不已。不過,萬達的第一版電商平臺做得並不順利,其功能嚴重依賴萬達原有的業務,很難向更大的市場推廣。

龔義濤不久就離開了,隨著董策擔任CEO,萬達不再單幹,而是拉上行業大佬共建電商平臺。2014年8月,騰訊、百度、萬達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協定,計畫成立合資公司,在3年時間內投入50億元。然而,與期待的不同,騰訊和百度的優勢與萬達的資源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在2016年2月,飛凡迎來了第三任CEO李進嶺,但目前其離職消息已經變成了朋友圈熱文。

2016年10月,萬達內部進行了大量調整,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從金融集團中獨立出來,飛凡的業務方向也進行了大調整,轉變為“實體+互聯網”。

電商沒搞好,這次公有雲能搞好嗎?這次,可能還真的不太一樣。

第一,與其搭建線上零售平臺,不如給實體零售提供全產業鏈的“互聯網+”服務

前不久,中國銀聯與萬達集團啟動戰略合作時,“調戲電商”的作者戲哥表示:萬達意在構建“實體雲服務”,它與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差異點是建立在實體的基礎上,大意是指為消費者帶來覆蓋各類生活場景的線上+線下消費服務。

目前中國線下客流的價值遠遠沒有被充分挖掘,線下資料缺乏採集、處理和再商業化,剛剛起步,更沒有被估值。萬達有的是線下消費場景、金融需求、大資料,與其搭建線上零售平臺,不如給實體零售提供全產業鏈的“互聯網+”服務來得合理和現實。而雲服務則可以解決這個痛點,幫助萬達自己和合作企業挖掘新的商業價值。除了典型的零售業,其它行業也一樣。

第二,萬達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不動產企業,自身對雲服務有強需求

商業地產是萬達集團旗下三大產業集團之一,28年間,萬達廣場飛速發展,截止2015年底,98個城市,134座萬達廣場,持有物業面積2632萬平方米,萬達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不動產企業。

如此大規模的、位於不同城市、不同人文風格的萬達廣場的管理工作無疑將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於是,為了實現管理的資訊化,萬達採用了IBM的Maximo資產管理系統,實現了萬達廣場工程管理標準化和設備全生命週期的管理。

而後,萬達與IBM的合作已經上升到了如何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挖掘價值,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之前就合作愉快,難怪這次會痛快的再次牽手!

如果在萬達自己的應用設計中引入更多基於雲平臺的IBM Watson服務,對萬達的數位化目標無疑是極大的助力!

第三,萬達金融需要大資料+區塊鏈技術

合作中值得注意的一點還有區塊鏈技術。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去年12月的時候,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就聯合Cloudera發佈了一站式“大資料+區塊鏈”解決開源方案——Project Hercules大力神專案。

萬達要用區塊鏈技術做什麼呢?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一個公開透明的可信賴的帳務系統,它能安全的存儲交易資料,並且無需任何中心化機構的審核。核心就是在你不能證明你是值得信任的時候,用技術幫助你自證其信。

就拿萬達網路旗下的快錢來說,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5年中國協力廠商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支付寶抗了半壁江山,財付通緊隨其後,快錢僅占6.9%的份額(當然,快錢更擅長為B端企業提供較為完善協力廠商支付行業解決方案)。

圖:2015年中國協力廠商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

都說支付寶顛覆了銀行,那麼如果未來有個東西能夠顛覆支付寶,那又會是誰?現在看來,區塊鏈似乎是一把利器。無論支付寶怎樣顛覆,它仍然是一個中心化的機構,就會效率低下,就會不安全,而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中,這些問題全都能解決。

大家別忘了,萬達網路旗下除了快錢,還有征信公司、還有網路信貸公司,都亟需一種技術來解決信任問題。可以猜測,在未來,萬達或許會把IBM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萬達金融的方方面面,那時,金融體系將被重構。

懟上馬雲,這次健林可能做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