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是球體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來告訴我們

隨著技術的發展,天文學家能夠及時回顧宇宙大爆炸之後的時刻。這似乎意味著整個宇宙在我們的觀測之內。但宇宙的大小取決於一些事物,包括它的形狀和擴張。宇宙有多大?事實是,

科學家們不能把它數位化。

2013年,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太空任務發佈了宇宙最準確和詳細的地圖。地圖顯示,宇宙年齡達138億年,普朗克任務通過研究宇宙微波背景來計算年齡。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美國專案科學家查理斯·勞倫斯(Charles Lawrence)在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一個聲明中說:“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遙遠的旅行者。

當它到來時,它告訴我們宇宙的整個歷史。”

但是由於即便是光也需要時間來通過宇宙空間,才能被我們觀測到。這意味著科學家們看到的宇宙空間區域,由於宇宙的擴張其實位於138億光年更遠的地方。

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可以將望遠鏡在各個方向上同步138億光年,這將地球置於半徑138億光年的可觀察的球體內。“可觀察”一詞是關鍵; 球體限制了科學家可以看到的內容,但宇宙並不局限於這個球體之內。

儘管這個球體直徑將近280億光年,

但是實際上它遠遠大於這個。科學家們知道宇宙在擴張,因此儘管科學家們可能會看到在從地球接收到138億光年的地方傳來的光,但是宇宙一直在不斷擴大。如果宇宙膨脹以恒定的速度擴張,那麼實際上今天真實的宇宙半徑就至少有460億光年,使可觀測宇宙的範圍達到約920億光年。

將地球定位在宇宙中的球體中,目前我們假設的假設是基於將人類置於宇宙的中心。然而,像一艘在海洋中的船一樣,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在宇宙的巨大跨度中所處的位置。因為我們看不到宇宙邊緣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宇宙的中心,只是因為我們接收到了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才告訴了我們我們可觀測的宇宙有多大,

很可能我們接收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只是離我們最近的地方傳來的,而實際上真實的宇宙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