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夜改方案,被leader批……焦慮的品牌行銷人,如何讓自己更值錢?……

大家好,我是kris,上來請准許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紹,作為一個在品牌行業上深耕十四年的老司機,

應該是這次嘉賓中從業最久的。

這其中最長經歷是在品牌戰略諮詢公司工作,被活活訓練出一個強大的左腦,也在廣告公司和公關公司工作過,右腦也算是被開發過,可以厚臉皮說邏輯和創意能力算是具備,品牌行業的各種套路也都算了解。

很多人都在說,品牌越來越難做了,每天也無比焦慮。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主題,

即“品牌越來越難做的情況下,如何成功殺出重圍?”

首先,我想說一個特別殘酷的現實,我們可能年紀越大越混不過小鮮肉,他們的體力,他們的腦力,他們所有所有的精力都比我們這些老傢伙要更勝一籌。

如果我們已經爬上了管理的位置,我們還是要跟他們拼體力,拼勞力,拼腦力,還要鬥智鬥勇收服人心,而且這個年紀多半還有了自己的小孩,事業家庭兩難顧。

不管是高管還是職場小白,

女性從業人員在競爭激烈的職場要如何站住腳跟?

雌雄同體,左右開弓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雌雄同體勝的年代。

在品牌行業中,大部分做的不錯的女生好像都是女漢子。做得優秀的男生,也或多或少有些女性的敏感和細膩,很像暖男。在我們這個行業,暖男和女漢子往往能成為最後勝利的強者,就是因為雌雄同體了。但是如果過分的女性,過分的男性,

都可能局限我們心靈對外界的接受程度。所以在這個行業中,雌雄同體的人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左右開弓又是什麼意思呢?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入職的時候做過一個左腦的測試,或者說平時你們在一些個人測試中有沒有測試過左腦右腦的發育程度?左右開弓即你是不是一個左右腦平衡的人。

我畢業的時候測過一次,結果是我的左右腦不太平衡。右腦更發達一些。

十年之後可能拜這個行業所賜,變成了左右腦基本平衡了。我特別建議大家去做這樣一個測試,看看你是右腦思維人還是左腦思維人。

右腦思維人可能更加適合做創意層面的表達,因為他天生對美,對藝術,是非常非常具有創造能力和連接能力的。比較適合做文案或者創意設計。

但左腦的人就更加的注重邏輯性,注重推理論證,做起事來會很嚴謹,比較適合做Research或戰略工作。

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閃光點在哪裡,瞭解自己是左腦思維還是右腦思維。站在對的地方才能更發光。但無論是左腦思維還是右腦思維,我們都還是要盡可能成為一個左右開弓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更好在品牌行銷行業中去奮力突圍的人。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一到高層,你不一定樣樣都精,但是你得樣樣都懂,你不見得是最好最棒的一個,但是你一定是相對來說最平衡的一個。你知道策略應該怎麼去撰寫,你知道文案哪一句它能打動人心,你知道客戶怎麼能搞得定。這些技能可能你不是最好的,但是作為領導,作為管理者,你一定要是平衡的。

哪些優秀的品牌行銷人,都做好了這3點

第一,專業。

我們這個行業到底什麼算專業,特別不好被界定。因為我們不像IT,不像產品,不像其他工種,它的專業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像醫生他可以每年去考證,從實習醫師到主任醫師,他會不斷的考級。我們這個行業是沒有什麼所謂的專業行業標準的。所以你是不是專業這件事情很難說。而且現在很多時候當你覺得自己很專業的時候,你的客戶不認同,你的老闆不認同,你就會很沮喪。

做品牌這麼多年,我也踩過很多坑。總結了出了一些判定是否專業的標準。

(1)你有沒有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結果為導向倒推去思考。專業最終是為解決問題服務的,就好像醫生看病,你說你專業好,那你能不能看好別人看不好的疑難雜症?品牌行業也是一樣,你能不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做研究的時候你的洞察能找到更准,寫策略時你的邏輯比別人更順,出文案時你寫的既符合品牌又打動人心,你就是專業上的高手。

(2)你有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今天是週末,這麼好的天,很多人不去玩耍,不去跟朋友約會,不去大吃一頓,而是聽這幾個老師分享,我覺得大家都是一個渴望追求專業,想要不斷提升的人。

也許今天我們的某一句話,某一個想法也許打動了你,或者啟發了你。這個想法或啟發,就像一條線索一樣不斷的推及開去,不斷地蔓延開來,可能最後就會讓我們的專業有所提升。但它是一個非常緩慢的,看不到摸不著的過程。如果你能自己保持這個弦,不斷的上下求索,主動去提升專業能力,笑到最後的一定是你。

如何讓自己更專業呢?

我特別建議大家做一個自己的case bank(案例庫),在你找不到靈感的時候,拿出來翻一翻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就是隨身有一個筆記本,或者是你的手機備忘錄,看到有趣的任何的東西都記下來,因為品牌重在邏輯推理,但勝在創意表達。所以我們都講consumer insight,所謂的洞察就是來自於你對生活的敏銳度有多高。如果你是一個生活敏感度很高的人,你就會比常人更加具備有洞察的能力,所以我經常說去生活去感受去盡情的享受,這才是品牌行銷人能夠特別特別明目張膽的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

平時我經常鼓勵我們的同事,說如果你看到好的展覽演出,看到任何好的表演,你可以請假跟我說我要去,我要去感受。尤其當你在辦公室坐著沒有感受的時候,你不妨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北京有什麼樣新鮮事情發生。展覽、話劇、演出,都是非常直觀的感受。

當然,看書也非常非常重要。把一本經典的書認真的讀十遍五遍,勝過你聽所有的課。很多書雖然很老,但它恰恰是經典的書。但是同時現在一些新興的書我們也要看,我們也要知道新的概念興起,哪些新的理論在蓬勃的發展。

第二,職業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很職業,但職業是不是在點上?這個需要好好思考一番。

什麼叫職業在點上?

我舉一個最基本的現象。有多少人會在開會的時候主動的把所有可能你聽到的一些不知道的東西第一時間去記錄,並且去百度或者是穀歌搜索瞭解?有很多人不會這麼去做。他聽到了,他看到了,然後呢?就沒有下文了。

上課的時候,有些基礎的知識點我們的學員會主動去問,但是這個知識點找百度一查就能查到。看上去是主動,其實是不夠職業。

怎麼才算職業呢?

(1)你有沒有把所有東西及時性的回饋,及時性的去查漏補缺。

這是一種特別需要在廣告公關,或者是整個品牌行業中打磨的素質。

(2)把一件事做到透。

沒有人要求的時候也做到最好。當然拒絕問題的方法有一千種,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種,就是堅持不懈的去找到那個方法。這就是職業的第二個表現。

(3)有職業道德。

我們每個公司都來回跑,每個客戶都去做,要恪守我們的職業道德底線,很多東西我們不應該說的就不要說,不應該做的就不要做。

第三,敬業。

大部分人都很敬業。但敬業要敬在點上。這是我經常說的。大家的敬業和努力和勤懇,是要有結果導向的。

沒有老闆會心疼你加班。真的,老闆心疼加班都是假的,心疼加班產生的加班費才是真的,老闆只看你有沒有給公司帶來所謂的利益。所以我們的敬業要敬在點上,敬在我們能不能把結果真的最快的輸出。

我曾經在我們辦公室說過特別殘忍的話。你熬夜加班在辦公室,作為朋友,我很心疼你,請你注意身體。但作為老闆,我要反過來要問你一句,你為什麼要這麼晚熬夜加班,你白天幹嘛去了,你這一星期幹嘛去了?你有沒有提前做好準備,你有沒有想到最高效的工作方式?你為什麼非要熬夜加班呢?

在我看來,這個工作我給你一星期時間。你一星期時間沒有去思考它所有的可能性,你非要在最後兩天時間熬夜加班。這件事情我不認可,我也不心疼。沒有一個老大是希望團隊這麼工作的。

敬業不是在於你的態度,而是在於你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

刻意訓練這3個思維,會讓你在職場中走更遠

一、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是什麼?戰略思維就是從頂層設計開始,你想問題的時候有沒有從最高層開始思考,有沒有站在你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站在你客戶老闆的角度想問題。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的客戶說,今天清明節,我要追個熱點。你是不是直接拿到這個項目就開始做?你有沒有想過,你們的品牌、定位會不會跟這個熱點不相關,會不會這件事做完之後對我們的品牌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會有損害。這件事情我們做了是不是有意義,有價值。

我們用我們的邏輯思維,用品牌的價值體系去跟他撕逼,而不是用我們的創意表現去和他們撕,那是撕不過他們的。

你如果站在一個高層角度去思考,用戰略思維去說服他,也許很多錯誤就都會避免了,因為很多事情你都不用去做了。你要站在一個更頂層的角度告訴你的客戶,告訴你老闆,這件事情在整個品牌建設中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我們可以加班加點做所有的工作,但是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品牌更好嗎?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我們的品牌建設得更加完善嗎?

第二,商業思維。

商業思維是什麼?商業思維就是我們做的所有工作,不管是甲方還是乙方,為了是什麼?為了是做品牌。品牌是為了做什麼?做商業發展的助推器。品牌不是獨立存在的,行銷不是獨立存在,他們都是為了推動商業更好的發展。

所以我們做品牌行銷活動不是為了做而做。我們做品牌形象也不是為了做而做。我們是為了怎麼把它當成一個最好的商業工具,為整個商業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作為一個外行,想去做一個客戶的品牌行銷人員,至少要熟悉這個行業所有的東西。所以像一些行業壁壘比較深的,醫療、汽車、金融,他們都會要求你有三五年的經驗。就算做快消類的你也要瞭解它背後的商業邏輯。因為只有全方面的瞭解你所服務品牌背後的商業邏輯,你才可以更好的為企業創造價值。

第三,男性思維。

過於女性化,特別容易陷入一種所謂的自怨自艾情緒,說白了就是怨婦思維。覺得我都這麼辛苦了,怎麼你都還這麼著對我呢?

我曾經有一個同事,有次加班,一連加了三天,很辛苦。這個項目結果還不是很滿意,後來她跟我彙報,我問你怎麼沒把這事做好呢。她說我加了三天班了,你都不問我今天辛不辛苦,就直接問我結果,太沒人情味了吧。我說當然了,難道你希望我怎麼著?

私下我們是朋友,你當我是你的大姐姐和我撒個嬌都沒關係,但是這是工作,我不會關心你累不累,我只關心結果,這是作為團隊老大要關心的事情。如果你因為我沒有關心你的累不累,渴不渴,而去作為一個藉口認為你項目沒做好是應該的話,那我覺得你在職場上是活不下去的。

在職場裡,有哪些女性獨有的性別優勢?

如何善用女性的性別優勢?即細韌美。

細就是細膩。有研究證明,女生天生是適合做品牌行銷工作的。是因為女生天生細膩敏感的神經,某種意義上來說,品牌最後是做細的。在現在這個時代中,大而全的品牌好像不受歡迎了,小而美的品牌反而會受歡迎。其實小而美、大而全只是一個所謂的分類,重要的是你的品牌具不具備打動人心的能力,這就是考驗“細”的功底

你會發現,特別會撩妹的男生會做品牌,特別會撩漢的女生也會做品牌。我經常和團隊聊天說,問你會談戀愛嗎。如果說不會談。我就會說趕快去談戀啊,不會談戀愛,怎麼做品牌?

為什麼?因為品牌是跟你的用戶談戀愛,行銷也是跟你的用戶去談戀愛。你都不會去談戀愛,都不懂人心,不懂人性,你怎麼做好品牌行銷?

不信你去看,那些會撩漢跟那些會撩妹的男生和女生,有時候未必很聰明很漂亮,但他會幹嘛?他會研究,他會琢磨,他會知道對方要什麼,他會知道怎麼給對方想好東西。細,細到一個所謂的真正能夠洞察到人們心理的這種能力。

韌是什麼?韌勁。我們都說女生活得更久,就是說女生比較柔韌有力量。這種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可能到最後能走到更久,能堅持更遠。男生到35歲之前要是在品牌行業中混不出頭的話全轉行了,基本上去其他地了。因為沒奔頭了。女生最後反而能升上去,因為一直堅持到最後,做了十幾年二十幾年,最後也成了大boss。

當然我不是讓大家苦熬,而是想說你怎麼讓自己能夠更加有韌勁的生長。因為這個行業太需要抗壓能力了。我經常說在品牌行銷行業中做過的人,再去其他行業很容易出成績。因為我們特別抗壓,特別抗打擊。跟其他的行業相比,我們簡直太經折騰了。

人在江湖飄,能有色相賣,還是要賣賣色相的,不分男女。

無論品牌諮詢、廣告公關、市場推廣,所有行業中我們是幹嘛的?我們是賣知識型服務。那誰來賣這個聽上去很飄忽的東西?是我們自己,我們就是這個載體。

你買任何的東西,你是不是要找那個比較美的東西?我們也一樣。我們不用非像李冰冰,不用非像黃曉明那麼漂亮,但是我們要得體,我們要整潔。

以前在外企經常會說你要neat,你要看上去looks smart。老闆、客戶在挑人的時候,他也會挑這種人。經常面試你會聽到,這個人不夠smart,就算了吧。以前我還特地去問老闆,什麼叫長得smart。老闆說長得smart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如果不夠smart是絕對做不好我們這行。我總結一下smart就是你能不能得體的表現自己,這個得體不只是著裝,還有你的表達能力,處事態度,你整體所有的外在行為舉止和氣場。

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沒做不可替代的哪一個

我們這個行業中有很多東西是相通的,有時候沒什麼不可替代性,所以說不能跟自己死磕,而是要善於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其實,這個行業有很多細分的崗位。找到自己的長板做適合自己的事沒那麼難。

所謂長板一定要長,才有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焦點。我建議大家抽一天時間,認真思考什麼是你的最大的特長,什麼是你能夠信手拈來,比別人做得更加不費吹灰之力,還比別人做得好的事情。還有記得向周圍人做下求證,如果確認屬實,那可能就是你的生命中的閃光點,一定要發揮出來。

如果我們能把對客戶的理解,行業的思考等這些分析維度都用到自己身上,我們都會成為一個特別牛逼的品牌。

譬如厚臉皮舉我為例,可能我並不是最好的那一個,但我發現我是做戰略裡面那個最有創意的人,是所有品牌創意中最懂戰略的人,因為我跨行跨了三個行業,從諮詢到公關到廣告,我全做了,也許每一個都沒有做得那麼的極致,但相對來說,我能把三個打通了也是我的特長。我可以知道,廣告公司、公關公司他們的運作規律,我也知道戰略公司如何思考整體格局,然後去部署他們之間的角色分配,得,這是不是我的品牌定位機會點?

踮起腳尖,學會選擇。

踮起腳尖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你要跳著腳去選擇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當下很痛苦很折磨你,甚至可能看起來是一個你認為很大的挑戰。但是你一定要踮起腳尖來,堅持去夠。

選擇也是一種能力。在選擇的過程中,不到30歲的時候,不要選擇薪水最高的那一個,而是選擇如何讓你更值錢的那一個。在賺錢和值錢的兩個維度中,你一定要想一想你的行業發展趨勢,還有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哪一個選擇讓你更值錢。

我周圍有很多同齡朋友,在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就從大公司跳去了一家小公司,當什麼?當總監。在我們都是普通職員的時候他當了總監。都覺得他好棒,我們都掙幾千,他掙一萬五,好牛啊,太開心了。但是三年過去了,五年過去了,我們都成為了總監,我們都繼續在外企做到比較好的工作,薪水也上去了的時候,他仍然在小公司做總監,薪水基本沒怎麼變,也沒有更好的可能了。這就是選擇的失誤。

所以在你還在成長的時候,過早的放棄了累積,而是跳到到一個相對看起來更佳的平臺,當時可能翻幾倍薪水很爽,但那個平臺在損耗你所有的能量,消耗你所有的知識儲備,而且不能給你更好的空間,等到你被消耗完的那一天,你就不值錢了。

人最怕不值錢。人不值錢就無法來賺錢。所以我們在選擇中要選擇那些讓我們最值錢的事情,這個選擇一定要踮起腳尖去選擇,而不是平視去選擇。

這4個關鍵字,讓我受益匪淺

再來講一下,對我影響很大的4個關鍵字。沉澱、反覆運算,跨界,終身學習。

沉澱就是複盤

每一次做完一個項目都要複盤,然後把錯誤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因為我們一定會忘記自己犯的錯誤。永遠人是會習慣性的犯一些常識性的,或者是常規性的錯誤。

反覆運算

不光迭自己知識的代,還要迭你在其他地方去學到的東西。不要守在舊的經驗中不起來,有時候經驗這東西是坑人的,傳統媒介好用的招,放在新媒體裡就是思路一條,你不主動革自己的命,就等著別人來抄你的家。

跨界

跨界是跟不同領域的人交流溝通,有可能讓你知道不一樣的東西。我發現我所有的政策知識都好像來自於我在民政局工作的閨蜜。你會發現,她看事情的角度跟我看事情的角度完全不一樣。我的朋友圈跟她的朋友圈完全不一樣。

做品牌的人的圈子其實看似很廣,但實際很小,都是我們這幫人。你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所有我們刷出去的廣告,你通過我們的圈刷的都十萬+,一百萬+了。

你換一個領域的人去看一看,毫無動靜,都不知道你在幹嘛。所以我們不能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最好有一兩個能夠深交的朋友,在你完全不熟悉的領域中生活著。你們像兩個平行世界,可以交錯,然後把他那個世界的經驗知識搬到我們這邊來,也許對品牌有幫助。

終身學習

我們永遠在學習。你越老,可能你的經驗越不值錢。你越老,可能大家越覺得你曾經的這些成就都不能再拷貝複製,在這個行業,未必老就是好事,反而老會有很大的一個危機感。

我經常跟我們同事聊天,他們90後聊的一些詞我就聽不懂,立即去查,因為我怕被他們嘲笑,說我是老阿姨。前不久,我一個朋友做到媒體集團老大,說還要和他的女兒請教a站b站怎麼玩。

面對苦逼的工作,我們應該保持哪3種健康心態?

首先是Be Strong

要有被利用的價值。

我們必須要慶倖自己有被利用的價值。就像看《甄嬛傳》一樣,能活下來的都是能被利用的,不被利用就死了。如何被人利用,職場上就是要有專業技能,basic skill,這個技能是要杠杠的。

第二,Be Positive

一定要積極積極再積極。女生經常心情好特別積極,心情不好特別消極。陽光了就明媚,下雨了就陰沉。這是不對的,隨時保持積極才是正經事。

李敖有一句話說得非常棒。他說沒有人天生樂觀,沒有人天生堅強,所以要把樂觀跟堅強養成習慣,刻在你的骨子裡,你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

第三,Be Proactive,主動

主動是人生中的戰鬥機。你有沒有主動去給老闆拿過案子,主動去申請調換過部門,主動去向客戶加碼說我要做這件事情,主動的去做所有的選擇?如果你主動,你會一直一直主動。如果你被動,就會一直一直被動。

主動是什麼?

主動就是不要臉,不放棄,不怕輸,就是這樣子。尤其女生特別怕被拒絕,基本上都會處在被動的狀態,不管是被男生追,還是在生活中被照顧。所以我們女生可能很難去主動選擇一些事情,但是主動才是人生中的戰鬥機。

我舉一個自己的小例子,新入職的時候,我在職場中非常的受挫,所在的部門領導是一個特別,當然現在回想起來很好,嚴苛的領導。其實嚴苛是好事,但是他嚴苛到已經開始進行人格侮辱了,經常對下屬的智商進行懷疑。做小朋友的時候,相對來說還不夠堅強,天天被人格侮辱,還要加上被懷疑智商,我就覺得人生無望。

那怎麼辦呢?我也不能辭職,剛剛跳槽才沒多久。

我就四處觀察,發現其他組有一個需求,正在比稿,恰恰是我擅長的工作,他們組人很少,專案沒下來前也沒有招人的名額。

我就主動問他們,你們組是去要比稿嗎?

他們說,是啊!

你們組比稿是不是需要寫策略?

對啊。

那我能不能幫你們寫策略,就一個條件。如果你們成功了,就把我招進你們的部門。

他們老大一口答應說,沒問題。

於是,我就白天給那個罵人的老闆工作,晚上給這個需要我的老闆加班。就這麼堅持了小半個月,我記得比稿當天熬了一宿睡在辦公室,一早趕回家洗了澡再去提案,精神抖擻有如神助,一舉拿下客戶,當天我就辦了部門轉換的手續,然後開始受到新領導的重視。

這就是主動贏來的選擇。如果當時我不是那麼主動的去厚臉皮跟那個組的領導說你是不是需要人,我可能就會被一直罵,罵到可能得抑鬱症然後轉行。

職場裡,最容易讓我們原地踏步的2個誤區

第一,不要怕挨駡,好過被遺忘。

辦公室裡老闆經常罵男生,但很少罵女生,包括我都會多罵男生,少罵女生,因為女生一哭很嚇人,一直哭,你也不能哄她,也不知道她要幹嘛,很焦慮。男生罵不哭,男生頂多跟你翻臉,起碼比哭強。

男性領導或女性領導都怕給女性壓力。因為覺得女性抗壓能力沒那麼強,擔心萬一罵哭了,萬一崩潰了,搞得場面難看很難收拾。所以不自覺的也不太會給特別艱難的任務,但是如果你一直被怕挨駡而不做出任何主動選擇,你就會被老闆遺忘。而在職場中被遺忘是一個比挨駡還要殘酷的事情。

第二,比起人人都喜歡你,你更需要人人尊重你

通常來說,女生怕跟別人起衝突。能不犯事就不犯事,能不出事不出事,但是在職場,你不需要別人喜歡你,你只需要別人尊重你。

甚至當別人越發喜歡你的時候,你要警惕,這種喜歡可能會扼殺你。因為你被別人喜歡,就意味著你是一個好人,你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好人,而好人不能夠要求給別人下拌,不能高標準的去罵別人,不能給別人更嚴苛的指責。你就成了一個人設。所以不要當人人都喜歡的好人,在職場好人出不了頭。

我們要做一個有能力被別人尊重的人。當時董明珠被格力轟下臺的時候,很多人吐槽說那個老太太這麼凶,你看被格力給貶職了吧?女人不能太強勢,女人太強勢就遭天譴,就肯定不招人待見,最後孤苦伶仃的一個人。

於是我就寫了篇文章,題目就是比起人人都喜歡你,你更需要人人尊重你。說實話,我是非常非常佩服董明珠這位女企業家,她的強勢,她的果敢,她的雷厲風行,甚至她的不近人情,正是她鋼鐵一般的性格,讓格力二十五年來一步步成為世界中的中國製造的明星,成為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事實上,她也不是那種不近人情的人。我曾經看過一個節目,主持人講,他曾經無意中在機場看到董明珠跟她下屬一起聊天,特別開心的聊他們要去哪裡養老。他說如果一個下屬或者一群下屬跟一個老闆在討論在哪養老,而且很開心很投入的聊養老的時候,他肯定不會覺得這老闆是個母老虎,一定是很和諧,可以一起奮戰的團隊,才會有這樣的一個感情,才會想到一起去養老。

兩個月後,王健林出手相助讓她重新實現造車的夢想。有人問王健林,你為什麼幫她?這個萬達老總說了一句話,五個億而已,我相信她。這個相信是怎麼相信的?不是因為喜歡她,是因為尊重她,尊重她作為一個女企業家,在二十五年間把格力一步步做到今天。她有能力讓別人尊重她。

所以女生千萬不要討好任何人,不要嘗試讓別人貼上一個好人標籤,你要做一個被尊重的有能力的職場女性,而不是討 人喜歡的洋娃娃。

很多人會經常說,我是一個非常善於打雞血的人,所以也有一個稱呼,說我是雞血女王。職場壓力這麼大,如果不給自己一點雞血,很難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雞血的本質其實是熱愛。如果你真的熱愛這個行業,我相信你就會發光發彩,你就會自己打雞血。但是如果你不熱愛這個行業,你覺得這只是你一個糊口的飯碗,那我勸你儘早改行,越快越好,因為這是一個吃人的行業,越早出來越好,要不然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了。

但如果你熱愛這個行業,請一定要堅持到底,這個行業會比任何行業都讓你成長得更快,你也會在這行業中會累積一些你想不到的所謂的名譽、財富、朋友、資源,就像今天我們一樣,在饅頭這個地方跟大家分享所有東西。

我希望大家能夠一直持續到熱愛這個專業,把自己的品牌做得好,把自己公司或客戶的品牌做好,把中國的品牌做好,同時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謝謝。

END

——

你知道策略應該怎麼去撰寫,你知道文案哪一句它能打動人心,你知道客戶怎麼能搞得定。這些技能可能你不是最好的,但是作為領導,作為管理者,你一定要是平衡的。

哪些優秀的品牌行銷人,都做好了這3點

第一,專業。

我們這個行業到底什麼算專業,特別不好被界定。因為我們不像IT,不像產品,不像其他工種,它的專業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像醫生他可以每年去考證,從實習醫師到主任醫師,他會不斷的考級。我們這個行業是沒有什麼所謂的專業行業標準的。所以你是不是專業這件事情很難說。而且現在很多時候當你覺得自己很專業的時候,你的客戶不認同,你的老闆不認同,你就會很沮喪。

做品牌這麼多年,我也踩過很多坑。總結了出了一些判定是否專業的標準。

(1)你有沒有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結果為導向倒推去思考。專業最終是為解決問題服務的,就好像醫生看病,你說你專業好,那你能不能看好別人看不好的疑難雜症?品牌行業也是一樣,你能不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做研究的時候你的洞察能找到更准,寫策略時你的邏輯比別人更順,出文案時你寫的既符合品牌又打動人心,你就是專業上的高手。

(2)你有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今天是週末,這麼好的天,很多人不去玩耍,不去跟朋友約會,不去大吃一頓,而是聽這幾個老師分享,我覺得大家都是一個渴望追求專業,想要不斷提升的人。

也許今天我們的某一句話,某一個想法也許打動了你,或者啟發了你。這個想法或啟發,就像一條線索一樣不斷的推及開去,不斷地蔓延開來,可能最後就會讓我們的專業有所提升。但它是一個非常緩慢的,看不到摸不著的過程。如果你能自己保持這個弦,不斷的上下求索,主動去提升專業能力,笑到最後的一定是你。

如何讓自己更專業呢?

我特別建議大家做一個自己的case bank(案例庫),在你找不到靈感的時候,拿出來翻一翻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就是隨身有一個筆記本,或者是你的手機備忘錄,看到有趣的任何的東西都記下來,因為品牌重在邏輯推理,但勝在創意表達。所以我們都講consumer insight,所謂的洞察就是來自於你對生活的敏銳度有多高。如果你是一個生活敏感度很高的人,你就會比常人更加具備有洞察的能力,所以我經常說去生活去感受去盡情的享受,這才是品牌行銷人能夠特別特別明目張膽的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

平時我經常鼓勵我們的同事,說如果你看到好的展覽演出,看到任何好的表演,你可以請假跟我說我要去,我要去感受。尤其當你在辦公室坐著沒有感受的時候,你不妨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北京有什麼樣新鮮事情發生。展覽、話劇、演出,都是非常直觀的感受。

當然,看書也非常非常重要。把一本經典的書認真的讀十遍五遍,勝過你聽所有的課。很多書雖然很老,但它恰恰是經典的書。但是同時現在一些新興的書我們也要看,我們也要知道新的概念興起,哪些新的理論在蓬勃的發展。

第二,職業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很職業,但職業是不是在點上?這個需要好好思考一番。

什麼叫職業在點上?

我舉一個最基本的現象。有多少人會在開會的時候主動的把所有可能你聽到的一些不知道的東西第一時間去記錄,並且去百度或者是穀歌搜索瞭解?有很多人不會這麼去做。他聽到了,他看到了,然後呢?就沒有下文了。

上課的時候,有些基礎的知識點我們的學員會主動去問,但是這個知識點找百度一查就能查到。看上去是主動,其實是不夠職業。

怎麼才算職業呢?

(1)你有沒有把所有東西及時性的回饋,及時性的去查漏補缺。

這是一種特別需要在廣告公關,或者是整個品牌行業中打磨的素質。

(2)把一件事做到透。

沒有人要求的時候也做到最好。當然拒絕問題的方法有一千種,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種,就是堅持不懈的去找到那個方法。這就是職業的第二個表現。

(3)有職業道德。

我們每個公司都來回跑,每個客戶都去做,要恪守我們的職業道德底線,很多東西我們不應該說的就不要說,不應該做的就不要做。

第三,敬業。

大部分人都很敬業。但敬業要敬在點上。這是我經常說的。大家的敬業和努力和勤懇,是要有結果導向的。

沒有老闆會心疼你加班。真的,老闆心疼加班都是假的,心疼加班產生的加班費才是真的,老闆只看你有沒有給公司帶來所謂的利益。所以我們的敬業要敬在點上,敬在我們能不能把結果真的最快的輸出。

我曾經在我們辦公室說過特別殘忍的話。你熬夜加班在辦公室,作為朋友,我很心疼你,請你注意身體。但作為老闆,我要反過來要問你一句,你為什麼要這麼晚熬夜加班,你白天幹嘛去了,你這一星期幹嘛去了?你有沒有提前做好準備,你有沒有想到最高效的工作方式?你為什麼非要熬夜加班呢?

在我看來,這個工作我給你一星期時間。你一星期時間沒有去思考它所有的可能性,你非要在最後兩天時間熬夜加班。這件事情我不認可,我也不心疼。沒有一個老大是希望團隊這麼工作的。

敬業不是在於你的態度,而是在於你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

刻意訓練這3個思維,會讓你在職場中走更遠

一、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是什麼?戰略思維就是從頂層設計開始,你想問題的時候有沒有從最高層開始思考,有沒有站在你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站在你客戶老闆的角度想問題。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的客戶說,今天清明節,我要追個熱點。你是不是直接拿到這個項目就開始做?你有沒有想過,你們的品牌、定位會不會跟這個熱點不相關,會不會這件事做完之後對我們的品牌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會有損害。這件事情我們做了是不是有意義,有價值。

我們用我們的邏輯思維,用品牌的價值體系去跟他撕逼,而不是用我們的創意表現去和他們撕,那是撕不過他們的。

你如果站在一個高層角度去思考,用戰略思維去說服他,也許很多錯誤就都會避免了,因為很多事情你都不用去做了。你要站在一個更頂層的角度告訴你的客戶,告訴你老闆,這件事情在整個品牌建設中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我們可以加班加點做所有的工作,但是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品牌更好嗎?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我們的品牌建設得更加完善嗎?

第二,商業思維。

商業思維是什麼?商業思維就是我們做的所有工作,不管是甲方還是乙方,為了是什麼?為了是做品牌。品牌是為了做什麼?做商業發展的助推器。品牌不是獨立存在的,行銷不是獨立存在,他們都是為了推動商業更好的發展。

所以我們做品牌行銷活動不是為了做而做。我們做品牌形象也不是為了做而做。我們是為了怎麼把它當成一個最好的商業工具,為整個商業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作為一個外行,想去做一個客戶的品牌行銷人員,至少要熟悉這個行業所有的東西。所以像一些行業壁壘比較深的,醫療、汽車、金融,他們都會要求你有三五年的經驗。就算做快消類的你也要瞭解它背後的商業邏輯。因為只有全方面的瞭解你所服務品牌背後的商業邏輯,你才可以更好的為企業創造價值。

第三,男性思維。

過於女性化,特別容易陷入一種所謂的自怨自艾情緒,說白了就是怨婦思維。覺得我都這麼辛苦了,怎麼你都還這麼著對我呢?

我曾經有一個同事,有次加班,一連加了三天,很辛苦。這個項目結果還不是很滿意,後來她跟我彙報,我問你怎麼沒把這事做好呢。她說我加了三天班了,你都不問我今天辛不辛苦,就直接問我結果,太沒人情味了吧。我說當然了,難道你希望我怎麼著?

私下我們是朋友,你當我是你的大姐姐和我撒個嬌都沒關係,但是這是工作,我不會關心你累不累,我只關心結果,這是作為團隊老大要關心的事情。如果你因為我沒有關心你的累不累,渴不渴,而去作為一個藉口認為你項目沒做好是應該的話,那我覺得你在職場上是活不下去的。

在職場裡,有哪些女性獨有的性別優勢?

如何善用女性的性別優勢?即細韌美。

細就是細膩。有研究證明,女生天生是適合做品牌行銷工作的。是因為女生天生細膩敏感的神經,某種意義上來說,品牌最後是做細的。在現在這個時代中,大而全的品牌好像不受歡迎了,小而美的品牌反而會受歡迎。其實小而美、大而全只是一個所謂的分類,重要的是你的品牌具不具備打動人心的能力,這就是考驗“細”的功底

你會發現,特別會撩妹的男生會做品牌,特別會撩漢的女生也會做品牌。我經常和團隊聊天說,問你會談戀愛嗎。如果說不會談。我就會說趕快去談戀啊,不會談戀愛,怎麼做品牌?

為什麼?因為品牌是跟你的用戶談戀愛,行銷也是跟你的用戶去談戀愛。你都不會去談戀愛,都不懂人心,不懂人性,你怎麼做好品牌行銷?

不信你去看,那些會撩漢跟那些會撩妹的男生和女生,有時候未必很聰明很漂亮,但他會幹嘛?他會研究,他會琢磨,他會知道對方要什麼,他會知道怎麼給對方想好東西。細,細到一個所謂的真正能夠洞察到人們心理的這種能力。

韌是什麼?韌勁。我們都說女生活得更久,就是說女生比較柔韌有力量。這種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可能到最後能走到更久,能堅持更遠。男生到35歲之前要是在品牌行業中混不出頭的話全轉行了,基本上去其他地了。因為沒奔頭了。女生最後反而能升上去,因為一直堅持到最後,做了十幾年二十幾年,最後也成了大boss。

當然我不是讓大家苦熬,而是想說你怎麼讓自己能夠更加有韌勁的生長。因為這個行業太需要抗壓能力了。我經常說在品牌行銷行業中做過的人,再去其他行業很容易出成績。因為我們特別抗壓,特別抗打擊。跟其他的行業相比,我們簡直太經折騰了。

人在江湖飄,能有色相賣,還是要賣賣色相的,不分男女。

無論品牌諮詢、廣告公關、市場推廣,所有行業中我們是幹嘛的?我們是賣知識型服務。那誰來賣這個聽上去很飄忽的東西?是我們自己,我們就是這個載體。

你買任何的東西,你是不是要找那個比較美的東西?我們也一樣。我們不用非像李冰冰,不用非像黃曉明那麼漂亮,但是我們要得體,我們要整潔。

以前在外企經常會說你要neat,你要看上去looks smart。老闆、客戶在挑人的時候,他也會挑這種人。經常面試你會聽到,這個人不夠smart,就算了吧。以前我還特地去問老闆,什麼叫長得smart。老闆說長得smart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如果不夠smart是絕對做不好我們這行。我總結一下smart就是你能不能得體的表現自己,這個得體不只是著裝,還有你的表達能力,處事態度,你整體所有的外在行為舉止和氣場。

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沒做不可替代的哪一個

我們這個行業中有很多東西是相通的,有時候沒什麼不可替代性,所以說不能跟自己死磕,而是要善於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其實,這個行業有很多細分的崗位。找到自己的長板做適合自己的事沒那麼難。

所謂長板一定要長,才有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焦點。我建議大家抽一天時間,認真思考什麼是你的最大的特長,什麼是你能夠信手拈來,比別人做得更加不費吹灰之力,還比別人做得好的事情。還有記得向周圍人做下求證,如果確認屬實,那可能就是你的生命中的閃光點,一定要發揮出來。

如果我們能把對客戶的理解,行業的思考等這些分析維度都用到自己身上,我們都會成為一個特別牛逼的品牌。

譬如厚臉皮舉我為例,可能我並不是最好的那一個,但我發現我是做戰略裡面那個最有創意的人,是所有品牌創意中最懂戰略的人,因為我跨行跨了三個行業,從諮詢到公關到廣告,我全做了,也許每一個都沒有做得那麼的極致,但相對來說,我能把三個打通了也是我的特長。我可以知道,廣告公司、公關公司他們的運作規律,我也知道戰略公司如何思考整體格局,然後去部署他們之間的角色分配,得,這是不是我的品牌定位機會點?

踮起腳尖,學會選擇。

踮起腳尖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你要跳著腳去選擇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當下很痛苦很折磨你,甚至可能看起來是一個你認為很大的挑戰。但是你一定要踮起腳尖來,堅持去夠。

選擇也是一種能力。在選擇的過程中,不到30歲的時候,不要選擇薪水最高的那一個,而是選擇如何讓你更值錢的那一個。在賺錢和值錢的兩個維度中,你一定要想一想你的行業發展趨勢,還有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哪一個選擇讓你更值錢。

我周圍有很多同齡朋友,在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就從大公司跳去了一家小公司,當什麼?當總監。在我們都是普通職員的時候他當了總監。都覺得他好棒,我們都掙幾千,他掙一萬五,好牛啊,太開心了。但是三年過去了,五年過去了,我們都成為了總監,我們都繼續在外企做到比較好的工作,薪水也上去了的時候,他仍然在小公司做總監,薪水基本沒怎麼變,也沒有更好的可能了。這就是選擇的失誤。

所以在你還在成長的時候,過早的放棄了累積,而是跳到到一個相對看起來更佳的平臺,當時可能翻幾倍薪水很爽,但那個平臺在損耗你所有的能量,消耗你所有的知識儲備,而且不能給你更好的空間,等到你被消耗完的那一天,你就不值錢了。

人最怕不值錢。人不值錢就無法來賺錢。所以我們在選擇中要選擇那些讓我們最值錢的事情,這個選擇一定要踮起腳尖去選擇,而不是平視去選擇。

這4個關鍵字,讓我受益匪淺

再來講一下,對我影響很大的4個關鍵字。沉澱、反覆運算,跨界,終身學習。

沉澱就是複盤

每一次做完一個項目都要複盤,然後把錯誤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因為我們一定會忘記自己犯的錯誤。永遠人是會習慣性的犯一些常識性的,或者是常規性的錯誤。

反覆運算

不光迭自己知識的代,還要迭你在其他地方去學到的東西。不要守在舊的經驗中不起來,有時候經驗這東西是坑人的,傳統媒介好用的招,放在新媒體裡就是思路一條,你不主動革自己的命,就等著別人來抄你的家。

跨界

跨界是跟不同領域的人交流溝通,有可能讓你知道不一樣的東西。我發現我所有的政策知識都好像來自於我在民政局工作的閨蜜。你會發現,她看事情的角度跟我看事情的角度完全不一樣。我的朋友圈跟她的朋友圈完全不一樣。

做品牌的人的圈子其實看似很廣,但實際很小,都是我們這幫人。你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所有我們刷出去的廣告,你通過我們的圈刷的都十萬+,一百萬+了。

你換一個領域的人去看一看,毫無動靜,都不知道你在幹嘛。所以我們不能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最好有一兩個能夠深交的朋友,在你完全不熟悉的領域中生活著。你們像兩個平行世界,可以交錯,然後把他那個世界的經驗知識搬到我們這邊來,也許對品牌有幫助。

終身學習

我們永遠在學習。你越老,可能你的經驗越不值錢。你越老,可能大家越覺得你曾經的這些成就都不能再拷貝複製,在這個行業,未必老就是好事,反而老會有很大的一個危機感。

我經常跟我們同事聊天,他們90後聊的一些詞我就聽不懂,立即去查,因為我怕被他們嘲笑,說我是老阿姨。前不久,我一個朋友做到媒體集團老大,說還要和他的女兒請教a站b站怎麼玩。

面對苦逼的工作,我們應該保持哪3種健康心態?

首先是Be Strong

要有被利用的價值。

我們必須要慶倖自己有被利用的價值。就像看《甄嬛傳》一樣,能活下來的都是能被利用的,不被利用就死了。如何被人利用,職場上就是要有專業技能,basic skill,這個技能是要杠杠的。

第二,Be Positive

一定要積極積極再積極。女生經常心情好特別積極,心情不好特別消極。陽光了就明媚,下雨了就陰沉。這是不對的,隨時保持積極才是正經事。

李敖有一句話說得非常棒。他說沒有人天生樂觀,沒有人天生堅強,所以要把樂觀跟堅強養成習慣,刻在你的骨子裡,你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

第三,Be Proactive,主動

主動是人生中的戰鬥機。你有沒有主動去給老闆拿過案子,主動去申請調換過部門,主動去向客戶加碼說我要做這件事情,主動的去做所有的選擇?如果你主動,你會一直一直主動。如果你被動,就會一直一直被動。

主動是什麼?

主動就是不要臉,不放棄,不怕輸,就是這樣子。尤其女生特別怕被拒絕,基本上都會處在被動的狀態,不管是被男生追,還是在生活中被照顧。所以我們女生可能很難去主動選擇一些事情,但是主動才是人生中的戰鬥機。

我舉一個自己的小例子,新入職的時候,我在職場中非常的受挫,所在的部門領導是一個特別,當然現在回想起來很好,嚴苛的領導。其實嚴苛是好事,但是他嚴苛到已經開始進行人格侮辱了,經常對下屬的智商進行懷疑。做小朋友的時候,相對來說還不夠堅強,天天被人格侮辱,還要加上被懷疑智商,我就覺得人生無望。

那怎麼辦呢?我也不能辭職,剛剛跳槽才沒多久。

我就四處觀察,發現其他組有一個需求,正在比稿,恰恰是我擅長的工作,他們組人很少,專案沒下來前也沒有招人的名額。

我就主動問他們,你們組是去要比稿嗎?

他們說,是啊!

你們組比稿是不是需要寫策略?

對啊。

那我能不能幫你們寫策略,就一個條件。如果你們成功了,就把我招進你們的部門。

他們老大一口答應說,沒問題。

於是,我就白天給那個罵人的老闆工作,晚上給這個需要我的老闆加班。就這麼堅持了小半個月,我記得比稿當天熬了一宿睡在辦公室,一早趕回家洗了澡再去提案,精神抖擻有如神助,一舉拿下客戶,當天我就辦了部門轉換的手續,然後開始受到新領導的重視。

這就是主動贏來的選擇。如果當時我不是那麼主動的去厚臉皮跟那個組的領導說你是不是需要人,我可能就會被一直罵,罵到可能得抑鬱症然後轉行。

職場裡,最容易讓我們原地踏步的2個誤區

第一,不要怕挨駡,好過被遺忘。

辦公室裡老闆經常罵男生,但很少罵女生,包括我都會多罵男生,少罵女生,因為女生一哭很嚇人,一直哭,你也不能哄她,也不知道她要幹嘛,很焦慮。男生罵不哭,男生頂多跟你翻臉,起碼比哭強。

男性領導或女性領導都怕給女性壓力。因為覺得女性抗壓能力沒那麼強,擔心萬一罵哭了,萬一崩潰了,搞得場面難看很難收拾。所以不自覺的也不太會給特別艱難的任務,但是如果你一直被怕挨駡而不做出任何主動選擇,你就會被老闆遺忘。而在職場中被遺忘是一個比挨駡還要殘酷的事情。

第二,比起人人都喜歡你,你更需要人人尊重你

通常來說,女生怕跟別人起衝突。能不犯事就不犯事,能不出事不出事,但是在職場,你不需要別人喜歡你,你只需要別人尊重你。

甚至當別人越發喜歡你的時候,你要警惕,這種喜歡可能會扼殺你。因為你被別人喜歡,就意味著你是一個好人,你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好人,而好人不能夠要求給別人下拌,不能高標準的去罵別人,不能給別人更嚴苛的指責。你就成了一個人設。所以不要當人人都喜歡的好人,在職場好人出不了頭。

我們要做一個有能力被別人尊重的人。當時董明珠被格力轟下臺的時候,很多人吐槽說那個老太太這麼凶,你看被格力給貶職了吧?女人不能太強勢,女人太強勢就遭天譴,就肯定不招人待見,最後孤苦伶仃的一個人。

於是我就寫了篇文章,題目就是比起人人都喜歡你,你更需要人人尊重你。說實話,我是非常非常佩服董明珠這位女企業家,她的強勢,她的果敢,她的雷厲風行,甚至她的不近人情,正是她鋼鐵一般的性格,讓格力二十五年來一步步成為世界中的中國製造的明星,成為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事實上,她也不是那種不近人情的人。我曾經看過一個節目,主持人講,他曾經無意中在機場看到董明珠跟她下屬一起聊天,特別開心的聊他們要去哪裡養老。他說如果一個下屬或者一群下屬跟一個老闆在討論在哪養老,而且很開心很投入的聊養老的時候,他肯定不會覺得這老闆是個母老虎,一定是很和諧,可以一起奮戰的團隊,才會有這樣的一個感情,才會想到一起去養老。

兩個月後,王健林出手相助讓她重新實現造車的夢想。有人問王健林,你為什麼幫她?這個萬達老總說了一句話,五個億而已,我相信她。這個相信是怎麼相信的?不是因為喜歡她,是因為尊重她,尊重她作為一個女企業家,在二十五年間把格力一步步做到今天。她有能力讓別人尊重她。

所以女生千萬不要討好任何人,不要嘗試讓別人貼上一個好人標籤,你要做一個被尊重的有能力的職場女性,而不是討 人喜歡的洋娃娃。

很多人會經常說,我是一個非常善於打雞血的人,所以也有一個稱呼,說我是雞血女王。職場壓力這麼大,如果不給自己一點雞血,很難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雞血的本質其實是熱愛。如果你真的熱愛這個行業,我相信你就會發光發彩,你就會自己打雞血。但是如果你不熱愛這個行業,你覺得這只是你一個糊口的飯碗,那我勸你儘早改行,越快越好,因為這是一個吃人的行業,越早出來越好,要不然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了。

但如果你熱愛這個行業,請一定要堅持到底,這個行業會比任何行業都讓你成長得更快,你也會在這行業中會累積一些你想不到的所謂的名譽、財富、朋友、資源,就像今天我們一樣,在饅頭這個地方跟大家分享所有東西。

我希望大家能夠一直持續到熱愛這個專業,把自己的品牌做得好,把自己公司或客戶的品牌做好,把中國的品牌做好,同時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謝謝。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