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便利店進入3.0時代,新零售推動便利店轉型在即!

便利店的優勢,除了體現在時間、地理位置上,還體現在能夠解決消費者即時性需求,能夠深入社區近距離接觸消費者,這種獨特的短平快優勢,對於社區居民而言,便利店更像是一個萬能助手,

只要你需要,它願意隨時為你提供幫助。

在新零售的推波助瀾之下,便利店成為了新零售的“風口”,而正如阿裡所言,這個“風口”更是“門口”,你必須走進去,便利店已經轉型在即!

便利店進入3.0時代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底,國內62家連鎖便利店企業合計門店數量達8萬餘家,同比增長近10%,合計銷售額增幅達15.2%,與百貨超市等零售業態的低迷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至少有700萬以上的“夫妻店”,這700萬以上的“夫妻店”正是便利店1.0時代的產物。

便利店1.0時代,只為滿足消費者對商品的基本需求,消費者處於被動購買狀態,商家幾乎完全幫助決定了消費需求。這種儘管“落後”的經營方式,卻因為獨特的地理優勢、人脈優勢等,

在全球性的閉店風波和經濟低壓下,銷售額逆向增長。以至於連阿裡、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也看中這塊市場,想要分得一杯羹。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便利店市場巨頭7-eleven、全家、羅森等日系連鎖品牌紛紛入駐中國一線城市,

劃分城市商圈,高密度布點,將日本發達的便利店系統注入了中國市場。這是便利店2.0時代的存在形式:以消費者需求和體驗為中心,加入鮮食、充值票務、咖啡休閒等更多服務,對原有便利店進行了改造升級,即為消費者提供“商品+鮮食+服務”的需求。

但便利店發展到2.0時代並不是終端形態,新零售時代下,更加要求以大資料和技術為驅動,運用系統對接線上與線下交易場景,

利用物流來幫助消除庫存,真正做到以用戶體驗為中心。

便利店之所以會被推向新零售的“風口”,正是由於它是本地生活中最接近消費者的地方,本身自帶流量的屬性,在今天實體零售和互聯網零售紛紛面臨人口紅利期過去式的狀況下,自然成了連接線上與線下的重要環節,

也是新零售爭戰的首要突破口。

如何利用新技術為便利店拓展更多可能的消費場景實現流量變現,如何幫助消除庫存優化供應鏈,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即時、全面的需求等這些問題都是便利店3.0時代將要被解決的問題。

便利店市場規模大,但個體便利店經營仍成問題

作為新零售元年,便利店以其不俗的表現成為了零售行業的一抹亮色。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資料顯示,2015年底62家便利店企業合計門店數為8.3萬家,同比增長近一成,合計銷售額增幅達15.2%。在日本,便利店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超市:54%:46%。而我國目前的實體零售市場,便利店與超市占比大致為8%:92%,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促使便利店得到了巨頭們和投資商的追捧。

與便利店系統發達的日本相比,我國便利店存在網點不夠密集、提供的便利服務不到位、商品品類單一等問題。有資料顯示,國內便利店單店日銷售額最高可達1.5萬元,而最低的僅有755元,兩者相差20倍。與此同時,在新零售的推波助瀾之下,國內電商巨頭與實體零售紛紛進軍便利店市場;而日系連鎖便利店也在加速佈局,便利店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這對於個體便利店經營者而言,或許不一定能分得到這杯羹。

便利店轉型在即,各家玩法層出不窮

便利店市場雖然一片欣欣向榮,但同質化現象明顯。便利店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原因有二:第一,消費升級,人們對即時性消費需求的增加;第二,新零售時代,互聯網零售+便利店成為零售的新業態,吸引資本的大量進入。在步入3.0時代之際,各大品牌開啟了層出不窮的玩法,推動便利店的轉型升級。

1、日系便利店經營模式的升級

以全家為例,深耕上海高密度布點,除了推出差異化的鮮食產品+自有品牌外,近年來不斷在店內擴充餐飲區域、咖啡區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往。另外,今年上海全市五十餘家地鐵站內的全家便利店和地鐵公司達成合作,提供人工充值交通卡服務。除此之外,全家還在注入代收快遞、票務購買等服務,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2、 生鮮當地語系化新零售模式

自從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就在不斷佈局新零售,而盒馬鮮生已經成為新零售教科書級的案例。盒馬鮮生以“生鮮電商”為切入口,是通過APP和線下門店覆蓋生鮮食品和餐飲服務的一體化商業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將超市和餐飲相結合,現場即可買菜做飯,充分滿足了顧客隨買隨吃的需求。此外,還可通過APP下單送貨上門。

3、 軟硬體工具+社區便利店的全管道模式

備受矚目的新零售基地店裡專案,是以軟硬體工具+社區便利店的全管道模式,利用軟硬體工具解決傳統社區便利店的庫存難管理、支付系統繁瑣、無法掌握顧客購買資料等痛點,同時打通線上與線下門店,顧客既可以到店購物,也可以在手機下單;既可以購買店內原有的商品,也可以購買到全國各地的農產品、生鮮乃至全球精品。將社區原有的流量直接變現,從而實現以最輕便的方式向新零售的轉型。

截至目前全國便利店品牌已達到262個,上海、深圳、南京的便利店品牌均超過了10個,便利店在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競爭壓力也在進一步增大。對於即將進入便利店3.0時代,不管試探哪種模式,都要回歸其商業本質,即如何提升技術、運營效率從而提高整個價值鏈的效率,今年中國便利店市場或將迎來一次大洗牌。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資料顯示,2015年底62家便利店企業合計門店數為8.3萬家,同比增長近一成,合計銷售額增幅達15.2%。在日本,便利店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超市:54%:46%。而我國目前的實體零售市場,便利店與超市占比大致為8%:92%,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促使便利店得到了巨頭們和投資商的追捧。

與便利店系統發達的日本相比,我國便利店存在網點不夠密集、提供的便利服務不到位、商品品類單一等問題。有資料顯示,國內便利店單店日銷售額最高可達1.5萬元,而最低的僅有755元,兩者相差20倍。與此同時,在新零售的推波助瀾之下,國內電商巨頭與實體零售紛紛進軍便利店市場;而日系連鎖便利店也在加速佈局,便利店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這對於個體便利店經營者而言,或許不一定能分得到這杯羹。

便利店轉型在即,各家玩法層出不窮

便利店市場雖然一片欣欣向榮,但同質化現象明顯。便利店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原因有二:第一,消費升級,人們對即時性消費需求的增加;第二,新零售時代,互聯網零售+便利店成為零售的新業態,吸引資本的大量進入。在步入3.0時代之際,各大品牌開啟了層出不窮的玩法,推動便利店的轉型升級。

1、日系便利店經營模式的升級

以全家為例,深耕上海高密度布點,除了推出差異化的鮮食產品+自有品牌外,近年來不斷在店內擴充餐飲區域、咖啡區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往。另外,今年上海全市五十餘家地鐵站內的全家便利店和地鐵公司達成合作,提供人工充值交通卡服務。除此之外,全家還在注入代收快遞、票務購買等服務,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2、 生鮮當地語系化新零售模式

自從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就在不斷佈局新零售,而盒馬鮮生已經成為新零售教科書級的案例。盒馬鮮生以“生鮮電商”為切入口,是通過APP和線下門店覆蓋生鮮食品和餐飲服務的一體化商業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將超市和餐飲相結合,現場即可買菜做飯,充分滿足了顧客隨買隨吃的需求。此外,還可通過APP下單送貨上門。

3、 軟硬體工具+社區便利店的全管道模式

備受矚目的新零售基地店裡專案,是以軟硬體工具+社區便利店的全管道模式,利用軟硬體工具解決傳統社區便利店的庫存難管理、支付系統繁瑣、無法掌握顧客購買資料等痛點,同時打通線上與線下門店,顧客既可以到店購物,也可以在手機下單;既可以購買店內原有的商品,也可以購買到全國各地的農產品、生鮮乃至全球精品。將社區原有的流量直接變現,從而實現以最輕便的方式向新零售的轉型。

截至目前全國便利店品牌已達到262個,上海、深圳、南京的便利店品牌均超過了10個,便利店在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競爭壓力也在進一步增大。對於即將進入便利店3.0時代,不管試探哪種模式,都要回歸其商業本質,即如何提升技術、運營效率從而提高整個價值鏈的效率,今年中國便利店市場或將迎來一次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