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島西海岸新區崛起的另一面:文化帶來氣質之變

半島全媒體記者 景毅

實現地區GDP2871.1億元,總量位居國家級新區前三強;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3億元,是全省唯一超200億的區縣,比省內9個地級市都多……2016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勇擔國家使命,交出了一份“現象級”答卷。

經濟上的新區無疑是個肌肉豐滿的大塊頭,而當你真正走近它才會驀然發現,這個大塊頭竟也有著如此獨特的文化氣質:獨一無二的自然風貌、久於東岸的深厚歷史、比肩好萊塢的影視基地、享譽全球的大型節會、如詩如畫的中國院子……

建築巨匠貝聿銘曾說過,城市的價值在於文化底蘊的呈現。

如果說城市的硬實力是城市的筋骨肉,那麼城市文化軟實力就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是城市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正如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黃島區委書記王建祥所講,“活力”二字是對西海岸新區最精准的概括,而文化代表的軟實力正是這活力之源。

●剛與柔

“文化是活力之源”

山、海、島、礁、灘、灣……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讓西海岸新區擁有其他城市無法企及的超高“顏值”,雄厚的經濟基礎則賦予了新區強健的體魄。

然而在西海岸新區眼裡,擁有這些還不夠。

“一座城就好比一個人,俊俏的面孔很容易就能引你的注意,但真正讓你記住他、欣賞他、願意跟他成為朋友的,還是他內在的氣質,是他的精氣神。”王建祥書記這樣向記者比喻道,他所說的這種氣質,指的就是文化。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文化對於一個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構建區域戰略優勢,具有根本性和持久性。

新區是改革開放前沿、文化交融交匯之地,歷史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

為了打好文化這張牌,早在2014年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之初,文化引領戰略就被作為新區發展的6大戰略之一制定並開始實施。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西海岸新區管委主任、黃島區區長李奉利介紹,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個國家級新區,大力發展經濟是西海岸的天然使命,但一個城區真正成為有氣質有魅力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化城區,僅靠大拆大建上項目是無法實現的。

“過去很多外地人,甚至一些青島老城區的市民,一說起西海岸要做大做強,腦子裡浮現的就是李逵魯智深這樣錚錚大漢形象,但當他們真正走進新區後就會發現,高樓大廈背後,這裡的文化軟實力一點不比老城區差。”

最新的統計資料也驗證了李奉利的觀點。在2016年新區2871.1億元的GDP中,作為軟實力代表的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了1504.63億元,一舉超過了廣受矚目的二產及一產之和,一二三產遞增的“產業金字塔”初現。

“無論一產二產還是三產,有文化才有高產。”王建祥這樣總結道。

在新區可以看到,鳳凰島國際旅遊度假區成為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東方影都、中鐵世界博覽城、藏馬山國際旅遊度假區、今典紅樹林等百億級文化服務業大專案紛至遝來,新區影視、會展、科研、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除了一個個傲立塔尖的文化大項目,聚人氣、接地氣節會活動也將目光投向了西海岸。

2015年初夏,當網上傳出青島國際啤酒節主會場將要移師西海岸時,很多人為雙方都捏了把汗:一個舉辦了25年的國際性大型節會,突然轉移主陣地,能行嗎?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區,舉辦這麼大型的活動,能吸引來遊客嗎?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西海岸新區首先想到的還是文化。“一樣的啤酒節,不一樣的啤酒文化”的理念應運而生。

2015年西海岸啤酒節一炮打響,全新面貌的海上啤酒嘉年華賺足了人氣和鈔票,15天的狂歡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達8億元,拉動全區GDP0.3個百分點;到了2016年,史無前例的32天超長會期幾乎延續整個夏天,在“智慧啤酒節,科技+歡樂”主題下,來自海內外450萬人次遊客在金沙灘上暢飲狂歡,節會拉動全區GDP0.4個百分點。由於正值傳統的旅遊旺季,一些東岸城區的老牌酒店直呼遊客都被西海岸“拐走了”。

西海岸啤酒節的大獲成功並非個案。近幾年來,各大論壇、會議、會展活動都開始把座標定位在西海岸。

2016年,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全球大資料應用研究論壇等國際性高端論壇先後在新區成功舉辦,全球目光一次次聚焦在這片崛起的熱土上。

家門口就能聆聽國際頂尖專家演講,親眼目睹最前沿技術,這些在幾年前的西海岸連想都不敢想。新區會展辦主任彭少華回憶起過去一年的辦會經歷仍難掩興奮。“我們也沒想到,連一些看上去稍顯冷門的分論壇居然也是場場爆滿,過道走廊裡都站滿了人。”

“有顏又有料”的西海岸新區給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參會者留下極佳印象,很多論壇、會議乾脆把西海岸新區作為永久會址固定下來。

以節會友,做大了新區的“朋友圈”,經濟效益明顯增加的同時,新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亦顯著提升。

●大與小

“主要看氣質”

品牌是城市的臉面,城市的文化品牌反映著城市獨具特色的文化性格。

提起西海岸新區,即便是沒到過這裡的人,都知道這裡有一個敢“叫板”好萊塢的影視文化高地——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

行走在產業區內的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宛如置身於好萊塢片場。外景地、攝影棚、後期製作基地依次展開,僅一期交付的攝影棚就有15個,全部30個攝影棚完工後,每年將有大約100個國內劇組和30個國際劇組在此拍攝。

在一個6000平方米的影棚內,工人師傅正在加班加點的搭建輔助設施。原本應當非常嘈雜的施工現場,在影棚最先進的吸音環境裡,聽上去竟然無任何刺耳迴響。“這只是最基礎的保障之一,我們棚裡的秘密武器還多著呢。”產業園相關負責人難掩自豪。等到2018年整個園區完工時,最大的攝影棚面積將達到1萬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半足球場那麼大,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攝影棚。同時,在產業園裡還設有全球唯一室內恒溫水下攝影棚。

影視產業園的副總裁派翠克·鄧蒲賽表示,東方影都建成的消息傳得特別快,大洋彼岸的好萊塢也已經人盡皆知了。

《環太平洋2》團隊已正式入駐,剛剛憑藉《愛樂之城》拿下奧斯卡多項大獎的美國獅門影業,合拍片已支付定金。未來3年,還將有11部好萊塢大片到東方影都拍攝。

“今後再來西海岸,可能逛著街就能遇上李奧納多,吃個飯鄰桌就是詹妮弗·勞倫斯。”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總經理苑梅琳笑道。

“除了對標好萊塢,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還把目標瞄準了矽谷。”苑梅琳介紹,東方影都之外,產業區還佈局了規劃用地2400畝、總投資超過220億元的惠普全球大資料應用研究及產業示範基地;以總投資150億元的國際文化健康生態穀、西海岸生態觀光園、積米崖漁人碼頭等為代表的旅遊度假產業集群。

如果說東方影都這樣的大項目代表了新區的新高度的話,那散落在新區的特色小村鎮則代表了城區的厚度。

距離東方影都幾公里之外的張家樓鎮,“藏著”明星村落——達尼畫家村。未進達尼村就已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藝術氣息。十裡長廊兩旁佇立著歐式路燈,結合世界油畫藝術發展史和畫派的特點,達尼村自南向北規劃建設了佛羅倫斯畫派區、威尼斯畫派區等8大畫區。每個畫區都規劃有體現不同藝術風格的雕像小品和景觀設計。

時光回到2003年之前,這裡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大泥溝頭村,村民靠賣糧賣菜為生,與藝術更是毫不沾邊。如今的大泥溝頭村不僅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還成為與深圳大芬油畫村遙相呼應享譽全國的“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

引發這一巨變的正是文化。

在最早落戶這裡的綠澤畫院帶動下,達尼村這個人口不到2000人的村子,竟然生活著千余位畫師。一幅幅油畫使大泥溝頭村完成了從普通小村莊到藝術殿堂的華麗蛻變,一個以畫院為中心,集文化、商住、服務為一體的達尼文化產業區正悄然形成。

文化的血液在新區流淌著。

海青鎮位於西海岸新區中心西南部49公里處,南接日照市,北靠諸城市。“竹風茶韻,靜雅海青”是眾多遊客的海青印象。

於海青而言,茶與竹是產業,是資源,更是文化。結合山、水、茶、竹的資源優勢,海青將建設覆蓋19個村、20平方公里的北茶國家生態公園,打造北茶產業聯盟基地。此外,海青還將建設茶文化體驗園,遊客可以參與採茶、炒茶、品茶各個環節,還能參與創作茶歌、茶戲。

●土與洋

“匠心為城市積攢厚度”

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築不一定是最高、最大的,而一定是融合自然,關心城市內涵和環境,最大程度體現城市氣質的。

“匠心為城市積攢厚度。”李奉利所言正是近些年來西海岸新區城市建設的最佳注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院總建築師崔愷說:“我夢想中的設計是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山、海、島、礁齊聚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兌現了這位建築設計大師的藝術夢想,將他的設計稿變成了現實。就在風景秀麗的大珠山腳,東方時尚中心以其獨具特色的建築魅力和強大的集聚能力,正成為全市時尚產業界的“地標”。

不僅是崔愷院士,新區超高的自然稟賦、超前的國際視野和雄厚的經濟基礎吸引大批國內外大師來此“炫技”。

位於唐島灣南岸的西海藝術灣建築由普里茲克獎獲得者、當代建築大師之一讓·努維爾擔當設計,並邀請歐洲著名風景園林設計師吉爾·克萊芒以及著名植物學家派翠克·布蘭克共同參與設計。努維爾先生前所未有地在70%綠化率中詩意的將55個建築形式一併呈現,使項目成為世界級當代建築景觀,同時營造以藝術為核心、鑒賞與收藏共存的藝術生態,打造青島乃至全國的核心藝術聚落。

在西海岸鳳凰山腳下,一組探入海中的建築群分外惹眼,這裡就是大名鼎鼎的涵碧樓,是臺灣鄉林集團佈局大陸的第一個文化創意度假酒店,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超五星級酒店。

國際首屈一指的建築大師科瑞·希爾負責這個專案的全程設計。這是科瑞·希爾第一次在中國大陸的設計,他認為這是極具挑戰性的項目,他期許青島涵碧樓將成為他這一生的代表作之一。

全球最先進的綠色節能建築——被動房也來到了西海岸新區,而且來的還是被動房設計大師榮恩教授的作品。不久前,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一行到訪西海岸中德生態園,他此行的目的正是為園區的被動房及裝配試產業基地揭牌。在參觀了中德生態園整體風貌,並察看了全球首個投產的磁懸浮空調智慧工廠和全球最大基因測序企業華大基因北方中心及國家海洋基因庫等園區落戶項目後,這位見識足夠多大場面的大人物也禁不住為中德生態園點贊。施羅德說,中德生態園已經在德國慕尼克有了辦公室,他希望中德生態園能夠在德國更多的城市宣傳推廣,吸引更多的德國企業來這裡落戶。“尤其是把生態、品質、環境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追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

除了這些引領國際潮流、洋氣十足的項目,西海岸本土文化亦沉澱出了醇厚的香味,這裡雖然沒有享譽全球的大師,卻也有獨當一面的巧匠。

“炕上沒有席,臉上沒有皮。”在大珠山旁的泊裡鎮,有一門傳承了2000多年的手工編織藝術——“泊裡紅席”,紅席編織嚴密、紋理清晰、光滑柔軟,已被列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泊裡紅席編織”的非遺傳承人張學明介紹,泊裡紅席的原材料是高粱,高粱本身抗病蟲害能力強,秸稈透氣性好,對沿海居民的身體有益,所以,在炕上鋪一領紅白相間的紅席就逐漸演變為當地百姓婚慶嫁娶、歡度年節的風俗習慣。在張學明的帶動下,泊裡鎮已經有500多農戶重新拾起了多年不幹的手藝,一些村莊也成為小有名氣的紅席專業村,全村60%以上的農民常年編紅席,戶均收入都在兩萬元以上。

有漁民的地方,就一定有造船的匠人。西海岸琅琊鎮上的船匠,祖祖輩輩都是建造木船的高手。幾個船匠在剛剛成形的船體骨架間忙碌,敲敲打打,每天十幾個小時不停歇。每艘船有100多道工序,彼此之間縝密銜接,造出的船才能安全、耐用。備料、定盤、艌船、做舵、做桅杆和帆、做錨、刷桐油……漲潮之時,新木船順著岸上的軌跡,開啟了它一生的航程。

●古與今

“西海岸更青島”

歷史的積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植根于城市文化,反映於城市形象,是城市豐厚的文化底蘊,是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源泉。

說起西海岸的歷史,可能很多老青島都難表一二。其實相比如今發展更為成熟的東岸城區,西海岸的歷史要悠久的多。

戰國時,琅琊港位列全國五大港口之一,琅琊鎮是齊國東部經濟重鎮。琅琊山臨海而立,因形如台狀,又名琅琊台。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三度東巡琅琊,築台觀海,刻石立碑,大書功業,並在此遣徐福東渡求仙。西漢時,一場大地震將琅琊港徹底湮滅,自此衰敗。

唐島灣,最早因唐太宗李世民駐軍於此而得名。南宋時期,“宋金大海戰”在此打響,金兵百餘艘戰船被一舉殲滅。元代元世祖忽必烈首開海運,唐島灣又成為南糧北運海道中的重要停泊點。明朝嘉靖年間,貫通唐島灣與前灣的馬濠運河發展成為往來糧船的集散地。

徐福東渡、琅琊台遺址、陽武侯薛祿、馬濠運河、宋金海戰……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282公里海岸線,有太多歷史留下的“滄海遺珠”等待現代人發掘。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廣新局局長薛立群介紹,今年西海岸新區200個村納入鄉村記憶工程,重點保護已拆遷和已列入拆遷規劃中的村莊,留下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厚、文化特色鮮明的西海岸村莊記憶。

如今在唐島灣濕地公園,中國院子明清古建築群落,驚鴻一瞥如詩中景象,園林水草繁茂,白鷺在水天之間翻飛,發出悅耳鳴叫。

這一古建築群落集南北精要,既有粉牆黛瓦的南方園林,也有灰磚灰瓦的北方四合院。來自南方浙江、安徽,北方山西、陝西等省份的古建築,原樣複建,門窗、磚瓦雕刻精緻,明代六省糧道宅邸古樸厚重,書香門第耕讀傳家,經商家族富足安樂,建築細節中流露出傳統生活方式之美。

中國院子古建築群對傳統的守望,吸引著名人名家、國字型大小出版、文創和教育機構的目光,老建築、新生活,即將植入新潮的時尚休閒業態,吸引更多中產階層和年輕群體體驗。

膠州灣畔春潮起,梧桐葉茂百鳳來。

“人是最好的文化載體,一個地方的發展變化,始終都是得益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而人也是城市發展的最終受益者。”李奉利表示。

去年9月29日,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在西海岸正式啟用;同日,以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為核心的中國科學院科教融合基地也在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奠基。一日兩名校落戶,堪稱盛景。然而,“搶灘登陸”西海岸的名校遠不止這兩家,據統計,僅去年,就有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等6所國內知名高校集中落戶,可謂引智領域的“黃島現象”。

如今的西海岸新區可謂人才高地:擁有各類人才41.6萬人,約占全區總人口的22%,其中院士33人(住區院士6人,聘任制及項目合作院士27人);國家“千人計畫”專家27人;“泰山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20餘人;博士、碩士、正高、副高職稱以上人才2.5萬餘人。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智力基礎。

走出“象牙塔”,新區的文化惠民項目同樣精彩:“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圖書館+書院”、“圖書館+書店”、“圖書館+講堂”、“圖書館+網咖”……通過在全國首創“辦證、借書、採購、藏書”一站式服務管理平臺,以“你看書、我買單”的方式,真正實現了公共圖書館“小館藏、大資源”的目標,每年受惠讀者幾十萬人計。

博物館、美術館體現著一座城市的質感。目前,全區已有17個博物館,其中15個為民辦博物館;區文博中心已確定選址,正在高標準規劃建設,將建成集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為一體的文化綜合體。

“西海岸更青島”,是對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傳承青島城市基因同時實現跨越發展的精准概括。如今,不僅是外地遊客,越來越多的東岸城區居民也把西海岸當成了休閒放鬆甚至置業打拼的新家園。

這裡,稟賦天成,山峰、沙灘、礁石、海島,彼此銜接逶迤,是中國北方海岸線上的耀眼明珠;這裡,人文豐厚,影視、繪畫、茂腔、清茶,相互附和映襯,彙聚成新區的獨特氣質。

千古琅琊台。 本欄圖/青西新區提供

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青島東方影都。

以“智慧啤酒節”為主題的第26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黃島主會場。

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

[編輯: 張珍珍]

除了一個個傲立塔尖的文化大項目,聚人氣、接地氣節會活動也將目光投向了西海岸。

2015年初夏,當網上傳出青島國際啤酒節主會場將要移師西海岸時,很多人為雙方都捏了把汗:一個舉辦了25年的國際性大型節會,突然轉移主陣地,能行嗎?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區,舉辦這麼大型的活動,能吸引來遊客嗎?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西海岸新區首先想到的還是文化。“一樣的啤酒節,不一樣的啤酒文化”的理念應運而生。

2015年西海岸啤酒節一炮打響,全新面貌的海上啤酒嘉年華賺足了人氣和鈔票,15天的狂歡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達8億元,拉動全區GDP0.3個百分點;到了2016年,史無前例的32天超長會期幾乎延續整個夏天,在“智慧啤酒節,科技+歡樂”主題下,來自海內外450萬人次遊客在金沙灘上暢飲狂歡,節會拉動全區GDP0.4個百分點。由於正值傳統的旅遊旺季,一些東岸城區的老牌酒店直呼遊客都被西海岸“拐走了”。

西海岸啤酒節的大獲成功並非個案。近幾年來,各大論壇、會議、會展活動都開始把座標定位在西海岸。

2016年,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全球大資料應用研究論壇等國際性高端論壇先後在新區成功舉辦,全球目光一次次聚焦在這片崛起的熱土上。

家門口就能聆聽國際頂尖專家演講,親眼目睹最前沿技術,這些在幾年前的西海岸連想都不敢想。新區會展辦主任彭少華回憶起過去一年的辦會經歷仍難掩興奮。“我們也沒想到,連一些看上去稍顯冷門的分論壇居然也是場場爆滿,過道走廊裡都站滿了人。”

“有顏又有料”的西海岸新區給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參會者留下極佳印象,很多論壇、會議乾脆把西海岸新區作為永久會址固定下來。

以節會友,做大了新區的“朋友圈”,經濟效益明顯增加的同時,新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亦顯著提升。

●大與小

“主要看氣質”

品牌是城市的臉面,城市的文化品牌反映著城市獨具特色的文化性格。

提起西海岸新區,即便是沒到過這裡的人,都知道這裡有一個敢“叫板”好萊塢的影視文化高地——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

行走在產業區內的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宛如置身於好萊塢片場。外景地、攝影棚、後期製作基地依次展開,僅一期交付的攝影棚就有15個,全部30個攝影棚完工後,每年將有大約100個國內劇組和30個國際劇組在此拍攝。

在一個6000平方米的影棚內,工人師傅正在加班加點的搭建輔助設施。原本應當非常嘈雜的施工現場,在影棚最先進的吸音環境裡,聽上去竟然無任何刺耳迴響。“這只是最基礎的保障之一,我們棚裡的秘密武器還多著呢。”產業園相關負責人難掩自豪。等到2018年整個園區完工時,最大的攝影棚面積將達到1萬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半足球場那麼大,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攝影棚。同時,在產業園裡還設有全球唯一室內恒溫水下攝影棚。

影視產業園的副總裁派翠克·鄧蒲賽表示,東方影都建成的消息傳得特別快,大洋彼岸的好萊塢也已經人盡皆知了。

《環太平洋2》團隊已正式入駐,剛剛憑藉《愛樂之城》拿下奧斯卡多項大獎的美國獅門影業,合拍片已支付定金。未來3年,還將有11部好萊塢大片到東方影都拍攝。

“今後再來西海岸,可能逛著街就能遇上李奧納多,吃個飯鄰桌就是詹妮弗·勞倫斯。”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總經理苑梅琳笑道。

“除了對標好萊塢,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還把目標瞄準了矽谷。”苑梅琳介紹,東方影都之外,產業區還佈局了規劃用地2400畝、總投資超過220億元的惠普全球大資料應用研究及產業示範基地;以總投資150億元的國際文化健康生態穀、西海岸生態觀光園、積米崖漁人碼頭等為代表的旅遊度假產業集群。

如果說東方影都這樣的大項目代表了新區的新高度的話,那散落在新區的特色小村鎮則代表了城區的厚度。

距離東方影都幾公里之外的張家樓鎮,“藏著”明星村落——達尼畫家村。未進達尼村就已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藝術氣息。十裡長廊兩旁佇立著歐式路燈,結合世界油畫藝術發展史和畫派的特點,達尼村自南向北規劃建設了佛羅倫斯畫派區、威尼斯畫派區等8大畫區。每個畫區都規劃有體現不同藝術風格的雕像小品和景觀設計。

時光回到2003年之前,這裡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大泥溝頭村,村民靠賣糧賣菜為生,與藝術更是毫不沾邊。如今的大泥溝頭村不僅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還成為與深圳大芬油畫村遙相呼應享譽全國的“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

引發這一巨變的正是文化。

在最早落戶這裡的綠澤畫院帶動下,達尼村這個人口不到2000人的村子,竟然生活著千余位畫師。一幅幅油畫使大泥溝頭村完成了從普通小村莊到藝術殿堂的華麗蛻變,一個以畫院為中心,集文化、商住、服務為一體的達尼文化產業區正悄然形成。

文化的血液在新區流淌著。

海青鎮位於西海岸新區中心西南部49公里處,南接日照市,北靠諸城市。“竹風茶韻,靜雅海青”是眾多遊客的海青印象。

於海青而言,茶與竹是產業,是資源,更是文化。結合山、水、茶、竹的資源優勢,海青將建設覆蓋19個村、20平方公里的北茶國家生態公園,打造北茶產業聯盟基地。此外,海青還將建設茶文化體驗園,遊客可以參與採茶、炒茶、品茶各個環節,還能參與創作茶歌、茶戲。

●土與洋

“匠心為城市積攢厚度”

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築不一定是最高、最大的,而一定是融合自然,關心城市內涵和環境,最大程度體現城市氣質的。

“匠心為城市積攢厚度。”李奉利所言正是近些年來西海岸新區城市建設的最佳注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院總建築師崔愷說:“我夢想中的設計是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山、海、島、礁齊聚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兌現了這位建築設計大師的藝術夢想,將他的設計稿變成了現實。就在風景秀麗的大珠山腳,東方時尚中心以其獨具特色的建築魅力和強大的集聚能力,正成為全市時尚產業界的“地標”。

不僅是崔愷院士,新區超高的自然稟賦、超前的國際視野和雄厚的經濟基礎吸引大批國內外大師來此“炫技”。

位於唐島灣南岸的西海藝術灣建築由普里茲克獎獲得者、當代建築大師之一讓·努維爾擔當設計,並邀請歐洲著名風景園林設計師吉爾·克萊芒以及著名植物學家派翠克·布蘭克共同參與設計。努維爾先生前所未有地在70%綠化率中詩意的將55個建築形式一併呈現,使項目成為世界級當代建築景觀,同時營造以藝術為核心、鑒賞與收藏共存的藝術生態,打造青島乃至全國的核心藝術聚落。

在西海岸鳳凰山腳下,一組探入海中的建築群分外惹眼,這裡就是大名鼎鼎的涵碧樓,是臺灣鄉林集團佈局大陸的第一個文化創意度假酒店,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超五星級酒店。

國際首屈一指的建築大師科瑞·希爾負責這個專案的全程設計。這是科瑞·希爾第一次在中國大陸的設計,他認為這是極具挑戰性的項目,他期許青島涵碧樓將成為他這一生的代表作之一。

全球最先進的綠色節能建築——被動房也來到了西海岸新區,而且來的還是被動房設計大師榮恩教授的作品。不久前,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一行到訪西海岸中德生態園,他此行的目的正是為園區的被動房及裝配試產業基地揭牌。在參觀了中德生態園整體風貌,並察看了全球首個投產的磁懸浮空調智慧工廠和全球最大基因測序企業華大基因北方中心及國家海洋基因庫等園區落戶項目後,這位見識足夠多大場面的大人物也禁不住為中德生態園點贊。施羅德說,中德生態園已經在德國慕尼克有了辦公室,他希望中德生態園能夠在德國更多的城市宣傳推廣,吸引更多的德國企業來這裡落戶。“尤其是把生態、品質、環境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追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

除了這些引領國際潮流、洋氣十足的項目,西海岸本土文化亦沉澱出了醇厚的香味,這裡雖然沒有享譽全球的大師,卻也有獨當一面的巧匠。

“炕上沒有席,臉上沒有皮。”在大珠山旁的泊裡鎮,有一門傳承了2000多年的手工編織藝術——“泊裡紅席”,紅席編織嚴密、紋理清晰、光滑柔軟,已被列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泊裡紅席編織”的非遺傳承人張學明介紹,泊裡紅席的原材料是高粱,高粱本身抗病蟲害能力強,秸稈透氣性好,對沿海居民的身體有益,所以,在炕上鋪一領紅白相間的紅席就逐漸演變為當地百姓婚慶嫁娶、歡度年節的風俗習慣。在張學明的帶動下,泊裡鎮已經有500多農戶重新拾起了多年不幹的手藝,一些村莊也成為小有名氣的紅席專業村,全村60%以上的農民常年編紅席,戶均收入都在兩萬元以上。

有漁民的地方,就一定有造船的匠人。西海岸琅琊鎮上的船匠,祖祖輩輩都是建造木船的高手。幾個船匠在剛剛成形的船體骨架間忙碌,敲敲打打,每天十幾個小時不停歇。每艘船有100多道工序,彼此之間縝密銜接,造出的船才能安全、耐用。備料、定盤、艌船、做舵、做桅杆和帆、做錨、刷桐油……漲潮之時,新木船順著岸上的軌跡,開啟了它一生的航程。

●古與今

“西海岸更青島”

歷史的積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植根于城市文化,反映於城市形象,是城市豐厚的文化底蘊,是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源泉。

說起西海岸的歷史,可能很多老青島都難表一二。其實相比如今發展更為成熟的東岸城區,西海岸的歷史要悠久的多。

戰國時,琅琊港位列全國五大港口之一,琅琊鎮是齊國東部經濟重鎮。琅琊山臨海而立,因形如台狀,又名琅琊台。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三度東巡琅琊,築台觀海,刻石立碑,大書功業,並在此遣徐福東渡求仙。西漢時,一場大地震將琅琊港徹底湮滅,自此衰敗。

唐島灣,最早因唐太宗李世民駐軍於此而得名。南宋時期,“宋金大海戰”在此打響,金兵百餘艘戰船被一舉殲滅。元代元世祖忽必烈首開海運,唐島灣又成為南糧北運海道中的重要停泊點。明朝嘉靖年間,貫通唐島灣與前灣的馬濠運河發展成為往來糧船的集散地。

徐福東渡、琅琊台遺址、陽武侯薛祿、馬濠運河、宋金海戰……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282公里海岸線,有太多歷史留下的“滄海遺珠”等待現代人發掘。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廣新局局長薛立群介紹,今年西海岸新區200個村納入鄉村記憶工程,重點保護已拆遷和已列入拆遷規劃中的村莊,留下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厚、文化特色鮮明的西海岸村莊記憶。

如今在唐島灣濕地公園,中國院子明清古建築群落,驚鴻一瞥如詩中景象,園林水草繁茂,白鷺在水天之間翻飛,發出悅耳鳴叫。

這一古建築群落集南北精要,既有粉牆黛瓦的南方園林,也有灰磚灰瓦的北方四合院。來自南方浙江、安徽,北方山西、陝西等省份的古建築,原樣複建,門窗、磚瓦雕刻精緻,明代六省糧道宅邸古樸厚重,書香門第耕讀傳家,經商家族富足安樂,建築細節中流露出傳統生活方式之美。

中國院子古建築群對傳統的守望,吸引著名人名家、國字型大小出版、文創和教育機構的目光,老建築、新生活,即將植入新潮的時尚休閒業態,吸引更多中產階層和年輕群體體驗。

膠州灣畔春潮起,梧桐葉茂百鳳來。

“人是最好的文化載體,一個地方的發展變化,始終都是得益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而人也是城市發展的最終受益者。”李奉利表示。

去年9月29日,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在西海岸正式啟用;同日,以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為核心的中國科學院科教融合基地也在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奠基。一日兩名校落戶,堪稱盛景。然而,“搶灘登陸”西海岸的名校遠不止這兩家,據統計,僅去年,就有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等6所國內知名高校集中落戶,可謂引智領域的“黃島現象”。

如今的西海岸新區可謂人才高地:擁有各類人才41.6萬人,約占全區總人口的22%,其中院士33人(住區院士6人,聘任制及項目合作院士27人);國家“千人計畫”專家27人;“泰山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20餘人;博士、碩士、正高、副高職稱以上人才2.5萬餘人。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智力基礎。

走出“象牙塔”,新區的文化惠民項目同樣精彩:“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圖書館+書院”、“圖書館+書店”、“圖書館+講堂”、“圖書館+網咖”……通過在全國首創“辦證、借書、採購、藏書”一站式服務管理平臺,以“你看書、我買單”的方式,真正實現了公共圖書館“小館藏、大資源”的目標,每年受惠讀者幾十萬人計。

博物館、美術館體現著一座城市的質感。目前,全區已有17個博物館,其中15個為民辦博物館;區文博中心已確定選址,正在高標準規劃建設,將建成集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為一體的文化綜合體。

“西海岸更青島”,是對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傳承青島城市基因同時實現跨越發展的精准概括。如今,不僅是外地遊客,越來越多的東岸城區居民也把西海岸當成了休閒放鬆甚至置業打拼的新家園。

這裡,稟賦天成,山峰、沙灘、礁石、海島,彼此銜接逶迤,是中國北方海岸線上的耀眼明珠;這裡,人文豐厚,影視、繪畫、茂腔、清茶,相互附和映襯,彙聚成新區的獨特氣質。

千古琅琊台。 本欄圖/青西新區提供

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青島東方影都。

以“智慧啤酒節”為主題的第26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黃島主會場。

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