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花錢聽 100 多位元音樂家的音樂,是威尼斯雙年展法國館的點子【好奇心日報】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法國館,被法國藝術家 Xavier Veihan 隨性地改為了一間錄音室。

之所以說他隨性,是因為你無法精確地得知某日某時某位音樂家將會現身的資訊,音樂家們不會對演奏曲目進行排練,而當他們開始演奏時,現場也沒有專門的座椅讓你坐下靜靜欣賞;也就是說,你最好還是丟棄聽音樂會時的嚴肅勁兒,放鬆一點走進這間錄音室。

Xavier Veihan 的兩位策展人 Christian Marclay 和 Lionel Bovier 想要的,是一場即興、互動、沉浸式以及具有實驗性的音樂活動。

今年的 11 月 26 日之前,這間名為 Studio Venezia 的錄音室幾乎每天都將推出不同的音樂演出。走進展館時,人們可能聽到古典樂、電子音樂、鄉村音樂或者搖滾等不同類型的音樂,音樂家們也可能進行獨奏或者來一場即興的合奏,到活動結束時,走進這間錄音室的音樂家將達到近 100 位。

策展人 Lionel Bovier 表示,法國館會是一間實驗室,既能讓音樂家在常規的商業管道之外在那裡創作自己的音樂,也能讓觀眾在傳統的音樂會之外在那裡找到音樂。

這樣無拘無束的形式,其實是對美國藝術家 Doug Aitken 的藝術項目 Station to Station 的致敬。這個在 2013 年 9 月推出的項目,隨著一輛橫跨北美的火車展開了長達 23 日的旅行,旅途中,會在幾處網站停留,每到一處就會有不同的藝術家加入,

在當地舉行一場獨特的創意活動。

2015 年,Station to Station 還去了倫敦的 Barbican Centre,為期 30 天的活動像是一場滾動式的展覽,不斷有新的作品加入,到活動結束時,一共推出了包括演出、訪談、工作坊等在內的 100 多場免費活動。

而對於在固定地點推出的 Studio Venezia,Xavier Veihan 精心佈置了它的室內空間。整個展館,像是一座用膠合板搭成的洞穴,不同的幾何模組從天花板與四面的牆壁上向外突出,用 Xavier Veihan 自己的話來描述,錄音室本身變身成了一件建築裝置。

這個空間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德國著名的達達主義藝術家 Kurt Schwitters 創作的 Merzbau。那個用木材、石膏與碎石構成的空間,耗費了 Kurt Schwitters 十餘年的時間,可惜在 1943 年時在二戰中被炸毀。Xavier Veihan 的設計靈感也的確來自於 Merzbau,不過 Studio Venezia 的處理沒有 Merzbau 那麼複雜,選擇膠合板為材料還考慮到了其具備的吸聲特性。

策展團隊還專門為無法去現場的人製作了一個網站 Echos of the Studio(不過至截稿,該網站仍無法正常顯示),人們因此可以即時聆聽現場的音樂。

之後,Xavier Veihan 還會將這間錄音室帶到不同的地方。到 2018 年 6 月與秋季,Studio Venezia 將會分別變身為 Studio Buenos Aires 和 Studio Lisboa,在布宜諾賽勒斯和里斯本推出新的音樂活動。

題圖及文內圖(如無注明)均來自 Wallpaper*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耗費了 Kurt Schwitters 十餘年的時間,可惜在 1943 年時在二戰中被炸毀。Xavier Veihan 的設計靈感也的確來自於 Merzbau,不過 Studio Venezia 的處理沒有 Merzbau 那麼複雜,選擇膠合板為材料還考慮到了其具備的吸聲特性。

策展團隊還專門為無法去現場的人製作了一個網站 Echos of the Studio(不過至截稿,該網站仍無法正常顯示),人們因此可以即時聆聽現場的音樂。

之後,Xavier Veihan 還會將這間錄音室帶到不同的地方。到 2018 年 6 月與秋季,Studio Venezia 將會分別變身為 Studio Buenos Aires 和 Studio Lisboa,在布宜諾賽勒斯和里斯本推出新的音樂活動。

題圖及文內圖(如無注明)均來自 Wallpaper*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