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6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產量16.2萬噸,各正極材料企業排行榜新鮮出爐

近日,研究機構EVTank發佈了《2017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研究報告》,

報告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總體產量達到16.2萬噸,同比增長51.4%。其中LFP產量5.7萬噸,NCM產量6.1萬噸,LCO產量3.5萬噸,LMO產量0.9萬噸。

從不同類型材料的增長幅度來看,EVTank統計資料顯示,NCM材料的同比增幅為96.8%,遠高於LFP材料58.3%。EVTank在研究報告中分析認為NCM材料增幅高於LFP材料的主要原因在於三元電池在乘用車中的大量應用。

從材料價格來看,EVTank在《2017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研究報告》分析認為由於正極材料與金屬高度掛鉤,

其價格受金屬價格影響非常明顯。2016年下半年開始,鈷和鋰等金屬價格的上漲導致正極材料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尤其是2017年第一季度,鈷金屬價格的翻倍讓LCO和NCM材料的價格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尤其是LCO的價格短時間內已經翻倍,對3C類數碼電池的成本影響明顯。LFP和LMO的價格穩中有降,材料價格的變化導致目前單位瓦時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的價格基本接近。

在競爭格局分析部分,EVTank在研究報告中按照各正極材料企業產量對企業做了市場份額的排名。從三元材料企業來看,2016年長遠鋰科以12.05%的市場份額在國內所有三元材料企業中排名第一,其次分別為當升科技、湖南杉杉和廈門鎢業。

從鈷酸鋰(LCO)企業來看,廈門鎢業以18.04%的市場份額在國內所有的鈷酸鋰(LCO)企業中排名第一,其次為分別為天津巴莫、湖南杉杉和北大先行。

從磷酸鐵鋰(LFP)企業來看,比亞迪自產自用整體市場份額約為14.13%,而安達科技依託比亞迪,其市場份額排名第二達到12.72%,其次分別為貝特瑞、北大先行。

從錳酸鋰(LMO)企業來看,青島乾運以25.0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其次分別為湖南杉杉、湖南瑞翔和河北強能。

在《2017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研究報告》中,EVTank對各家正極材料企業的主要客戶、主要前驅體供應商、工藝流程、平均成本、平均價格,經營利潤等情況作了詳細的分析,並對整個鋰電池正極材料未來五年的發展作了預測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