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的廁所是個什麼樣子的,不小心你就會死於糞坑

廁所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我們只發現過房屋,地窖,水井,畜欄的遺跡,但是從沒有發現過可以證明是廁所的設施。(總不至於走哪拉哪吧)

在商代人們已經懂得利用人畜的糞尿來肥田了。

甲骨文中有“尿”字和“屎"字,是下面這個樣紙。。。

尿

這就是小便和大便的象形字(實在是太形象了)。而且甲骨文中的“屎”字常常與“田”字連用。“屎田”的意思就是用人糞肥田,不過商代是否有廁所現在還很難證明。不過從當時的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來推測,我想在商代應該是已經有廁所了。想想其實也能知道誰沒事還去記載一個蹲坑的東西?

根據文獻記載,春秋時代已經有廁所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說某個掉進糞坑裡淹死的君王《左傳·成公十年》中說晉侯上廁所時不慎跌入糞坑而死,可見當時的廁所應該是架空構成的,而且應該比較深,要不然也不會失足跌落墜陷,一命嗚呼。這死的真是讓人無語。

難怪墨子在《守城篇》中特意要寫牆上“五十步一廁與下同溷,入廁者不得操”。

漢代流行用陶器隨葬的葬俗。陶器人們在地上生活的再現和地下生活的象徵,其中以倉,灶,井,房屋,田地,牲畜等所形式為多見,而陶廁所的模型也常常與房屋一起出土。

各地出土的陶廁所形式各異,有方形,有圓形,有的簡陋,有的講究,有的獨立成院,有的依附於屋後,還有兩廁並立(男廁和女廁)總體來說,漢代廁所有兩個特點,第一廁所都是蹲式而無坐式。第二廁所都是架空的糞坑常常與豬圈相連,這樣人畜糞便集中在一起,有利於積肥。

漢代把豬圈叫做“溷”,溷廁合一使漢代的特點。首先糞坑肯定比較深,而漢代的廁所多是架空結構。要是萬一不小心掉下去,那結果可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