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內蒙古歷史上的今天 紮賚諾爾鮮卑古墓群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6月8日,滿洲里市紮賚諾爾鮮卑古墓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紮賚諾爾鮮卑古墓群坐落在滿洲里市達蘭鄂羅木河(圈河)東岸,在1959年達蘭鄂羅木河改道工程中被意外發現。古墓群南北長1127米,東西寬215米。墓葬排列密集。目前,已發現墓葬800餘座,是全國最大的鮮卑古墓群。

紮賚諾爾古墓群墓葬眾多,

文物豐富,是研究鮮卑族歷史和我國北方古代民族關係的重要資料。專家們認為,紮賚諾爾鮮卑古墓群規模之大、數量之多、保存之好,實屬罕見,是我國唯一一處原生態的古墓遺址,堪稱“北國第一古墓群”。

這些墓葬遺址是東漢初年拓跋鮮卑部落從大興安嶺東南麓的原始森林中來到水草豐美的紮賚諾爾地區,

在這裡生活了100多年後留下的。拓跋鮮卑部落在這裡發展壯大,於西元258年遷移到今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北的盛樂,建立了拓跋鮮卑第一個政治中心。西元386年召開部落大會代王即位,不久改稱魏王,史稱北魏。後又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雲岡石窟系北魏時代所建),西元493年再度遷都至洛陽。
拓跋鮮卑從草原走入中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所建的中原與北方地區統一的封建制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