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貧困戶半年收入2.6萬多元!港南區產業扶貧有成效

5月30日端午節,看著帳本上賣香瓜和鴨子的收入以及滿場活蹦亂跳的雛鴨,貴港市港南區新塘鎮萬福村貧困戶宋志標心裡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不到半年就有2.6萬多元進賬,

我要把這個消息向市委書記彙報。”

在村委幹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的陪同下,5月31日下午,皮膚黝黑、面容憨厚的宋志標,帶著剛從地裡摘來的香瓜和玉米,來到貴港市委的辦公室,沒想到市委書記李新元剛從信訪局接訪群眾回來。“書記您好,今年的香瓜長得好又得價,送一些來給您嘗嘗。”李新元握著宋志標的雙手高興地說:“老朋友好,想不到這麼快就有收穫了。”

送別時,李新元將錢塞到宋志標手裡,說:“你的心意我領了,香瓜、玉米我買了,等到你真正脫下貧困的帽子時,我再到你家裡共用豐收的喜悅!”

養鴨種瓜: 貧困戶半年收入2.6萬多元

宋志標是李新元幫扶聯繫的貧困戶,家裡兩個孩子上大學。2月7日,李新元曾到萬福村看望、慰問他,

並為他脫貧致富出謀劃策。

宋志標說,在駐村第一書記和村黨組織的幫助下,今年養的肉鴨已出欄了兩批,共9000多羽,現正在養第三批;種的香瓜大豐收,經過村裡的電商平臺,賣出2000多公斤,每公斤價格4-6元,養鴨和賣瓜的總收入有2.6萬多元。

“本地人過端午節有吃鴨子的習慣,我的鴨子賣得很好。”宋志標激動地說。李新元一邊聽一邊記,還與宋志標探討種養心得,給他出主意,

建議他利用村裡的電商平臺,讓種養出來的農產品銷路更廣、價格更高。

6月1日下午,記者沿著新建的扶貧路來到萬福村宋志標的鴨場,天氣太熱,大多數雛鴨躺在地上打盹,不難看出個個滾圓健壯。因為前兩批養鴨賺了錢,宋志標第三批便多養了4000多羽,3個鴨場共1.3萬多羽的雛鴨。

宋志標介紹,去年年底他獲得政府獎補政策的實惠,大膽嘗試養鴨,“書記來看我以後,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一定不能辜負領導期望,努力發展生產,爭取早日脫貧。我和愛人合理安排時間,照顧鴨場之餘,香瓜、西瓜、玉米、花生等農活也不落下,做什麼都順風順水,今年不僅要脫掉貧困帽子,還要過上富足生活。”

產業扶貧: 2800多貧困戶增收有路

記者來到萬福村正在建設的生態公園,看到新栽的綠化樹已吐新芽,工人正在施肥。該村第一書記龔舉高介紹,該公園占地15畝,建設時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持,

這也是政府扶貧政策和成效帶給群眾的信心和期待。

圖為百香果產業協會成員在學習百香果種植技術↑

該村貧困戶有70戶302人,今年該村積極引導在外務工的村民回鄉創業就業,引導致富帶頭人組建專業合作社、推動土地流轉,引導村民特別是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大力發展百香果、火龍果、香瓜等富硒農產品種植,特色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全村共種植百香果250多畝、火龍果250多畝、香瓜500多畝,解決貧困戶就業80人,讓貧困戶獲得了較為持續穩定的收入。

港南區委書記楊亞俊介紹,該區積極探索增加群眾收入的脫貧致富途徑,實現脫貧方式多樣化。亞計山生態養殖(核心)示範區在貧困村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脫貧經驗,得到自治區領導高度肯定;通過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建設“四季花田”專案,打造鄉村旅遊名片,創新出“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黨員創業示範戶+貧困戶”帶動97戶貧困戶創業模式;摸索“黨員骨幹、經濟能人+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發展百香果種植示範點和“西瓜(香瓜)套種蔬菜(穿心蓮)”等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引導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創收,利用庭院種植林下仿野生鐵皮石斛,解決貧困戶發展中的“造血”能力問題,真正拔掉窮根。“2016年以來,依託產業扶貧方式,2800多個貧困戶有了增收的途徑,人均年收入達3100元。”

對口扶持: 65個後盾單位授人以漁

港南區八塘鎮三板村支書告訴記者,他們村第一書記長住在支書家;木格鎮和平村工作隊員李華梁進村入戶為貧困戶出謀獻策……港南區的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連同後盾單位及鄉鎮幹部、村幹部,投入脫貧攻堅戰的有2500多人,形成了全覆蓋、強有力的戰鬥集體。

圖為贈送電視活動現場↑

港南區分管精准扶貧工作的副區長馬明介紹,65個後盾單位在全力支援本單位派出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工作的同時,在物質上也給予了大力支持:除發動捐款支援對口扶持的貧困村,贊助電視機給貧困戶,為貧困戶提供種苗、肥料外,更重要的是,派出技術力量為貧困村的種養產業基地長期進行技術跟蹤、技術培訓等,像4-5月該區扶貧辦聯合區農業局、關工委、婦聯等部門開展的“扶貧講堂”培訓活動,授人以漁,讓貧困戶掌握改變命運的過硬本領。

楊亞俊說,今年是脫貧攻堅深化年,該區將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完成8個貧困村、6002個貧困人口脫貧摘帽任務。目前通過引導、發動,該區加盟產業扶貧的企業以及種植專業合作社、養殖專業合作社共有45家,建立種養產業扶貧基地20個,安排貧困戶就業務工200人,有效推動了貧困戶“造血”功能的形成。

2016年,貴港脫貧攻堅戰超額完成了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李新元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著幹部群眾的辛勤汗水,也是貧困戶自強不息、努力奮鬥的結果。市委、市政府將繼續為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創造更多就業和致富門路,讓更多的貧困戶坐上致富的快車。”

▍圖片作者:張智榮 郭曉楓 謝海兵

▍編輯出品:貴港市網信辦 貴港新聞網

引導村民特別是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大力發展百香果、火龍果、香瓜等富硒農產品種植,特色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全村共種植百香果250多畝、火龍果250多畝、香瓜500多畝,解決貧困戶就業80人,讓貧困戶獲得了較為持續穩定的收入。

港南區委書記楊亞俊介紹,該區積極探索增加群眾收入的脫貧致富途徑,實現脫貧方式多樣化。亞計山生態養殖(核心)示範區在貧困村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脫貧經驗,得到自治區領導高度肯定;通過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建設“四季花田”專案,打造鄉村旅遊名片,創新出“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黨員創業示範戶+貧困戶”帶動97戶貧困戶創業模式;摸索“黨員骨幹、經濟能人+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發展百香果種植示範點和“西瓜(香瓜)套種蔬菜(穿心蓮)”等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引導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創收,利用庭院種植林下仿野生鐵皮石斛,解決貧困戶發展中的“造血”能力問題,真正拔掉窮根。“2016年以來,依託產業扶貧方式,2800多個貧困戶有了增收的途徑,人均年收入達3100元。”

對口扶持: 65個後盾單位授人以漁

港南區八塘鎮三板村支書告訴記者,他們村第一書記長住在支書家;木格鎮和平村工作隊員李華梁進村入戶為貧困戶出謀獻策……港南區的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連同後盾單位及鄉鎮幹部、村幹部,投入脫貧攻堅戰的有2500多人,形成了全覆蓋、強有力的戰鬥集體。

圖為贈送電視活動現場↑

港南區分管精准扶貧工作的副區長馬明介紹,65個後盾單位在全力支援本單位派出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工作的同時,在物質上也給予了大力支持:除發動捐款支援對口扶持的貧困村,贊助電視機給貧困戶,為貧困戶提供種苗、肥料外,更重要的是,派出技術力量為貧困村的種養產業基地長期進行技術跟蹤、技術培訓等,像4-5月該區扶貧辦聯合區農業局、關工委、婦聯等部門開展的“扶貧講堂”培訓活動,授人以漁,讓貧困戶掌握改變命運的過硬本領。

楊亞俊說,今年是脫貧攻堅深化年,該區將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完成8個貧困村、6002個貧困人口脫貧摘帽任務。目前通過引導、發動,該區加盟產業扶貧的企業以及種植專業合作社、養殖專業合作社共有45家,建立種養產業扶貧基地20個,安排貧困戶就業務工200人,有效推動了貧困戶“造血”功能的形成。

2016年,貴港脫貧攻堅戰超額完成了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李新元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著幹部群眾的辛勤汗水,也是貧困戶自強不息、努力奮鬥的結果。市委、市政府將繼續為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創造更多就業和致富門路,讓更多的貧困戶坐上致富的快車。”

▍圖片作者:張智榮 郭曉楓 謝海兵

▍編輯出品:貴港市網信辦 貴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