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男孩缺少陽剛之氣,不能讓女老師背黑鍋

男孩缺少陽剛之氣,不能讓女老師背黑鍋

秦玉龍/文

“六一”期間,筆者就當下人們普遍關注的“男孩成長女性化”現象進行了網路調查,共有103位元家長參與,其中一半家長認為,導致“男孩成長女性化”的問題出在學校,根源在於幼稚園、小學女教師多於男教師,從而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以女性為範本,失卻了陽剛之氣,男孩顯得有點內向、柔弱、膽怯。有一位家長表示,自己的兒子在幼稚園上中班,經常被小女孩欺負卻不敢反抗,

兒子的軟弱讓她覺得無奈又擔憂。

不過,本人並不認同這一半家長的說法。要知道,孩子性別意識的建立,受基因和家庭、社會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孩子性格或者秉性的養成,不僅受老師的影響,也受家長、玩伴的影響,任何一個單一的因素都不會是決定性的。學校生活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將“男孩女性化”的責任完全歸結到學校身上,讓幼稚園或中小學的女老師去承擔這個責任,

背這個“鍋”,顯然有失公平。

餘以為,導致一些男孩陽剛氣不足的責任首先是父母。從家庭方面來看,獨生子女的嬌生慣養,是造成“男孩女性化”的重要原因,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過度保護型的養育方式,促使男孩的性格趨向於女性化。

如今的一些家長,對孩子溺愛無底線,摔倒趕緊扶起來,吃飯“追著喂”,捨不得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家務活。這種環境之下,男孩的女性化色彩也是家長培育形成的。要教育男孩當一個小小男子漢,而不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毫無疑問,家長的過度保護,必然導致孩子膽怯懦弱,正像我們所看到的,膽怯是當今孩子的通病,而膽怯懦弱是與陽剛氣、男性化背道而馳的。

觀察發現,現在的男孩已經不玩父輩玩的遊戲了,他們更多的是在室內獨自玩電子遊戲,而不是在室外成幫結夥地玩體力遊戲。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那些需要較大活動量、較強攻擊性的遊戲,譬如摔跤、騎毛驢、抓特務、捉迷藏等等,大都受到家長的明令禁止,致使男孩們失去了許多培養男性化性格的實踐機會及生活經歷。這樣的養育方式和家庭成長環境,

使得男孩子無論在體質、氣質還是精神上,都相對“缺鈣”,對外面的世界及陌生環境充滿著恐懼心理。

心理老師劉雅娟認為,“男孩女性化”的實質是男孩性格的“弱化”,具體表現在行為的畏縮,缺乏敢為性,如不敢說,不敢做、不敢冒險、不敢表現自己等等。而“男孩女性化”現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

當然,由於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學校尤其是老師,所產生的影響確實不容忽視。但是究其根本,在性別意識的建立過程中,學校存在的問題不是女老師多、男老師少的問題,而是老師們如何去言傳身教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樹立一個剛強、勇敢、有擔當、有責任心、富有冒險精神的父親形象,讓孩子參考學習。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什麼樣的父親,一定會帶出什麼樣的兒子。但願更多的家長能夠先從自身找問題,把家庭教育做到位了,再來要求學校和老師。

作者簡介:

而“男孩女性化”現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

當然,由於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學校尤其是老師,所產生的影響確實不容忽視。但是究其根本,在性別意識的建立過程中,學校存在的問題不是女老師多、男老師少的問題,而是老師們如何去言傳身教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樹立一個剛強、勇敢、有擔當、有責任心、富有冒險精神的父親形象,讓孩子參考學習。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什麼樣的父親,一定會帶出什麼樣的兒子。但願更多的家長能夠先從自身找問題,把家庭教育做到位了,再來要求學校和老師。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