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中程彈道導彈曾經很牛但是自廢武功,想追趕中國卻發現太晚了

近些年,中國頻繁亮相了很多不同射程,不同用途的戰術彈道導彈,給人煙花淩亂的感覺。比如大家熟知的東風-21系列中鼎鼎大名的東風-21D,東風-26,東風-15以及東風-16。但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冷戰最高☆禁☆潮時期,美國的中近程戰術導彈也是相當霸氣的,不但種類多,數量大,精度還特別高,尤其是“潘興-II”型中程導彈更是個中翹楚。

“潘興”Ⅱ導彈是第三代地對地戰術導彈,1974年開始研製,1985年裝備部隊,採用慣性制導和雷達地形匹配末制導兩套系統,

命中精度約30米,是當時地對地彈道導彈命中精度最高的一種導彈。

潘興2的戰鬥部可搭載一個五千到五萬噸級TNT當量的核彈頭,最大射程1800千米,主要攻擊目標是前蘇聯導彈基地、軍用機場、海軍港口,潛艇基地、指揮和控制中心、交通樞鈕等。

細心的軍迷可能已經發現了,

潘興2的第一級戰鬥部造型和中國的東風-15B,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很相似,都是雙錐體結構。這種設計的好處在於降低空氣阻力的同時減少氣流對精度的干擾。

在潘興2的第一級戰鬥部底部,按照十字形佈置有四個空氣舵,其中兩個是固定的,其餘兩個為可動式。當第一級返回大氣層時,固定舵氣到保證導彈穩定性的作用,可動舵則控制滾轉運動,

在地形匹配雷達的指令下做出彈道調整。這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技術。

部署在德國的潘興2導彈群

由於“潘興2”導彈具有很高的精度,作為一種戰術核武器,對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具有極強的威懾作用,尤其是在換裝高強度合金鋼鑽地戰鬥部之後,

對地下指揮掩體具有高效的清除效果。

美國戰略專家呼籲重振彈道導彈研製項目,尤其是重新裝備潘興-2這種可前沿部署,具有一定機動能力的中程導彈尤為必要。但是美國中程導彈技術荒廢數十年,雖然有技術儲備,但是重開生產線,置辦設備模具,召集技術人員需要大量時間和資金,對於到處撒錢貪大求全的美軍來說,已經很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