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尋城市記憶·講章丘故事|手繪“明水上河圖”還原老城昔日風貌

河流、古橋、寺廟、

胡同街巷,三步兩橋,泉水人家,

一百年前的明水是什麼樣呢?

68歲的康誦守老人,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老明水人,他在近十年的時間裡,搜尋資料、尋訪老人,用他的信仰與堅持,

手繪出一幅紀錄老明水繁華歷史的“明水上河圖”,還原了一百年前的老城風貌。

隨著時間推移,對於康誦守老人來說,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追尋關於老明水的印記,用自己的力量,將百年前的老明水版圖記錄下來,一來,是給自己留一份念想,

二來,也是給年輕人留存一些舊時記憶。

6月6日上午,我們章丘廣播電視臺攝製組有幸採訪到了康誦守老人,並且親眼目睹了這幅長達三米的老明水畫卷。

在這份手繪地圖裡,一條條筆直的街巷錯落有致,一間間古老的房屋形態各異,繡江河蜿蜒曲折,如生命脈絡延伸到明水老城的角角落落,一座座石橋就這樣分佈在此。落鷹橋、錦江橋、水磨胡同、馬局巷、康家竹園、歐家胡同等等眾多建築,在地圖上被標注的一清二楚。

明水老城原有九個城門和兩個水門,由西南順時針方向開始,分別是南門、稍門、小西門、大西門、小北門、大東門、水門、溢洪門、小東門、小南門和水門。

(明水九門)

舊時的明水城只有兩條主要街道,一條是惠裡牌坊以北,也就是現在的明水大街,另一條是東西走向的清照路,過去叫做明水大街,也是史上有名的“官道”,據史料記載,從商周時期起,這條路已是中原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

過去從南門進入明水城,穿過惠裡牌坊,便是現如今的明水大街,也就是過去百姓居住的地方,

寧家胡同、楊家胡同、高家胡同、歐家胡同、康家巷、傻瓜巷、寺胡同、康家家廟、康家進士院等等都散佈於大街兩側。

明水大街最北與清照路交叉口有座古樓,名曰于頭頂,於頭頂以東,清照路以北這一片建築是李家大院,遺憾的是在歲月的洗禮下,許多建築都隨時代變遷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老明水城——南門)

(水門(南側)——繡江河源頭水從此門經過)

(花神廟——康家懂醫術的馬夫為百姓診病的地方)

(關王廟——舊時門口有座鐘樓和兩匹栩栩如生的石馬)

(卷棚記——康家施粥的地方)

(老辛莊)

(惠裡牌坊——和睦相處、互惠鄰里之意)

(康家竹園)

(馬局巷)

(水磨胡同)

(朝陽巷)

(大東門、紅廟與重恩牌坊)

(李家大院)

(“山明水秀”四大奇石舊址與漪漪泉)

(百脈泉原址與“品”字形泉池)

(康家大社——康家婚喪嫁娶與演出的地方)

(舊時的明水大街也被稱作“官道”,現在的清照路,路南側為康家,路北側為李家)

(錦江橋)

(槐蔭堂)

(“傻瓜巷”也叫仁義巷)

(肖家胡同與歐家胡同)

(繡江河上的水磨)

(樂意橋也叫落鷹橋)

(楊家胡同與高家胡同)

(什胡同與朱老太巷)

(古城老街巷)

康誦守老人對於明水老城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感情,他在歲月的長河中找尋點滴的舊時回憶,只為還原與保留古城風貌,這份濃厚的家鄉情結早已深入老人的靈魂深處。康老告訴我們,接下來,他將繼續完善地圖細節,盡自己最大可能,還原一百年前的老明水風貌,為章丘建設泉水生態文化標誌區貢獻一份力量。

(關王廟——舊時門口有座鐘樓和兩匹栩栩如生的石馬)

(卷棚記——康家施粥的地方)

(老辛莊)

(惠裡牌坊——和睦相處、互惠鄰里之意)

(康家竹園)

(馬局巷)

(水磨胡同)

(朝陽巷)

(大東門、紅廟與重恩牌坊)

(李家大院)

(“山明水秀”四大奇石舊址與漪漪泉)

(百脈泉原址與“品”字形泉池)

(康家大社——康家婚喪嫁娶與演出的地方)

(舊時的明水大街也被稱作“官道”,現在的清照路,路南側為康家,路北側為李家)

(錦江橋)

(槐蔭堂)

(“傻瓜巷”也叫仁義巷)

(肖家胡同與歐家胡同)

(繡江河上的水磨)

(樂意橋也叫落鷹橋)

(楊家胡同與高家胡同)

(什胡同與朱老太巷)

(古城老街巷)

康誦守老人對於明水老城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感情,他在歲月的長河中找尋點滴的舊時回憶,只為還原與保留古城風貌,這份濃厚的家鄉情結早已深入老人的靈魂深處。康老告訴我們,接下來,他將繼續完善地圖細節,盡自己最大可能,還原一百年前的老明水風貌,為章丘建設泉水生態文化標誌區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