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海經》中三個起死回生的奇異事件,巫術竟然是道教的起源!

山海經的成書時間大概是漢代初中期,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在山海經中有很多描述起死回生的故事,其中比較著名有下面三個故事。

1.六巫復活“窫窳”[yà yǔ]

《山海經·海內西經》中描述了人首蛇身的“貳負”,他是古代跑的最快的神,十分喜歡殺戮。有一天,貳負受了二十八星宿之一“危”(鳥首人身)的挑唆,合夥謀殺了窫窳。窫窳是燭龍的兒子,他本性善良,和父親一樣都是人首蛇身,與貳負是同族。

貳負

貳負殺害窫窳的事情被天帝知道了,

他十分震怒,認為貳負同族相殘,犯上作亂,重罰了貳負,將他變成了一具乾屍,並且將他反綁著雙手,用腳鐐鎖在了疏屬山,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綏德縣境內。又因同情燭龍喪子,便命令手下的六位巫師用不死藥救活了窫窳。

誰知復活之後的窫窳神智迷亂,掙脫之間掉進了昆侖山下的弱水中,變成了龍首牛身,人臉馬足的怪物,叫聲如嬰兒啼哭,並且開始喜好吃人。後來窫窳在十日並出的時候,跑到陸地上殘食百姓,最終被後羿所射殺。

而最神奇的當屬那六位巫師,讓我們好奇的是,

他們究竟用了什麼不死之藥,能把一個死人復活,而六位巫師背後的神秘的巫師國,也令人驚歎不已。

魯迅曾經就說過《山海經》可以堪稱是古代的一本巫書,這個以後我們再表。

2.墓室“復活”的宮女

《山海經·海內西經》中還曾提到過,曹魏時有人發掘了古周靈王的墓塚,發現了當時一同殉葬的女子,竟然在數百年間身體與容貌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發現後數日竟然又活了過來,

過了幾個月還能開口說話,如同當年殉葬時二十來歲年紀一般。

此事發生時,正值郭太后掌權。消息傳遞到京城後,郭太后十分感興趣,就將她帶到了京城養在了身邊,一直都陪伴著郭太后左右。過了十餘年,太后駕崩後,此女子因為過於哀傷,

一年後也隨郭太后而去。

3.死而復生的“魚婦”

《山海經·海內南經》中記載了關於一種鮫人,它人頭魚身,長著四隻腳的魚,其實,這裡的人魚應該就是現在的娃娃魚。

《山海經·北山經》也記載了他的特徵:四足,除了聲音又是一貫的嬰兒啼哭聲之外,據說吃了它的肉還可以治療癡呆症。它的魚油做蠟燭,可以做成長明燈,可以燃燒很久而不滅,是不是密度太大的緣故呢?後來鮫人的形象傳到了日本,成為人魚最原始的特徵。記得有一部日本的動畫片《人魚之森》,就講述了一群老太婆吃了人魚變年輕的故事。

《山海經·大荒西經》還提到一種“魚婦”,具有死而復生的神力。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蘇。”

魚婦的這種死後復蘇的狀態,其實就是娃娃魚的冬眠習性在古人眼裡的反映。

在古代人的眼裡,很難理解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現象,所以在他們的描述看來,很多正常物種的生理現象被他們當作是神奇的復活之術。

而對於我們來說,那時的很多事情現代人也是無法理解的,尤其是對於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所以,古人都不曾盲目否定的事實,我們現代人也不能因為科學無法解釋,而去盲目否認他們的存在,這樣我們才能在迷霧散去的時候,不被我們的無知所打敗。

它的魚油做蠟燭,可以做成長明燈,可以燃燒很久而不滅,是不是密度太大的緣故呢?後來鮫人的形象傳到了日本,成為人魚最原始的特徵。記得有一部日本的動畫片《人魚之森》,就講述了一群老太婆吃了人魚變年輕的故事。

《山海經·大荒西經》還提到一種“魚婦”,具有死而復生的神力。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蘇。”

魚婦的這種死後復蘇的狀態,其實就是娃娃魚的冬眠習性在古人眼裡的反映。

在古代人的眼裡,很難理解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現象,所以在他們的描述看來,很多正常物種的生理現象被他們當作是神奇的復活之術。

而對於我們來說,那時的很多事情現代人也是無法理解的,尤其是對於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所以,古人都不曾盲目否定的事實,我們現代人也不能因為科學無法解釋,而去盲目否認他們的存在,這樣我們才能在迷霧散去的時候,不被我們的無知所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