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泰特不列顛”計畫打破藝術史桎梏,以“主題”訴說藏品掌故

近日,倫敦陷入“多事之春”,大選和脫歐在即,恐襲事件又接連發生。無疑,英國即將進入一個歷史的新時期,此時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的一系列展覽和舉措卻讓人思索,藝術對於歷史的意義。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外景

“泰特不列顛”重排展品勢在必行也惹來爭議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英國藝術品收藏機構,“泰特不列顛”近日宣佈,為了提高觀眾的觀展體驗,美術館將會根據繪畫主題重新佈置所有藏品,並增加說明文字標籤的數量。

在“泰特不列顛”前館長佩納洛普·柯帝士(Penelope Curtis)在任期間,她將所有藏品按年份來排列,文字說明頗為簡明,她希望參觀美術館的觀眾可以自己對作品進行闡釋。走進“泰特不列顛”如同走進一部英國美術史的教科書,按部就班的灌輸給觀眾知識,雖然有一些美術館同行對她的觀點表示讚賞,但繼任新館長亞曆克斯·法誇爾森(Alex Farquharsen)卻計畫將此推翻。他主張按主題排列,並重新引入作品說明性標籤。

他認為,打破了按年份排列的桎梏後,觀眾不需要有藝術歷史的背景就能夠理解這些作品。

“泰特不列顛”新館長亞曆克斯·法誇爾森

其實早在2013年,策展人克裡斯·史蒂文斯(Chris Stevens)就預見:“觀眾的回饋與我們的理念同等重要。重新排列展品將會使藝術家和作品從學術的繁文縟節中解脫出來。

”也自那年起作品標籤上說明性文字開始悄然增加,更換展品排列方式也是勢在必行。

“泰特不列顛”的工作人員正在驗視湯瑪斯·庚斯博羅的肖像畫作品

法誇爾森進一步解釋說,“我們想要觀察社會因素對藝術形式的影響,

所以美術館中將會有一些比較大的主題,比如18世紀的倫敦都市空間,以及戰後英國所面對的焦慮等。”

但也有人認為,這個計畫聽起來像是一種倒退,其忽視了博物館真正的問題——“泰特不列顛”對自己對藏品並不重視,且決策者對20世紀之前的英國藝術缺乏感覺。儘管拒絕傳統的年表,並試圖讓公眾參與文字的敘述,是博物館風格趨於開放的表現,

但這可能使觀眾在博物館的牆壁上欣賞的傑作變少,讓更多的館藏只能屈居於倉庫,無法被不敏感的策展人以“主題”展的方式展示。

威廉·霍加斯,霍加斯的六個僕人畫像,1750-55

但過去17年柯帝士試圖以某種歷史秩序來展示英國藝術,並掛出不少數量的畫作。即使是這樣,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在1750年代對其僕人(也是該時期英國普羅大眾最普遍的形象)的塑造和約瑟夫·賴特(Joseph Wright of Derby)在那不勒斯灣群島的對維蘇威火山噴發的描繪,抑或是詹姆斯·沃德(James Ward)的浪漫傑作“戈德爾疤痕”均未被展出。

約瑟夫·賴特,維蘇威火山爆發,1776-80

詹姆斯·沃德,戈德爾疤痕,1815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泰特不列顛”的很多藏品是舊的,且不如英國國家博物館的經典,也不如V&A或是“泰特現代”的藏品更受到當代年輕人的歡迎。

大衛·霍克尼回顧展創“泰特不列顛”之最

儘管“泰特不列顛”的一些舉措有些爭議,但今年五月底收官的大衛·霍克尼回顧展卻成為“泰特不列顛”最受歡迎的展覽,沒有之一。在為期16周的展期內經常是展館前大排長龍,展館內人滿為患,參觀人數多達478082人次,平均每天4300名參觀者,這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上尚屬首例。展出的最後三天,由於觀眾熱情持續高漲,美術館閉館時間不得不延遲到淩晨,足可見人們對這位英倫天才藝術家的追捧。

“泰特不列顛”大衛·霍克尼回顧展展覽現場

法誇爾森自豪地表示:“我們的美術館是展示在世最偉大藝術家的絕佳之地。觀眾對這次回顧展的熱情之高,29年來難得一見。很高興這麼多觀眾能夠到來,很高興他們被展覽激勵、感動並受到啟發。希望在巴黎和紐約巡展的時候有更多人可以欣賞到。”

相較於2012年“泰特現代”辦的達明•赫斯特展(觀眾多達463087人次),此次霍克尼回顧展略勝一籌。但2014年“泰特現代”舉辦的“亨利•馬蒂斯:剪紙藝術”仍然以562622的參觀人次穩居榜首。

拉斐爾時期藝術家愛德華·伯納-鐘斯作品

2018年,“泰特不列顛”將會在時隔40年後重新在倫敦舉辦前拉斐爾時期藝術家愛德華·伯納-鐘斯(Edward Burne-Jones)的展覽,以及群展“太人性了”(All Too Human),其中包括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盧西安·佛洛德(Lucian Freud)、RB·基塔伊(RB Kitaj)、保拉·雷戈(Paula Rego)等人的具象繪畫作品,來呈現“生活中的深切經驗”。

佛洛德作品將亮相“太人性了”群展

而泰特現代美術館也會推出重頭戲——畢卡索展,以及朱安·朱納斯(Joan Jonas)和安妮·阿爾伯斯(Anni Albers)的影像與紡織藝術展;泰特聖艾夫斯美術館則會探討以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領銜的35位元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泰特現代美術館即將展出朱安·朱納斯的作品

英國即將進入一個歷史的新時期。沒有人知道離開歐盟後,英國會成為什麼樣的國家?但至少可以通過“泰特不列顛”充滿線索的館藏瞭解英國的過去——向我們展示從工業革命和奴隸制到賽馬歷史的一切。藝術似乎在做更多不可或缺的歷史的集合。

即使是這樣,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在1750年代對其僕人(也是該時期英國普羅大眾最普遍的形象)的塑造和約瑟夫·賴特(Joseph Wright of Derby)在那不勒斯灣群島的對維蘇威火山噴發的描繪,抑或是詹姆斯·沃德(James Ward)的浪漫傑作“戈德爾疤痕”均未被展出。

約瑟夫·賴特,維蘇威火山爆發,1776-80

詹姆斯·沃德,戈德爾疤痕,1815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泰特不列顛”的很多藏品是舊的,且不如英國國家博物館的經典,也不如V&A或是“泰特現代”的藏品更受到當代年輕人的歡迎。

大衛·霍克尼回顧展創“泰特不列顛”之最

儘管“泰特不列顛”的一些舉措有些爭議,但今年五月底收官的大衛·霍克尼回顧展卻成為“泰特不列顛”最受歡迎的展覽,沒有之一。在為期16周的展期內經常是展館前大排長龍,展館內人滿為患,參觀人數多達478082人次,平均每天4300名參觀者,這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上尚屬首例。展出的最後三天,由於觀眾熱情持續高漲,美術館閉館時間不得不延遲到淩晨,足可見人們對這位英倫天才藝術家的追捧。

“泰特不列顛”大衛·霍克尼回顧展展覽現場

法誇爾森自豪地表示:“我們的美術館是展示在世最偉大藝術家的絕佳之地。觀眾對這次回顧展的熱情之高,29年來難得一見。很高興這麼多觀眾能夠到來,很高興他們被展覽激勵、感動並受到啟發。希望在巴黎和紐約巡展的時候有更多人可以欣賞到。”

相較於2012年“泰特現代”辦的達明•赫斯特展(觀眾多達463087人次),此次霍克尼回顧展略勝一籌。但2014年“泰特現代”舉辦的“亨利•馬蒂斯:剪紙藝術”仍然以562622的參觀人次穩居榜首。

拉斐爾時期藝術家愛德華·伯納-鐘斯作品

2018年,“泰特不列顛”將會在時隔40年後重新在倫敦舉辦前拉斐爾時期藝術家愛德華·伯納-鐘斯(Edward Burne-Jones)的展覽,以及群展“太人性了”(All Too Human),其中包括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盧西安·佛洛德(Lucian Freud)、RB·基塔伊(RB Kitaj)、保拉·雷戈(Paula Rego)等人的具象繪畫作品,來呈現“生活中的深切經驗”。

佛洛德作品將亮相“太人性了”群展

而泰特現代美術館也會推出重頭戲——畢卡索展,以及朱安·朱納斯(Joan Jonas)和安妮·阿爾伯斯(Anni Albers)的影像與紡織藝術展;泰特聖艾夫斯美術館則會探討以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領銜的35位元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泰特現代美術館即將展出朱安·朱納斯的作品

英國即將進入一個歷史的新時期。沒有人知道離開歐盟後,英國會成為什麼樣的國家?但至少可以通過“泰特不列顛”充滿線索的館藏瞭解英國的過去——向我們展示從工業革命和奴隸制到賽馬歷史的一切。藝術似乎在做更多不可或缺的歷史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