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酸湯魚經濟學」為什麼人們需要一些焦慮感?【好奇心日報】

大家似乎越來越為焦慮感而痛苦。我身邊的認識的人已經有好幾個人因為過度焦慮而無法繼續工作了。

不過,如果你要是正在對這種情緒除惡務盡,同樣會遇到嚴重的問題。

市面上那些已經商業化緩解焦慮感的的做法基本上是圍繞著一個中心來做的:減少預期,做風險儘量少的事。

這個領域(翦除焦慮領域)最著名的人是芭芭拉.安傑利斯,她是個曾經非常焦慮的美國作家,在 1970 年代,她偶然的去了次印度。然後,奇跡發生了,

安傑利斯受到某位瑜伽大師的點化下寫了本著名的書《活在當下》。這碗著名的雞湯裡主要內容就是,讓人們放棄對未來的預期。這種為了消除痛苦的做為對我們有什麼傷害呢?

我們為此可以看一下人類的進化史。在大概三十萬年前,生物分類的人屬除了我們的祖先智人還有其他的伴行者,比如尼安德特人。他們比智人更強壯,耐寒而且更有組織能力。單從物理生物學上他們的競爭能力要甚至強于智人。

但和我們的直接祖先相比他們有個問題,他們不會預期。從大腦神經上看,相對于智人額葉的發達,尼安德特人的前額要癟的多。

從來沒有尼安德特人會擔心自己的退休生活或者配偶不忠問題。這不是因為他們足夠寬容,而是因為他們的腦子結構就不會有預感實際情況如果比計畫糟糕該怎麼辦這根弦。最後的結果是,尼安德特人在大約十萬年前滅絕了。

當然,發現尼安德特人和智人這個區別的事發生在最近幾年。人們發現,人腦額葉負責預期也產生焦慮是最近 100 年的事。其中對這個做出最大貢獻的是美國人菲尼斯.蓋奇。

蓋奇不是腦外科專家,是個鐵路護路工人。在 1848 年一次工作中,蓋奇要清除掉他負責路段鐵軌上的一塊大石頭。工人們最後決定用炸藥。蓋奇這個倒楣鬼正起勁的用鋼釺往石頭縫裡添炸藥時,

炸藥爆炸了。鋼釺飛出來穿過了蓋奇的腦袋,並帶了一塊腦子又飛出一段距離。

當時,小夥伴們都驚呆了。而更離奇的是,一會蓋奇自己站了起來,並問誰能和他一起去醫院。蓋奇後來沒死,但是脾氣變了。從一個溫和的人,變成了一名暴戾的傢伙。那枚鋼釺穿過的就是他的額葉,蓋奇也因此失去了預期能力——額葉負責人們的預期行為並因此帶來焦慮的秘密就是從這慢慢揭開的。

你可以看出,人們的行為需要一定的杠杆也就是一定的冒險才能相對其他人獲得優勢,這就需要人們具有預期能力。而焦慮偏巧是預期的一種副產品,它就像特同一樣警示你——是不是行為杠杆太高了。

就像愛因斯坦說的,世上沒有完全線性的關係。焦慮也是這樣的,人們要保持適當的焦慮度,這說明你有相對適當的行為杠杆率。而什麼事都要 100% 的確認才去做則會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關於作者

酸湯魚,一個孜孜不倦的價值投資推廣者。他最大的愛好是胡思亂想和尋找市場的漏洞。這個專欄很希望啟發你的好奇心,如果你有不同觀點,歡迎理性和有價值的批評。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關於作者

酸湯魚,一個孜孜不倦的價值投資推廣者。他最大的愛好是胡思亂想和尋找市場的漏洞。這個專欄很希望啟發你的好奇心,如果你有不同觀點,歡迎理性和有價值的批評。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