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股網談寡頭: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在哪裡

從去年以來,創業圈和投資圈就有一種聲音認為創業越來越難了,雖然“小風口”不斷,但“大機會”越來越少,關於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論調甚囂塵土,那麼外界環境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新的機會將出現在哪裡呢?在本文中,

經股網的股權專家,將從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出發,依據多年股改經驗和股權激勵知識,結合實際案例,為各位深入分析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在哪裡。經股網是一家以股權為核心內容的“企業家股權門戶”網站。在這裡,企業家可以實現股權激勵諮詢,進行股權激勵培訓,學習到股權激勵課程,通過系統性的學習,
成就行業寡頭的夢想。

無論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商業模式從本質上講可以分成兩大類,管道模式和品牌模式,對應於互聯網行業就是平臺和IP。管道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擁有能夠touch到使用者的四通八達的網路通路,品牌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擁有能夠佔據用戶心智的強大IP並且可以全平臺運營,

這裡的用戶既可以是B端也可以是C端。

在互聯網剛剛興起的初期,幾乎所有的生意、所有的流量都線上下,這時候互聯網橫空出世,線上上這部分新建了一條touch到用戶的管道。這條通路曾經是蠻荒之地,而且具備很強的網路效應,邊際成本遞減,於是很容易形成指數型增長、達到壟斷,這就是VC為什麼喜歡投資互聯網行業的原因。

而互聯網的價值鏈和傳統行業的產業鏈是相互區隔的,傳統行業很難轉型成功,於是就有了互聯網“顛覆”傳統行業之說。

而當下發生的變化是什麼呢?很多人說“線上流量紅利消失了”,就是因為線上這條管道通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到現在又形成了新的壟斷,這個時候產生的新應用就要從那些已經形成的平臺裡面“搶”流量了。

時下之困

按照經濟學的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隨著90後、95後消費群體的崛起,價值取向和興趣取向越來越小眾化、個性化,這時很難再出現以前那種大眾明星和大眾品牌了,消費者的注意力被不同的網紅或者有調性的小品牌吸引了,這是品牌和IP的碎片化。

過去互聯網的投資邏輯在於兩點,

一是指數型增長,二是形成壟斷。如果去尋找線下流量機會,無論是共用單車、充電寶還是迷你KTV,都取決於線下資產鋪設的數量和資產的周轉率,這兩項都是有上限的,增長速度很難達到指數級水準。這和滴滴、Uber、Airbnb的模式不同,它們是通過網路連接閒置資源,供給是原本已經存在的,而這種模式需要自己不斷鋪新的資產以提高供給。

最重要的是鋪的過程中需要給管道支付很高的入駐場地費,而滴滴模式是沒有這部分成本的,從本質上說是因為能直接觸及用戶的線下管道是掌握在別人手中的,要想利用別人的通路和流量就得支付“通道費”。共用單車之所以普及速度很快,就是因為暫時不需要支付停放費,如果以後需要向政府支付“路權”相關的費用或限定停放區域的話,還是會有這部分成本的。

互聯網最終形成壟斷是通過兩條途徑,一是自己融到很多錢,燒錢把別人耗死,二是用錢把別人買斷,收購合併。因為上文所分析的原因,在目前的情況下想達到壟斷變得更難了,反而更有可能的是形成區域性壟斷。

結合以上兩方面分析,一方面大平臺、大IP的機會變少了,另一方面形成壟斷的過程變難了,這就是時下創業和投資變得越來越難的原因。

詩和遠方

當我們去分析商業的動因時,我們會發現創業的機會無非存在於兩點:save time和kill time。當我們把大量的線下資料線上化以後,我們利用各種智慧化的應用幫助人們去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這是save time,而當人們有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以後,就需要各種有趣的文化創意內容來滿足精神需求,這是kill time。

很多人問目前在BAT這三座大山的“壓迫”下還有沒有創業機會了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且看看今日頭條是怎麼崛起的。

從形式上分析,百度過去提供的資訊獲取方式是“人找資訊”的搜索形態,而今日頭條採用的“資訊找人”的feed流形態,其背後的強大支撐是基於機器學習的智慧演算法,最終資訊流廣告成了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廣告形態。

所以說巨頭的壟斷也並非牢不可破,關鍵是找到那個撬動杠杆的支點。

我們再來看看人工智慧會帶來哪些價值呢?它為什麼會令人們如此興奮呢?

它除了能帶來知識工作自動化之外,還能帶來新的流量入口價值和商業模式。當語音辨識和語義理解技術逐漸成熟以後,巨頭們紛紛佈局語音助手,蘋果的Siri、穀歌的Assistant、微軟的Cortana、亞馬遜的Alexa,國內的BAT和科大訊飛也都在投入這方面的研發,一時間令人眼花繚亂。

究其原因就在於,語音是人機交互的下一代入口,語言是人類交流中最常用的表達形式,一旦機器可以理解人類的語言,在未來的智慧終端機上就能順暢地執行命令或調用其他服務滿足人類的需求,於是語音就成了最大的流量入口,或者說是主應用,其他所有應用都是附屬于它的次級應用,這個入口的價值空間是巨大的。

對於電商的流量入口,開始大家直接在淘寶、天貓上購物,後來美麗說、蘑菇街等導購平臺受到90後群體的青睞,成為嵌入電商決策鏈的一個導流環節,再往後發展電商的入口會更加多元化,當圖像識別、語音辨識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無論線上上還是線下,人們看到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時都可以通過圖片、視頻、語音搜索直達購買連結,方便快捷且觸手可得。

再來說說未來社交的形態,當用戶畫像達到精准和多維程度以後,人工智慧會為我們匹配最適合的社交物件,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也可以讓我們快速找到能夠幫到我們的人。

當然,我們目前還不能馬上看到這些應用的落地,歷史上每一波的技術變革都是從to B開始的,這是目前AI的發展階段,然後才能到to C,to C階段所創造的企業價值要遠遠超越to B。那麼到這裡就結束了嗎?其實這些還遠遠不足以描述真正的未來。

過去幾十年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的最大價值是連接了資訊流、物流、資金流,未來社會最大價值在於產業資源流的連接和合理化配置。

目前超七成的產業資源還沒有實現線上化,只有當它們被資料化以後,人工智慧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將供需進行智慧化匹配,大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我們可以腦洞大開地去暢想一下,未來各行各業,包括金融、醫療、教育、安防、交通等等,都有一個這樣的智慧平臺,那麼這個產業資源配置平臺的價值一定遠遠超越今天的BAT。比如交通產業,未來無人駕駛實現以後,整個國家的交通需要一個這樣的平臺來智慧調配、按需供給,那麼這個平臺會是誰呢?會是滴滴嗎?事實上從今年滴滴發佈的戰略意圖上來看是有這樣的野心的,如果真是滴滴,那它今天的價值仍然是被低估了的。

當然這條路實現起來必定是艱難無比。剛才上文已經分析過,科技創業經歷了純線上的大繁榮、大發展以後,開始向線下滲透,供應鏈、管道成了咽喉要塞,未來還要向產業縱深發展,試想有多少產業資料、產業資源是願意開放的呢?這是在動別人的乳酪,在別人的城池上動土啊!所以說創業進入了“深水區”。

當下是艱難的,未來是美好的,中間的路徑是模糊的。但正是因為有那樣的詩和遠方,未來才值得我們期待。

當前,中國各行各業正處於轉型的過程中,對於眾多民營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希望企業家能夠通過分析學習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在哪裡,而有所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家應儘早培養寡頭思維,運用好股權這一利器,規劃好自己的寡頭路徑。經股網www.jinggukeji.com的專家與時俱進,厚積薄發,面對中國眾多中小企業困境,率先提出“寡頭理論”,為眾多企業提供寡頭戰略諮詢,股權激勵諮詢,説明其規劃寡頭路徑,提高產業集中度,為其實現在行業內迅速做大保駕護航。

而滴滴模式是沒有這部分成本的,從本質上說是因為能直接觸及用戶的線下管道是掌握在別人手中的,要想利用別人的通路和流量就得支付“通道費”。共用單車之所以普及速度很快,就是因為暫時不需要支付停放費,如果以後需要向政府支付“路權”相關的費用或限定停放區域的話,還是會有這部分成本的。

互聯網最終形成壟斷是通過兩條途徑,一是自己融到很多錢,燒錢把別人耗死,二是用錢把別人買斷,收購合併。因為上文所分析的原因,在目前的情況下想達到壟斷變得更難了,反而更有可能的是形成區域性壟斷。

結合以上兩方面分析,一方面大平臺、大IP的機會變少了,另一方面形成壟斷的過程變難了,這就是時下創業和投資變得越來越難的原因。

詩和遠方

當我們去分析商業的動因時,我們會發現創業的機會無非存在於兩點:save time和kill time。當我們把大量的線下資料線上化以後,我們利用各種智慧化的應用幫助人們去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這是save time,而當人們有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以後,就需要各種有趣的文化創意內容來滿足精神需求,這是kill time。

很多人問目前在BAT這三座大山的“壓迫”下還有沒有創業機會了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且看看今日頭條是怎麼崛起的。

從形式上分析,百度過去提供的資訊獲取方式是“人找資訊”的搜索形態,而今日頭條採用的“資訊找人”的feed流形態,其背後的強大支撐是基於機器學習的智慧演算法,最終資訊流廣告成了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廣告形態。

所以說巨頭的壟斷也並非牢不可破,關鍵是找到那個撬動杠杆的支點。

我們再來看看人工智慧會帶來哪些價值呢?它為什麼會令人們如此興奮呢?

它除了能帶來知識工作自動化之外,還能帶來新的流量入口價值和商業模式。當語音辨識和語義理解技術逐漸成熟以後,巨頭們紛紛佈局語音助手,蘋果的Siri、穀歌的Assistant、微軟的Cortana、亞馬遜的Alexa,國內的BAT和科大訊飛也都在投入這方面的研發,一時間令人眼花繚亂。

究其原因就在於,語音是人機交互的下一代入口,語言是人類交流中最常用的表達形式,一旦機器可以理解人類的語言,在未來的智慧終端機上就能順暢地執行命令或調用其他服務滿足人類的需求,於是語音就成了最大的流量入口,或者說是主應用,其他所有應用都是附屬于它的次級應用,這個入口的價值空間是巨大的。

對於電商的流量入口,開始大家直接在淘寶、天貓上購物,後來美麗說、蘑菇街等導購平臺受到90後群體的青睞,成為嵌入電商決策鏈的一個導流環節,再往後發展電商的入口會更加多元化,當圖像識別、語音辨識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無論線上上還是線下,人們看到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時都可以通過圖片、視頻、語音搜索直達購買連結,方便快捷且觸手可得。

再來說說未來社交的形態,當用戶畫像達到精准和多維程度以後,人工智慧會為我們匹配最適合的社交物件,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也可以讓我們快速找到能夠幫到我們的人。

當然,我們目前還不能馬上看到這些應用的落地,歷史上每一波的技術變革都是從to B開始的,這是目前AI的發展階段,然後才能到to C,to C階段所創造的企業價值要遠遠超越to B。那麼到這裡就結束了嗎?其實這些還遠遠不足以描述真正的未來。

過去幾十年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的最大價值是連接了資訊流、物流、資金流,未來社會最大價值在於產業資源流的連接和合理化配置。

目前超七成的產業資源還沒有實現線上化,只有當它們被資料化以後,人工智慧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將供需進行智慧化匹配,大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我們可以腦洞大開地去暢想一下,未來各行各業,包括金融、醫療、教育、安防、交通等等,都有一個這樣的智慧平臺,那麼這個產業資源配置平臺的價值一定遠遠超越今天的BAT。比如交通產業,未來無人駕駛實現以後,整個國家的交通需要一個這樣的平臺來智慧調配、按需供給,那麼這個平臺會是誰呢?會是滴滴嗎?事實上從今年滴滴發佈的戰略意圖上來看是有這樣的野心的,如果真是滴滴,那它今天的價值仍然是被低估了的。

當然這條路實現起來必定是艱難無比。剛才上文已經分析過,科技創業經歷了純線上的大繁榮、大發展以後,開始向線下滲透,供應鏈、管道成了咽喉要塞,未來還要向產業縱深發展,試想有多少產業資料、產業資源是願意開放的呢?這是在動別人的乳酪,在別人的城池上動土啊!所以說創業進入了“深水區”。

當下是艱難的,未來是美好的,中間的路徑是模糊的。但正是因為有那樣的詩和遠方,未來才值得我們期待。

當前,中國各行各業正處於轉型的過程中,對於眾多民營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希望企業家能夠通過分析學習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在哪裡,而有所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家應儘早培養寡頭思維,運用好股權這一利器,規劃好自己的寡頭路徑。經股網www.jinggukeji.com的專家與時俱進,厚積薄發,面對中國眾多中小企業困境,率先提出“寡頭理論”,為眾多企業提供寡頭戰略諮詢,股權激勵諮詢,説明其規劃寡頭路徑,提高產業集中度,為其實現在行業內迅速做大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