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年今日高考時:願你在合上筆蓋的刹那,有著俠客收劍入鞘的驕傲

明天,高考又將開始。你還記得你高考那一天嗎?那一天下課,老師再也沒說耽誤大家2分鐘;那一天,和很多人照了很多照片;那一天,和見到的每個人都說了再見……你是高三幾班的?今天,看著那些像戰士一樣的學弟學妹們一起向青春致敬,為考生加油!

有一種青春叫做高三

有一種青春叫做高三,據說,

高三是很多人智商達到人生巔峰的時候。文能揮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上知天體運行原理,下知有機無機反應;前有橢圓雙曲線,後有雜交生物圈;外可說英語,內可修古文,求得了數列,說得了馬哲;溯源中華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陸海百千萬。時過境遷,現在翻開那些高考題,你還會做嗎?(圖片來自人民網)

那年他們參加過的高考

1977年,中斷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得以恢復。作為中國走向正軌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恢復高考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改革開放的一個信號,1977年高考雖然在冬天舉行,但新中國卻從此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全國570萬考生,包括1966年至1977年前後11屆高中畢業生(其中還有少量初中畢業生),結伴走進了同一年的考場。在這570萬考生中,有27.3萬人步入了高校的大門,錄取比例約為4.8%。

在這近30萬名新生中,最大的年已而立,最小的不過十幾歲,他們的經歷和學識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記憶。我的一位老師當時已接近30歲,在一所鄉村中學擔任民辦教師,他和自己的學生一道參加了1977年高考,後來被一所師範大學錄取。談及當年往事,老師至今仍唏噓不已——類似的故事,當年有太多太多。

從知青到考生

40年前的夏天,胡順廣還是廣東饒平縣知青下鄉點的一個知青。那年,也是他在農場做工的最後一個夏天。第二年陽春3月,懷揣著中山醫學院(現中山大學)口腔系錄取通知書,胡順廣從77屆570萬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恢復高考制度之後的首批大學新生。

“感謝這個時代給予這個機會”

記得,我們的考場(聯饒中學)有660多名考生,只考上了三人,1個中大,1個中山醫,1個是武漢大學。我覺得當時能考上是幸運,而不是自己很厲害,恰恰是我們這些人不甘心沉淪,想著有一天知識有用,所以一直有準備。當風雲突變的時候,趕上了時代的步伐。當年考上的人後來證明是回報了這個時代,但首先要感謝這個時代給予了我們這個機會,如果沒有鄧小平說要恢復高考的話,怎麼可能從山溝田野裡走出來呢,絕不可能的。所以我覺得很幸運。

關於高考的記憶,有幾個地方是我感受非常深的,第一是要先填志願,填完再考試,考完了之後如果覺得不好可以再改一下。當時考前我填的第一志願是清華大學,第二志願是填中山醫,第三志願是填華南理工,那時候叫華南工學院。考完之後我自己估算了一下,平均分大概有87分(100分制),我覺得清華可能是考不上的,於是我就把第一志願改成中山醫學院。

考上的人都是有準備的平時堅持不懈學習的人,這點很重要,現在回過頭來看,77年高考那些題都是很簡單的題,現在的初中生都會做,但是那時候的許多人還真的是都不會做。當知青的時候,我對數學很有興趣,自認為數理不錯,平時會偷偷看像《微積分》之類的書籍,那時候一位中學老師見我對數學感興趣,就送我十幾本老的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出版的《數學通報》雜誌。拿出來一看,發現全部看不懂,幾乎沒有一道是看得懂的,那時候如同當頭澆下一盆冷水,信心都沒了,打擊很大。報考時都想放棄理科報文科了。但是平時的學習仍然回報了我:後來在數學考試中出現了加分題,考線性方程,兩道題20分,我雖然也有忙中岀錯,但也基本上做出來了。當時心中的喜悅難以言表。

40年後的今天,還是有一批孩子揮灑著他們的青春,飛快的用筆尖向世界回答者他們對未來的理想。我們希望這些孩子,在合上筆蓋的刹那,有著俠客收劍入鞘的驕傲。

他們的經歷和學識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記憶。我的一位老師當時已接近30歲,在一所鄉村中學擔任民辦教師,他和自己的學生一道參加了1977年高考,後來被一所師範大學錄取。談及當年往事,老師至今仍唏噓不已——類似的故事,當年有太多太多。

從知青到考生

40年前的夏天,胡順廣還是廣東饒平縣知青下鄉點的一個知青。那年,也是他在農場做工的最後一個夏天。第二年陽春3月,懷揣著中山醫學院(現中山大學)口腔系錄取通知書,胡順廣從77屆570萬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恢復高考制度之後的首批大學新生。

“感謝這個時代給予這個機會”

記得,我們的考場(聯饒中學)有660多名考生,只考上了三人,1個中大,1個中山醫,1個是武漢大學。我覺得當時能考上是幸運,而不是自己很厲害,恰恰是我們這些人不甘心沉淪,想著有一天知識有用,所以一直有準備。當風雲突變的時候,趕上了時代的步伐。當年考上的人後來證明是回報了這個時代,但首先要感謝這個時代給予了我們這個機會,如果沒有鄧小平說要恢復高考的話,怎麼可能從山溝田野裡走出來呢,絕不可能的。所以我覺得很幸運。

關於高考的記憶,有幾個地方是我感受非常深的,第一是要先填志願,填完再考試,考完了之後如果覺得不好可以再改一下。當時考前我填的第一志願是清華大學,第二志願是填中山醫,第三志願是填華南理工,那時候叫華南工學院。考完之後我自己估算了一下,平均分大概有87分(100分制),我覺得清華可能是考不上的,於是我就把第一志願改成中山醫學院。

考上的人都是有準備的平時堅持不懈學習的人,這點很重要,現在回過頭來看,77年高考那些題都是很簡單的題,現在的初中生都會做,但是那時候的許多人還真的是都不會做。當知青的時候,我對數學很有興趣,自認為數理不錯,平時會偷偷看像《微積分》之類的書籍,那時候一位中學老師見我對數學感興趣,就送我十幾本老的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出版的《數學通報》雜誌。拿出來一看,發現全部看不懂,幾乎沒有一道是看得懂的,那時候如同當頭澆下一盆冷水,信心都沒了,打擊很大。報考時都想放棄理科報文科了。但是平時的學習仍然回報了我:後來在數學考試中出現了加分題,考線性方程,兩道題20分,我雖然也有忙中岀錯,但也基本上做出來了。當時心中的喜悅難以言表。

40年後的今天,還是有一批孩子揮灑著他們的青春,飛快的用筆尖向世界回答者他們對未來的理想。我們希望這些孩子,在合上筆蓋的刹那,有著俠客收劍入鞘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