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元朝皇帝在位時長,他在位最長卻是亡國之君,大元毀在他手裡

元朝皇帝在位時長一覽:

1.太祖鐵木真(1162-1227)在位22年

1206年稱汗,

在位22年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2. 太宗窩闊台(1186-1241)在位13年

孛兒只斤·窩闊台(西元1186年—西元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窩闊台汗”。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西元1225年受封于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建斡耳朵於也迷裡城(今新疆額敏縣)。西元1229年忽裡台大會被擁戴登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

他繼續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南下滅金朝,派拔都遠征歐洲,他在位期間疆域版圖曾擴充到中亞、華北和東歐。在位期間,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為中書令,採用漢法,並且開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礎。

西元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窩闊台廟號為太宗,諡號英文皇帝。

3.昭慈皇后 在位4年

(1242-1246)年稱制昭慈皇后,姓乃馬真,窩闊台的第六皇后。

窩闊台死後,推舉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稱制。

4. 定宗貴由(1206-1248)在位3年

1246年即位,在位3年定宗,名貴由,太宗長子,母乃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時年43歲。

5.欽淑皇后----在位3年

(1248-1251)年稱制

欽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6.憲宗蒙哥(1208-1259)在位8年

孛兒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

史稱“蒙哥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魯禾帖尼。即位前曾參加拔都統帥的長子軍西征,活捉欽察首領八赤蠻,進攻古羅斯等地。即位後主要致力於攻滅南宋、大理等國。並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亞諸國。

1259年死於合川東釣魚山下。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廟號為憲宗,諡號桓肅皇帝。

7. 世祖忽必烈(1215-1294)在位35年

1260年即位,在位35年。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溫,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滅南宋,定都大都。改國號“元”。死于1294年,時年80歲。

8.成宗鐵木耳(1265-1307)在位13年

1294年即位,在位13年。成宗,忽必烈的孫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稱為“善於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時年42歲。

9.武宗海山(1281-1311)在位4年

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孫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軍事實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死于1311年,時年31歲。

10. 仁宗(1285-1320)在位10年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愛育黎拔力八達。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後利用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工具,並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時年36歲。

11.英宗(1303-1323)在位4年

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溫,名碩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後進行革新政治。頗為振作。執法嚴明。於1323年,宮廷政變被殺。時年21歲。

12.泰定帝(1276-1328)在位5年

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孫鐵木兒,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孫,父甘麻拉。1323年被擁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時年53歲。

13. 天順帝(1320-1328)在位1個月

1328年9月即位,在位1個月

天順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兒子。在位1月,戰敗逃亡,不知所終。

14.文宗(1304-1332)

(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圖帖木爾,武宗次子。與擁立天順帝的倒刺沙進行內戰,勝利後即位。死于1332年,時年29歲。

15.明宗(1300-1329)在位8月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長子。在位八個月被毒死。時年30歲。

16.甯宗(1326-1332)在位月餘

(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甯宗,名懿磷質班,元明宗次子。

17.順帝(1320-1370)在位36年

(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順帝,名妥歡帖睦爾,明宗長子。其間,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譴大將徐達率領明軍攻入大都,順帝出逃,元亡。1370年,順帝病死,時年51歲。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

以上就是元朝皇帝在位時長一覽,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小編:李小憶

9.武宗海山(1281-1311)在位4年

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孫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軍事實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死于1311年,時年31歲。

10. 仁宗(1285-1320)在位10年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愛育黎拔力八達。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後利用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工具,並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時年36歲。

11.英宗(1303-1323)在位4年

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溫,名碩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後進行革新政治。頗為振作。執法嚴明。於1323年,宮廷政變被殺。時年21歲。

12.泰定帝(1276-1328)在位5年

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孫鐵木兒,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孫,父甘麻拉。1323年被擁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時年53歲。

13. 天順帝(1320-1328)在位1個月

1328年9月即位,在位1個月

天順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兒子。在位1月,戰敗逃亡,不知所終。

14.文宗(1304-1332)

(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圖帖木爾,武宗次子。與擁立天順帝的倒刺沙進行內戰,勝利後即位。死于1332年,時年29歲。

15.明宗(1300-1329)在位8月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長子。在位八個月被毒死。時年30歲。

16.甯宗(1326-1332)在位月餘

(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甯宗,名懿磷質班,元明宗次子。

17.順帝(1320-1370)在位36年

(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順帝,名妥歡帖睦爾,明宗長子。其間,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譴大將徐達率領明軍攻入大都,順帝出逃,元亡。1370年,順帝病死,時年51歲。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

以上就是元朝皇帝在位時長一覽,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小編:李小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