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對農民來說新零售和農業供給側改革是一回事

馬雲提出的新零售無論怎樣包裝,其實質是消費者不再簡單地以價格為唯一衡量,而是更加重視品質。對,提高品質是零售的發展趨勢。過去大家為了省錢不惜花費時間去到較遠的大賣場,

在龐大的大賣場裡採購商品,再排一會兒隊買單,目的就是省錢,而現在遍佈街頭的小店則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當然價格就會比大賣場貴,畢竟銷量較少成本比大賣場更高。

對於農民來說,新零售的變革就是消費者更加重視品質。比如同樣是西瓜,不甜的西瓜就賣不上價,個頭太大的西瓜也不好賣,而那些各方面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西瓜則可以賣高價。

前些年黑龍江的大貨車開到廣東四會去收購砂糖桔,就因為四會砂糖桔特別甜,是春節期間待客和犒勞自己的佳果,這兩年全國各地的客商以5到10元的高價到四川丹棱收購不知火(醜柑),那是因為不知火甜中帶一點酸的味道符合大眾口味。剛才說了,新零售的變革就是消費者更加重視品質,對於水果來說,外觀不是特別重要,口味才是品質的第一要素。

農業供給側改革簡單地說就是農產品的生產不再簡單追求產量而是追求品質。

大米以綠色無污染為基本要求,如果是重金屬超標的“鎘大米”產量再高也沒用,農民要是種出重金屬超標的蔬菜甚至會被處罰,誰不重視這些轉變誰就要吃虧。

當然,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產量也相關,比如獼猴桃和大櫻桃就是例子,前些年農民把紅心獼猴桃賣收購商可以到20元,大櫻桃更是超過30元,很多種得早得農民蓋了樓房買了汽車,

生活水準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隨著大家一哄而上,獼猴桃和大櫻桃價格開始下降,估計以後還會下降,一旦發生爛市可能會使一批後來進入這些產業的農民帶來滅頂之災。

大櫻桃滯銷

所以,現在的農民不能再像過去一樣,

需要思考銷售,需要預判行情,需要提高技術以提高農產品品質。再將來,農業是一個賺錢的行業,也是一個技術含量高的行業。估計這一變化還需要10-30年,在這一過程中站得先機的農民將會成為成功者,而失去機遇的農民就那啥,說了怕過不了審稿關。

要想拜託虧損,發展品牌與特色產品是一條路,但這條不容易走過來,但一旦走過來就好了,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在嘗試,

其前景還需要時間來證實。

總之,希望農民朋友不要只管種地,而要多花心思去思考,做好決策避免損失。這世上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也包括農民,具體的秘訣也不會有人告訴你,只有靠自己去探索,但方向選擇卻是第一關鍵,方向錯了一切都是白搭。馬雲說:你今天做不好改變明天就滅亡,對於農民來說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