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帶孩子,為什麼你信不過別人?

唯有二胎,可以抵禦孤獨的磨損

關注我,走在二的路上

“快快快,你最近有什麼煩心事,快說出來給我高興一下!”

損友打來電話,開頭就這麼一句。

“我嗎?最近很失敗……” 我實話實說。

“啥事?” 她變得很興奮。

“給人介紹阿姨,不成功……”

“嗨!” 她的口氣急轉直下,很失望,“這種事情還有成功率高的,別扯了。”

她咽口唾沫,恨不得隔著聽筒噴到我臉上:“你知道現在請阿姨有多難嗎?!”

是的,真難。我的三次介紹,都慘烈地失敗了。

文 | 昱子

漫畫 | 網路

我家阿姨的姐姐要找工作,做住家保姆。我幫著在朋友圈吆喝。

尋阿姨的人瞬間排成行,第一輪篩選後,阿姨選擇了一戶三口之家。孩子八個月,

媽媽正準備上班。

雙方通過網路視頻聊了好幾次,都很滿意。眼見就定下來了,阿姨買了高鐵票,預備到崗。

可是,臨開車還有兩個鐘頭,對方突然打來電話:

不好意思。

孩子奶奶聽說要請保姆,堅決反對。她已經從老家趕來了,我們就不請您了!

阿姨傻了眼,無可奈何。我又在朋友圈吆喝了第二遍。

這次,又一位聯繫上了阿姨。照顧二胎。

第二位還是挺誠心,和阿姨聊了很久。不過定下來前,

對方要求阿姨去體檢。

阿姨花了一百多,在當地做了體檢。一切沒問題。

但對方看了體檢單,表示還要檢查一個額外的專案。

這個項目,我也沒聽說過,不過既然別人有心要用人,阿姨就請照做吧!

於是,阿姨再去檢查。

不想,檢查結果略略超標。

醫生給阿姨解釋,這個指標超一點沒有關係,不用吃藥,更不用打針。

阿姨向雇主轉述了醫生的話,對方不相信。

可儘管找了兩位醫生來解釋,

對方始終不放心。

接下來,對方給阿姨傳來了一張不知哪裡開的處方單,上面用別人的名字,開了一大串藥……

阿姨為難了:“昱子,我這是吃還是不吃呀?”

我哭笑不得:“藥,您還能隨便吃呀!”

就在介紹住家阿姨不大順利的時候,我又給人介紹了一位熟悉的月嫂。

這位月嫂從業十多年,口碑很不錯。

可雙方見面時,儘管月嫂攜帶了今年的體檢結果,但對方還是不放心,提出要再次驗血。

此外,儘管家裡房間足夠,月嫂照顧新生兒時,婆婆也得擠旁邊……

月嫂覺得對方壓根信不過自己,婉拒了工作。卻不想,竟招來一頓臭駡!

月嫂氣憤地找到我:“請問您的朋友怎麼這麼不講理?”

我無言以對

——“信不過”這種事,難道不是再正常不過嗎?

經常地,我都會聽媽媽們在“我要生二胎”的粉絲群裡抱怨:保姆信不過、老人不配合,要是沒有帶薪的三年產假,就別想養什麼二胎了!

也有很多媽媽憂心忡忡:上班吧,要把孩子交給別人帶,不上班吧,又實在下不了決心全職……

每一次,大家都會討論起全職的利弊。但實際上,全職與否只是表面問題,深層次的問題卻是

——別人幫忙帶孩子,你信不信得過呢?

“信任”這種東西,真的非常微妙。

其本質,是你要交出部分的安全感,相信別人不會濫用你的信任、辜負你的期待。

可對於多數人來講,交出安全感並不容易!

尤其對很多女性而言,自身安全感都很不足,又談何輕易地交出呢?

所以,相對信任他人、請別人帶孩子,很多媽媽寧願什麼都自己承擔,寧願自己憋著、累著,也要“萬事不求人”。

可“萬事不求人”,是一面

雙刃劍!

一方面,它保全了你的安全感需求,讓你覺得不會“有人要害朕”。

可另一方面,拒絕交出安全感,也就拒絕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合作。

著名的學者福山曾在《信任論》當中提到過一件事。一家華人公司。

王安電腦公司。

王安來自上海,12歲移民美國,自幼聰明非凡,在哈佛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他發明"磁蕊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

1951年,他創辦王安實驗室。

數年後,王安實驗室成功上市,成為當時美國高科技創業最成功的案例!

80年代,王安以電腦設備製造商的身份坐擁22.8億美元的收入,並一度雇傭了超過兩萬名員工,成為了波士頓最大的雇主的之一!

80年代中期,王安即將退休,他執意讓一個叫王烈的人接手公司。

王烈,不過是一個30多歲的員工,而他勝出的唯一優勢,就是

——他是王安的兒子。

1986年, 王安電腦年收入30億美元!王安被譽為“華人之光”。

這是鄧小平在北京接見王安。

同年,王安辭去總裁,王烈接任後,大批高管離職。

隨後,王安電腦的狀況急轉直下!兩年後,1988年公司的虧損竟然高達4.24億美元!病危中的王安只得令兒子辭職,並請知名經營專家愛德華·米勒力挽狂瀾。

但公司還是節節潰敗,四年後,王安電腦宣佈破產。

王安電腦,曾是華人在西方社會創造的最成功的的企業,但即使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界,它潰敗的速度,依然驚人!

當時,王安破格提拔兒子,激起了眾多高層員工的反對,但王安一意孤行:

“我是公司創始人,對公司擁有完全的控制權,所以我要讓我的子女有機會證明他們的管理能力!”

就此,福山點評:“華人在家庭之外,信任匱乏。”

“讓不相關的人組建群體或者組織,很難。”

是的,很難。

不要說構築起大型的現代企業,就連一個小家庭的合作共同體,也不容易。

信不過阿姨。

信不過老人。

甚至信不過隊友。

可如果不付出對外人的信任,我們的家庭,會不會也變成下一個負重倒下的“王安電腦”呢?

一個家庭,需要大量的合作、也需要大量的信任。

掙錢、家務、做飯、生育、教育、財務規劃、娛樂活動……家庭事務可以切割成無數的合作專案。

這些事情,你一個人不可能全部做完。

常常地,我們把“萬事不求人”當做一種美德,但其實上,為每一件事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才是更優質的路徑!

在我的身邊,就有很多媽媽做到了這一點。

有人購買家務機器人,與機器合作,加快處理家務的效率。

有人對家庭生活規劃清晰,老公負責掙錢,老婆負責教育,兩人在各自的責任範疇做到最好,彼此不抱怨、不鄙視。

有人雇傭阿姨,不計較阿姨的小過失,相信對阿姨的信任可以激發更大的責任感。

還有人與阿姨、老人產生摩擦,但從不放棄溝通,從不輕易把對方“拉黑”,反而“越打越親”,讓每個人都能在衝撞後找到更合適的位置!

她們選擇把自己的安全感讓渡給別人,相信別人可以善待孩子、做好家事、幹好工作、做出改進,她們用信任交換合作,用合作節省時間,反而能把大量的精力集中於最重要的事

——孩子的教育

——自我的提升

這,就是信任的魔力。

當你願意信任,就願意交換。

當你願意交換,就會獲得更多。

當你獲得更多,你就擁有了一個不同的視界。

在這個視界,你不會傾向於問:“該不該全職”或者“別人帶孩子,信不過怎麼辦?”

你反而會問:

“我該怎樣合作,才能讓日子過得更好。”

#昱子的囉嗦#

如果你想請人幫忙,那就要做好讓渡部分安全感的準備,如果沒有準備好,最好還是等等。如果你想知道怎樣找到一個好幫手,可以參考“我要生二胎”的系列文章:

祝大家都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幫手,讓二胎生活越來越輕鬆!

也有很多媽媽憂心忡忡:上班吧,要把孩子交給別人帶,不上班吧,又實在下不了決心全職……

每一次,大家都會討論起全職的利弊。但實際上,全職與否只是表面問題,深層次的問題卻是

——別人幫忙帶孩子,你信不信得過呢?

“信任”這種東西,真的非常微妙。

其本質,是你要交出部分的安全感,相信別人不會濫用你的信任、辜負你的期待。

可對於多數人來講,交出安全感並不容易!

尤其對很多女性而言,自身安全感都很不足,又談何輕易地交出呢?

所以,相對信任他人、請別人帶孩子,很多媽媽寧願什麼都自己承擔,寧願自己憋著、累著,也要“萬事不求人”。

可“萬事不求人”,是一面

雙刃劍!

一方面,它保全了你的安全感需求,讓你覺得不會“有人要害朕”。

可另一方面,拒絕交出安全感,也就拒絕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合作。

著名的學者福山曾在《信任論》當中提到過一件事。一家華人公司。

王安電腦公司。

王安來自上海,12歲移民美國,自幼聰明非凡,在哈佛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他發明"磁蕊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

1951年,他創辦王安實驗室。

數年後,王安實驗室成功上市,成為當時美國高科技創業最成功的案例!

80年代,王安以電腦設備製造商的身份坐擁22.8億美元的收入,並一度雇傭了超過兩萬名員工,成為了波士頓最大的雇主的之一!

80年代中期,王安即將退休,他執意讓一個叫王烈的人接手公司。

王烈,不過是一個30多歲的員工,而他勝出的唯一優勢,就是

——他是王安的兒子。

1986年, 王安電腦年收入30億美元!王安被譽為“華人之光”。

這是鄧小平在北京接見王安。

同年,王安辭去總裁,王烈接任後,大批高管離職。

隨後,王安電腦的狀況急轉直下!兩年後,1988年公司的虧損竟然高達4.24億美元!病危中的王安只得令兒子辭職,並請知名經營專家愛德華·米勒力挽狂瀾。

但公司還是節節潰敗,四年後,王安電腦宣佈破產。

王安電腦,曾是華人在西方社會創造的最成功的的企業,但即使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界,它潰敗的速度,依然驚人!

當時,王安破格提拔兒子,激起了眾多高層員工的反對,但王安一意孤行:

“我是公司創始人,對公司擁有完全的控制權,所以我要讓我的子女有機會證明他們的管理能力!”

就此,福山點評:“華人在家庭之外,信任匱乏。”

“讓不相關的人組建群體或者組織,很難。”

是的,很難。

不要說構築起大型的現代企業,就連一個小家庭的合作共同體,也不容易。

信不過阿姨。

信不過老人。

甚至信不過隊友。

可如果不付出對外人的信任,我們的家庭,會不會也變成下一個負重倒下的“王安電腦”呢?

一個家庭,需要大量的合作、也需要大量的信任。

掙錢、家務、做飯、生育、教育、財務規劃、娛樂活動……家庭事務可以切割成無數的合作專案。

這些事情,你一個人不可能全部做完。

常常地,我們把“萬事不求人”當做一種美德,但其實上,為每一件事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才是更優質的路徑!

在我的身邊,就有很多媽媽做到了這一點。

有人購買家務機器人,與機器合作,加快處理家務的效率。

有人對家庭生活規劃清晰,老公負責掙錢,老婆負責教育,兩人在各自的責任範疇做到最好,彼此不抱怨、不鄙視。

有人雇傭阿姨,不計較阿姨的小過失,相信對阿姨的信任可以激發更大的責任感。

還有人與阿姨、老人產生摩擦,但從不放棄溝通,從不輕易把對方“拉黑”,反而“越打越親”,讓每個人都能在衝撞後找到更合適的位置!

她們選擇把自己的安全感讓渡給別人,相信別人可以善待孩子、做好家事、幹好工作、做出改進,她們用信任交換合作,用合作節省時間,反而能把大量的精力集中於最重要的事

——孩子的教育

——自我的提升

這,就是信任的魔力。

當你願意信任,就願意交換。

當你願意交換,就會獲得更多。

當你獲得更多,你就擁有了一個不同的視界。

在這個視界,你不會傾向於問:“該不該全職”或者“別人帶孩子,信不過怎麼辦?”

你反而會問:

“我該怎樣合作,才能讓日子過得更好。”

#昱子的囉嗦#

如果你想請人幫忙,那就要做好讓渡部分安全感的準備,如果沒有準備好,最好還是等等。如果你想知道怎樣找到一個好幫手,可以參考“我要生二胎”的系列文章:

祝大家都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幫手,讓二胎生活越來越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