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撇去雞血與冷水帶你看真的銀川互聯網醫院群

“俯憑駝鈴臨河套,遙帶銀川挹賀蘭。”3月19日,塞上古城銀川突然成為互聯網醫療行業的中心舞臺,“臨河套”、“挹賀蘭”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15家互聯網醫療企業,它們與銀川市舉行了互聯網醫院的集中簽約儀式。

至此,加上之前入駐的好大夫線上和微醫集團的互聯網醫院,在銀川市的互聯網醫院已達到17家,占全國已建成的互聯網醫院近七成。

為什麼是銀川?什麼政策吸引企業前來舉辦互聯網醫院?這些政策出臺的背景是什麼?各家企業如何做互聯網醫院?健康點記者在銀川帶來第一手報導。

為什麼是銀川?真有政策!

我們在銀川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

在簽約儀式完成後,銀川市政府各職能部門舉行了一場新聞發佈會。起初,媒體提問並不積極,也許是為了避免冷場,銀川市副市長郭柏春索性接過話筒,介紹起了銀川對互聯網醫療產業集群的構想和佈局。這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畢業的副市長發言完全脫稿,但是對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運行100天以來的資料非常熟稔,引得好大夫線上CEO王航也頻頻側目。

銀川市互聯網醫療新聞發佈會

在政策導向明顯的醫療行業,“給不給政策”往往是做成很多事情的先決條件。

2013年,銀川市被列入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全國第二批醫改試點城市的銀川,開啟了互聯網醫療的探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銀川對互聯網醫院這一新興事物的頂層設計。

2016年8月,銀川市專門制定了“一個辦法、兩個制度”,即《互聯網醫院促進辦法》《銀川互聯網醫院管理工作制度》和《銀川互聯網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制度》。王航告訴健康點記者,這三份檔的制定,好大夫線上貢獻了相當多的力量。

在這次發佈會之前的3月10日,銀川又出臺了《銀川市互聯網醫院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及門診統籌管理辦法》發現,

其第八條特別規定了“試點期間,參保人員只可選擇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簽約,作為本人的門診統籌線上服務醫療機構。”

銀川市副市長郭柏春對此有一個隱晦的解釋:現在對互聯網醫院的醫保報銷做了很多限制,因為“很多帳戶動起來很敏感”,“但是我們支持在互聯網醫院做很多試點。將來試點成功,醫保報銷金額放大、報銷區域放大、可報銷的單位也會放大。

不過退一步說,即使接入醫保,銀川當地有限的醫療服務量也不會是各家互聯網醫院錙銖必較的地方。通過銀川當地所發放的牌照,在全國範圍裡合法進行網上診療才是更大的宏圖。

又一個問題產生了,正如我們之前討論過的“互聯網醫院熱潮繼續:醫生太多,病人都不夠分了”。大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EO芶正猛說,“真不希望,現在是先抱團把行業做大,一致對外的時候。”

此次也落地了互聯網醫院的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對健康點表示,“這是主觀感受。你用原來三甲醫院的模式來套互聯網醫院,肯定是多了。但是如果從三甲醫院不願做不想做的角度去做,就是大市場了。”李天天接著“安利”了一番丁香園互聯網醫院如何在診前和診後的疾病宣教管理以及慢性病常見病切入。

李天天說,“我覺得不會有什麼競爭。因為各家不是在銀川競爭人才、資金。大家現在享有的政策紅利是一樣的。現在大家都是把銀川當做平臺。這個行業還不算紅海一片,不到貼身肉搏的時候。”

不過春雨醫生合夥人兼首席品牌官萬靜波對健康點表示,如果真的出現“哄搶醫生”,“我覺得是個好事兒。說明行業春天來了,我們樂見其成。”

可不可以協作?真有可能!

有知情人士告訴健康點,銀川市方面在選擇互聯網醫院簽約合作企業時花了一番甄選功夫。即便如此,不少人仍然覺得,此次在銀川落地互聯網醫院的15家企業,有在行業裡名氣很響的公司,也有之前“都沒聽說過,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的公司。

這一觀點其實也揭示了一個觀點:15家互聯網醫院只是同場起跑,並不是同道賽跑。各家互聯網醫院稟賦不同,打法不一,有的是打仗父子兵,有的是上陣親親兄弟。雖然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但現在幾乎沒有一家互聯網醫院能真正完成全流程的醫療服務,彼此間的業務補充非常必要。

大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著背後大股東美年健康的在遠端醫療和大資料領域的業務佈局。芶正猛告訴健康點,大象互聯網醫院未來將利用美年健康在全國近300家體檢機構,切入到醫學檢查檢驗業務;北大醫信作為一家傳統的醫療資訊化公司,則拉上了其兄弟公司北大醫療。北大醫信CEO陳中陽表示,“北大醫信將協同北大醫療集團的醫院和醫生團隊管理經驗,打造‘四位一體’的北大醫療互聯網醫院。”

各家互聯網醫院之間,其實也有意進行一些協同。如好大夫的“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其藥品配送服務部分由醫藥電商七樂康負責,而七樂康此次也在銀川設立了互聯網醫院。七樂康CEO姜海東向健康點確認,未來將在寧夏建立獨立的藥品物流配送中心,並申請B2C醫藥物流資質。

未來如何發展?真不好說!

互聯網資料中心(IDC)最新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互聯網醫院將發展到上百家,互聯網醫療業務模式逐步落地,今後幾年還將繼續高速增長,該機構預計,到2020年全國互聯網醫療總問診量達2.96億,占全部就醫問診量近4%。

雖然依舊處於胎動期,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醫院將如何在中國以公立醫院為主導的醫藥服務圖景中抹上自己的色彩尤未可知。

在19日的簽約現場,銀川當地的幾家公立醫院也在與會嘉賓邀請之列。不過幾位出席代表都是來去匆匆,未置一詞,十分值得玩味。當互聯網醫院真的開始跟自己“搶患者、搶醫生、搶醫保”,即使這個嬰兒現在力氣弱小,假以時日,公立醫院還會這樣沉默下去麼?

從監管角度上說,銀川對互聯網醫院的政策規制雖然是先行先試,但遠遠稱不上完美。

比如銀川要求互聯網醫院應當對在醫院認證註冊的從業醫師進行評級管理,其中主要指標除了線上問診數量和品質外,還要考核醫生線上開展學術交流、學科培訓乃至學術文章發情況。醫生在網上執業還要硬著頭皮搞學術是否合理暫且不論,看完《互聯網醫院執業醫師准入及評級制度》,我們心中還浮起一個問號:這份檔通篇完全沒有提及考核主體是誰。是各家互聯網醫院?是銀川市衛計委?還是各個醫生所屬的醫療機構抑或當地醫政醫管部門?這樣的考核如何執行尚存疑問。

在銀川官方通稿中被濃墨重彩點出的“授予互聯網醫院進行職稱評定權利”更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餅”。因為《互聯網醫院執業醫師准入及評級制度》對此所有的規定僅僅是“由互聯網醫院根據從業醫師的評級情況,與核定從也醫師的單次診療費用標準……支撐評定晉升方面掛鉤”這幾個字而已。銀川市衛計委主任田永華在回答健康點記者如何評定其他省市網上執業醫生職稱時,也只是表示“評級以後回饋給當地執業機構”。醫生執業地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買不買帳,那就只有天曉得了。

現有政策的連貫性也是一大關注點。李天天對健康點表示,“我們擔心政策的連貫性。銀川‘智慧城市’的大的政策背景是連貫的。這點讓我比較放心。我們最不希望是‘政策爛尾’。”

西元1038年7月,黨項人元昊召集各大族長會盟于賀蘭山,為西夏建國,與宋、遼並立寫下了歷史性的最終章。如今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個新興產業集群能不能“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我們需要更長的耐心,而期間的過程,或許同樣風波詭譎,有趣而殘酷。

-end-

此次也落地了互聯網醫院的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對健康點表示,“這是主觀感受。你用原來三甲醫院的模式來套互聯網醫院,肯定是多了。但是如果從三甲醫院不願做不想做的角度去做,就是大市場了。”李天天接著“安利”了一番丁香園互聯網醫院如何在診前和診後的疾病宣教管理以及慢性病常見病切入。

李天天說,“我覺得不會有什麼競爭。因為各家不是在銀川競爭人才、資金。大家現在享有的政策紅利是一樣的。現在大家都是把銀川當做平臺。這個行業還不算紅海一片,不到貼身肉搏的時候。”

不過春雨醫生合夥人兼首席品牌官萬靜波對健康點表示,如果真的出現“哄搶醫生”,“我覺得是個好事兒。說明行業春天來了,我們樂見其成。”

可不可以協作?真有可能!

有知情人士告訴健康點,銀川市方面在選擇互聯網醫院簽約合作企業時花了一番甄選功夫。即便如此,不少人仍然覺得,此次在銀川落地互聯網醫院的15家企業,有在行業裡名氣很響的公司,也有之前“都沒聽說過,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的公司。

這一觀點其實也揭示了一個觀點:15家互聯網醫院只是同場起跑,並不是同道賽跑。各家互聯網醫院稟賦不同,打法不一,有的是打仗父子兵,有的是上陣親親兄弟。雖然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但現在幾乎沒有一家互聯網醫院能真正完成全流程的醫療服務,彼此間的業務補充非常必要。

大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著背後大股東美年健康的在遠端醫療和大資料領域的業務佈局。芶正猛告訴健康點,大象互聯網醫院未來將利用美年健康在全國近300家體檢機構,切入到醫學檢查檢驗業務;北大醫信作為一家傳統的醫療資訊化公司,則拉上了其兄弟公司北大醫療。北大醫信CEO陳中陽表示,“北大醫信將協同北大醫療集團的醫院和醫生團隊管理經驗,打造‘四位一體’的北大醫療互聯網醫院。”

各家互聯網醫院之間,其實也有意進行一些協同。如好大夫的“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其藥品配送服務部分由醫藥電商七樂康負責,而七樂康此次也在銀川設立了互聯網醫院。七樂康CEO姜海東向健康點確認,未來將在寧夏建立獨立的藥品物流配送中心,並申請B2C醫藥物流資質。

未來如何發展?真不好說!

互聯網資料中心(IDC)最新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互聯網醫院將發展到上百家,互聯網醫療業務模式逐步落地,今後幾年還將繼續高速增長,該機構預計,到2020年全國互聯網醫療總問診量達2.96億,占全部就醫問診量近4%。

雖然依舊處於胎動期,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醫院將如何在中國以公立醫院為主導的醫藥服務圖景中抹上自己的色彩尤未可知。

在19日的簽約現場,銀川當地的幾家公立醫院也在與會嘉賓邀請之列。不過幾位出席代表都是來去匆匆,未置一詞,十分值得玩味。當互聯網醫院真的開始跟自己“搶患者、搶醫生、搶醫保”,即使這個嬰兒現在力氣弱小,假以時日,公立醫院還會這樣沉默下去麼?

從監管角度上說,銀川對互聯網醫院的政策規制雖然是先行先試,但遠遠稱不上完美。

比如銀川要求互聯網醫院應當對在醫院認證註冊的從業醫師進行評級管理,其中主要指標除了線上問診數量和品質外,還要考核醫生線上開展學術交流、學科培訓乃至學術文章發情況。醫生在網上執業還要硬著頭皮搞學術是否合理暫且不論,看完《互聯網醫院執業醫師准入及評級制度》,我們心中還浮起一個問號:這份檔通篇完全沒有提及考核主體是誰。是各家互聯網醫院?是銀川市衛計委?還是各個醫生所屬的醫療機構抑或當地醫政醫管部門?這樣的考核如何執行尚存疑問。

在銀川官方通稿中被濃墨重彩點出的“授予互聯網醫院進行職稱評定權利”更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餅”。因為《互聯網醫院執業醫師准入及評級制度》對此所有的規定僅僅是“由互聯網醫院根據從業醫師的評級情況,與核定從也醫師的單次診療費用標準……支撐評定晉升方面掛鉤”這幾個字而已。銀川市衛計委主任田永華在回答健康點記者如何評定其他省市網上執業醫生職稱時,也只是表示“評級以後回饋給當地執業機構”。醫生執業地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買不買帳,那就只有天曉得了。

現有政策的連貫性也是一大關注點。李天天對健康點表示,“我們擔心政策的連貫性。銀川‘智慧城市’的大的政策背景是連貫的。這點讓我比較放心。我們最不希望是‘政策爛尾’。”

西元1038年7月,黨項人元昊召集各大族長會盟于賀蘭山,為西夏建國,與宋、遼並立寫下了歷史性的最終章。如今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個新興產業集群能不能“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我們需要更長的耐心,而期間的過程,或許同樣風波詭譎,有趣而殘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