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高考作文題出爐!還有那些年“高考”那些事兒……

來了您呐

20世紀70~80年代: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人報考,錄取27萬人。第一批學生在1982年畢業時供不應求。

1981年,理科中增加了生物科。

1983年,英語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計入總分。

1983年,確定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制度。

1985年,國家允許高校招收少量“自費生”,高校開闢新的收入管道。

1985年,從美國引進標準化考試,並于當年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學兩科的試點。

1985年,上海在全國最先獲得自主命題權,實行3+1方案(除語數外,再任選一門)。

1985年,國家教委決定在北京大學等43所高等學校進行招收保送生的試點。

1989年,國家教委決定將標準化考試逐步在全國推行。

20世紀90年代: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

除語數外,文科加考政治和歷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學,初衷是為學生減負,但導致學生地理和生物知識的貧乏。同年,政治被排除在統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試中不再考政治。

1996年,“自費生”和“公費生”並軌,“免費上大學”時代結束。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並軌改革。

1997年,高考錄取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人。

1999年,教育部出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檔提出,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與任務,

對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廣東率先試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開始出現在高考科目中。

1999年,高校大規模擴招,開啟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大門。

21世紀:

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範專業也實行收費, 標誌著高校招生“全面並軌”。

2000年,從這一年起到2004年,全國開始實施“統一高考,分省命題”的組織方式,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題的行列。

2001年,國家取消高考的多項限制,社會上出現一批“爺爺考生”、“奶奶考生”。

2003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決定從2003年起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高考時間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高校自主招生啟動。“怪才”、“偏才”有了更多上大學的機會。但圍繞品質與公平的衝突和討論至今仍在延續。

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適齡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學招生擴大了將近3倍,“大眾化教育”逐漸取代“精英教育”。

高校畢業生缺乏技能、就業困難等問題,引起了人們對擴招的反思。

2012年,大學擴招結束,逐漸走向內涵式發展。

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佈,新高考改革逐步啟動。

2016年,全國有26個省份選擇統一命題,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5省份仍為分省命題。

2017年,試點高考改革新方案的浙江、上海兩地迎來高考。

最後,祝所有考生如有神助,超常發揮!

還有多檢查,別提前交卷。畢竟……

有個人曾在最後35秒拿了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