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多爬坡可能預防糖尿病?糖友不能吃哪些水果?血糖值怎麼不飆升?

日本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多爬坡可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愛知縣100名65歲以上老人展開調查,這些人居住地的坡度在1至10度,平均約3度。研究發現,

坡度急的地區,老人罹患中度糖尿病的比例低。居住地坡度每增加1.5度,老年人患中度糖尿病的風險就會下降18%。專家認為,日常爬坡可能獲得與運動一樣的效果,即使是很小的爬坡也可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汪興福 整理

日本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多爬坡可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愛知縣100名65歲以上老人展開調查,這些人居住地的坡度在1至10度,

平均約3度。研究發現,坡度急的地區,老人罹患中度糖尿病的比例低。居住地坡度每增加1.5度,老年人患中度糖尿病的風險就會下降18%。專家認為,日常爬坡可能獲得與運動一樣的效果,即使是很小的爬坡也可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糖友不能吃哪些水果

榴槤營養價值極高,經常食用可以強身健體,健脾補氣,補腎壯陽,暖和身體。可是榴槤雖好,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卻不宜吃。

為什麼糖尿病不宜吃榴槤?除了榴槤,糖尿病還有哪些水果也不能吃?

糖尿病患者吃榴槤有風險

榴槤的含糖量高,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吃,即使血糖控制得再好,也最好不吃,因為它不是一般的水果,熱量很高,吃非常小的一塊就相當於吃塊甜甜的蛋糕了。

在泰國曾有糖尿病患者一連吃了四隻榴槤以後,不治身亡。所以,泰國衛生部勸告公眾一天食用榴槤不要超過兩瓣。

一般健康人都可食用榴槤,它有健脾補氣的功效,但每天食入量不宜超過100g,因榴槤性熱,為了避免食用後上火,最好在食用時吃二、三個山竹,山竹能抑制榴槤的溫熱火氣。

糖尿病不宜吃的8種水果

其實,除了榴槤外,糖尿病患者最好也要少吃芒果、火龍果等水果。

美國提子

提子皮和提子籽內含有抗氧化物質,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預防作用。糖分含量高,十個提子的熱量相當於二兩米飯的熱量,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芒果

芒果和鳳梨都是常見的熱帶水果,升糖指數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二者又同屬於致敏食物,過敏體質的人僅僅接觸果皮,也有可能過敏,因此過敏體質者要慎食。鳳梨和芒果用鹽水浸漬後食用,並不能減少過敏發生機會,只能改善口感。

智利車厘子

糖分多,富含糖、蛋白質、維生素及鈣、鐵、磷、鉀等多種元素,含鐵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

是補鐵、益腦良品,糖尿病患者不宜貪嘴。

火龍果

富含維生素b1、b2、b3和維生素c、胡蘿蔔素、花青素,並含有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預防便秘、助通便,也被作為“減肥水果”。但由於含有的天然葡萄糖容易吸收,糖尿病人一餐不宜多吃。有腸胃功能紊亂、容易腹瀉的人,也應少吃。

性熱,含糖量高,屬陰虛火旺之體的糖尿病患者應儘量不吃。

蘆柑

除水分外,所含大部分為糖類物質,包括葡萄糖、果糖、木糖,多食易導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應儘量不吃。

荔枝

含大量葡萄糖、果糖,多食血糖會升高,且性濕熱,屬於陰虛內熱之體的糖尿病患者慎食。

椰子

其汁中含有大量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食之會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如果你身邊也有糖尿病患者,要提醒他們少吃上述水果哦!

糖尿病:注意這5件事,血糖不飆升!

糖尿病患者最擔心的事情莫過於血糖波動大——時而血糖飆升,時而血糖下降,從而給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

日常生活中,影響血糖波動的原因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一 、減肥。體重合理者血糖更加穩定,且內臟脂肪隨之減少,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可能性越小。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把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內(BMI<24),體重超重的患者要減肥。

二、注意飲食。如果糖友只依賴降糖藥而不注意控制飲食,血糖就很難控制好。因此,糖友要注意平衡飲食結構,限制熱量。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少量多餐可以使胰島的負擔減輕。

三、注意運動。糖友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做到一星期運動五天,每天運動半小時。

四、注意情緒。情緒對血糖的影響很大,所以糖友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五、注意血脂、血壓。血糖的波動狀態與血壓和血脂密切相關,因此,糖友在控制血糖時,不要忘記血脂、血壓的監測。

適合糖尿病患者的五種菜譜

今天再為大家介紹幾種適合糖尿病患者餓菜譜。

一、牛肉丸子氽冬瓜

主料:

牛肉末100克,冬瓜250克。

作料:

醬油、香油和鹽各5克,蔥、薑少許。

製作方法:牛肉末用醬油、蔥、薑調勻。燒水煮開,將牛肉末擠成丸子放入鍋中,隨即放冬

瓜和鹽,煮至熟透,澆上香油即成。

成品的營養成分:熱能198千卡,蛋白質21克,脂肪10克,糖類6克。

二、枸杞葉蚌肉湯

原料:胡蘿蔔60克、蚌肉100克,加清水適量,文火煮1小時,放入洗淨的鮮枸杞葉60克,煮沸片刻即可食用。

功能:養肝明目,清熱止渴。用於糖尿病視力下降,肝陰虛損者,可有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口渴多飲、形體消瘦。枸杞葉能清熱明目,治肝虛目暗,又能除煩止渴。胡蘿蔔性味甘涼,補肝明目、清熱止渴,因含高纖維素,有降血糖及降血脂等作用。蚌肉性味甘鹹,微寒,具有養肝明目及清熱止渴的功效。本湯最適宜糖尿病目暗屬肝虛有熱者食用。

注意:糖尿病屬脾緊陽虛、形體虛胖、舌胖而淡、苔白垢膩、脈沉遲者不宜飲用本湯。

三、清蒸鯉魚

主料:活鯉魚1條(約250克)。

作料:雞湯400克,香菇3個,海米3克,料酒、醬油各5克,鹽5克,蔥、薑和味精少許。

製作方法:香菇、海米溫水泡開。活鯉魚去鱗鰓及五臟,洗淨,放人大湯碗中,放上各種作料,上屜旺火蒸約30分鐘即可。

成品的營養成分:熱能188千卡,蛋白質28克,脂肪8克,糖類1克。

特點:營養豐富,鮮美適口。

四山藥小麥粥

原料:淮山藥60克,小麥60克,粳米30克,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至小麥爛即可。

功用:養心陰,止煩渴。用於糖尿病心陰虛者,可見有心煩口渴、多飲多食、小便頻數量多等表現。小麥為高纖維食物,能明顯降低血糖。

五、粳米羹

食材:淮山,枸杞子,小米(粳米)。

做法:淮山50克,枸杞子15克,粳米50克。將以上用料加適量清水煮濃稠粥即可。

功效:健脾養肝,生津止渴,降糖。適用於脾胃功能不好,血糖偏高,眼睛視物模糊,平素喜歡喝粥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所含大部分為糖類物質,包括葡萄糖、果糖、木糖,多食易導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應儘量不吃。

荔枝

含大量葡萄糖、果糖,多食血糖會升高,且性濕熱,屬於陰虛內熱之體的糖尿病患者慎食。

椰子

其汁中含有大量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食之會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如果你身邊也有糖尿病患者,要提醒他們少吃上述水果哦!

糖尿病:注意這5件事,血糖不飆升!

糖尿病患者最擔心的事情莫過於血糖波動大——時而血糖飆升,時而血糖下降,從而給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

日常生活中,影響血糖波動的原因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一 、減肥。體重合理者血糖更加穩定,且內臟脂肪隨之減少,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可能性越小。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把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內(BMI<24),體重超重的患者要減肥。

二、注意飲食。如果糖友只依賴降糖藥而不注意控制飲食,血糖就很難控制好。因此,糖友要注意平衡飲食結構,限制熱量。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少量多餐可以使胰島的負擔減輕。

三、注意運動。糖友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做到一星期運動五天,每天運動半小時。

四、注意情緒。情緒對血糖的影響很大,所以糖友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五、注意血脂、血壓。血糖的波動狀態與血壓和血脂密切相關,因此,糖友在控制血糖時,不要忘記血脂、血壓的監測。

適合糖尿病患者的五種菜譜

今天再為大家介紹幾種適合糖尿病患者餓菜譜。

一、牛肉丸子氽冬瓜

主料:

牛肉末100克,冬瓜250克。

作料:

醬油、香油和鹽各5克,蔥、薑少許。

製作方法:牛肉末用醬油、蔥、薑調勻。燒水煮開,將牛肉末擠成丸子放入鍋中,隨即放冬

瓜和鹽,煮至熟透,澆上香油即成。

成品的營養成分:熱能198千卡,蛋白質21克,脂肪10克,糖類6克。

二、枸杞葉蚌肉湯

原料:胡蘿蔔60克、蚌肉100克,加清水適量,文火煮1小時,放入洗淨的鮮枸杞葉60克,煮沸片刻即可食用。

功能:養肝明目,清熱止渴。用於糖尿病視力下降,肝陰虛損者,可有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口渴多飲、形體消瘦。枸杞葉能清熱明目,治肝虛目暗,又能除煩止渴。胡蘿蔔性味甘涼,補肝明目、清熱止渴,因含高纖維素,有降血糖及降血脂等作用。蚌肉性味甘鹹,微寒,具有養肝明目及清熱止渴的功效。本湯最適宜糖尿病目暗屬肝虛有熱者食用。

注意:糖尿病屬脾緊陽虛、形體虛胖、舌胖而淡、苔白垢膩、脈沉遲者不宜飲用本湯。

三、清蒸鯉魚

主料:活鯉魚1條(約250克)。

作料:雞湯400克,香菇3個,海米3克,料酒、醬油各5克,鹽5克,蔥、薑和味精少許。

製作方法:香菇、海米溫水泡開。活鯉魚去鱗鰓及五臟,洗淨,放人大湯碗中,放上各種作料,上屜旺火蒸約30分鐘即可。

成品的營養成分:熱能188千卡,蛋白質28克,脂肪8克,糖類1克。

特點:營養豐富,鮮美適口。

四山藥小麥粥

原料:淮山藥60克,小麥60克,粳米30克,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至小麥爛即可。

功用:養心陰,止煩渴。用於糖尿病心陰虛者,可見有心煩口渴、多飲多食、小便頻數量多等表現。小麥為高纖維食物,能明顯降低血糖。

五、粳米羹

食材:淮山,枸杞子,小米(粳米)。

做法:淮山50克,枸杞子15克,粳米50克。將以上用料加適量清水煮濃稠粥即可。

功效:健脾養肝,生津止渴,降糖。適用於脾胃功能不好,血糖偏高,眼睛視物模糊,平素喜歡喝粥的老年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