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腦癱兒童構音障礙康復訓練

腦癱是發育早期腦損傷綜合症,除肢體運動障礙外,多數兒童存在呼吸道和言語通道的中樞神經運動異常,造成發生發語困難,嚴重影響他們的語言、認知、社會交往與交流能力的發展。

所以言語訓練是不能忽視的重要課題,早期的干預和預防對於腦癱兒童的康復非常重要。

1

什麼是構音障礙

構音障礙(dysarthria)是指由於神經病變,與言語有關的肌肉麻痹、收縮力減弱或運動不協調所致的言語障礙。強調呼吸、共鳴、發音和韻律方面的變化,從大腦到肌肉本身的病變都可引起言語症狀。

2

腦癱兒童構音障礙特點

腦癱兒童構音障礙又稱運動性構音障礙,指與發聲語言有關的呼吸器官、喉頭、口腔、下頜、舌、口唇等功能障礙,所以構音障礙的治療就應該是運動性構音障礙的訓練。

構音障礙與腦癱的類型有關,手足徐動型、失調型和痙攣型構音障礙發生率較高;偏癱型較少發生構音障礙。

不同類型腦癱其構音特點也不同,

徐動型主要表現為頭部控制不良,軀幹及言語肌肌張力不穩定和隨意運動以致起音困難,語流短促、不恰當中斷,元輔音歪曲等。痙攣型則主要表現為響度過低、語流段,輔音歪曲。

3

腦癱兒童構音訓練

1、放鬆訓練

腦癱兒童說話時,往往由於肌肉緊張而引起發音困難,手足徐動型的腦癱兒童表現得最明顯,所以放鬆療法的目的就是與語言發音有關肌肉的緊張性,

消除全身的過度緊張狀態,使不隨意肌鬆弛,利於呼吸及發音。

①頭、頸、肩部放鬆: 頭下垂再緩慢後伸使頭部肌肉放鬆。轉頸:順時針與逆時針轉頸使肌肉放鬆。上、下唇緊閉與張開,上、下頜左右移動。聳肩10次,使肩部肌肉放鬆。

②上肢放鬆:雙臂向前水準伸直。

2、呼吸訓練

正確的發聲和構音,必須靠呼吸做動力,當形成一定的氣流壓力時,才可以發聲,所以做到言語訓練必須先做呼吸訓練,

腦癱兒童在進行言語訓練時,可以物理治療師,作業療法師共同進行綜合訓練治療,腦癱兒童的全身機能得到改善,呼吸機能也相應得到改善。

3、發音器官運動訓練

因為發聲與構音必須通過口唇、下頜、軟齶、舌等處肌肉的協調運動,通過這些部位的動作,改變聲波的形狀,發生共鳴而產生聲音,而腦癱兒童是因這些部位肌肉運動的協調障礙,使口唇不能正常閉合,

左右 偏移,舌與上齶運動障礙,為了正確的發音,必須對發音器官進行發聲的基礎訓練。

4、構音訓練

治療師用言語治療工具對腦癱兒童的構音器官進行被動活動,然後進行到主動運動到最後的阻抗運動,進行各種構音嘗試,起到發出預想的音為止,配合腦癱兒童的視聽功能效果更好,逐漸從單音節、單詞、句子過渡到短文。

(1)發聲訓練

先發雙唇音“p,b,m”發雙唇音時,腦癱兒童通過視聽作用,聽著指導者發出的音,用眼睛看著他發音的口形,反復模仿,練習口唇張開閉合動作,要求3~4次/秒以上。

其次進行軟齶音k,g的訓練,要求舌頭不觸及上齶,進行發音訓練,腦癱兒童採用仰臥位,兩腿向胸部屈曲,稍後仰或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頭稍仰,軀幹稍後傾,治療師用壓舌板限制舌尖觸及上齶或用手指輕輕壓下頜處,同時鼓勵腦癱兒童發音,當舌板從舌根拿出時則發出k,g音。

進行舌齒音t,d,n的訓練,採用腦癱兒童仰臥位,四肢伸展,治療師托起腦癱患兒頭部,略向前屈;或取俯臥位,雙肘支撐,使頭部前屈或與軀幹呈一條直線;或腦癱兒童坐位,兩手支撐這軀幹,頭略向前屈。治療師發音的同時令腦癱兒童模仿,或用手指固定舌,然後發音訓練,當呼吸經過鼻腔時發出n音。

發音訓練雙唇音開始,如p,b,n, 再與母音結合,形成pa,bi,ma,最後是母音、輔音、母音結合形成apa,aba,ama等,逐漸過渡到單詞與句子。

(2)持續發音

訓練時吸一口氣,盡可能延長發音時間,由單個母音過渡到2~3個母音,逐漸增加,反復練習,持續發音。要求腦癱兒童做彭腮、吹氣、吸氣、呼氣的動作,對發音很有幫助。

(3)克服鼻音訓練

腦癱兒童由於軟齶運動減弱,發音的咽不能閉合,將非鼻音發成鼻音,明顯影響語言清晰度。所以對腦癱兒童必須做克服鼻音化的訓練。方法是引導氣流通過口腔,如吹笛子、吹小喇叭、吹紙條、吹小風車等,所吹之物由小到大,由輕到重,能使吸管喝水。也可用使用發聲笛、鼻夾,發音練習時使用口腔音。

(4)控制音量、音調與韻律

腦癱兒童由於運動性構音障礙,發音的音量小、音調低,沒有輕重音變化,缺少抑揚頓挫的變化,必須訓練腦癱兒童控制音量,變化音量。

對於音調的訓練,可以使用“樂調匹配法”,找到腦癱兒童的自然基頻,然後利用進行升調或者降調的訓練。

對於響度的訓練,如果響度過小,可以嘗試使用“推牆法”進行訓練;對於響度過大的孩子,可以嘗試使用視覺提示降低說話響度,也可以嘗試使用“哈欠-歎息法”進行訓練。

聽著指導者發出的音,用眼睛看著他發音的口形,反復模仿,練習口唇張開閉合動作,要求3~4次/秒以上。

其次進行軟齶音k,g的訓練,要求舌頭不觸及上齶,進行發音訓練,腦癱兒童採用仰臥位,兩腿向胸部屈曲,稍後仰或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頭稍仰,軀幹稍後傾,治療師用壓舌板限制舌尖觸及上齶或用手指輕輕壓下頜處,同時鼓勵腦癱兒童發音,當舌板從舌根拿出時則發出k,g音。

進行舌齒音t,d,n的訓練,採用腦癱兒童仰臥位,四肢伸展,治療師托起腦癱患兒頭部,略向前屈;或取俯臥位,雙肘支撐,使頭部前屈或與軀幹呈一條直線;或腦癱兒童坐位,兩手支撐這軀幹,頭略向前屈。治療師發音的同時令腦癱兒童模仿,或用手指固定舌,然後發音訓練,當呼吸經過鼻腔時發出n音。

發音訓練雙唇音開始,如p,b,n, 再與母音結合,形成pa,bi,ma,最後是母音、輔音、母音結合形成apa,aba,ama等,逐漸過渡到單詞與句子。

(2)持續發音

訓練時吸一口氣,盡可能延長發音時間,由單個母音過渡到2~3個母音,逐漸增加,反復練習,持續發音。要求腦癱兒童做彭腮、吹氣、吸氣、呼氣的動作,對發音很有幫助。

(3)克服鼻音訓練

腦癱兒童由於軟齶運動減弱,發音的咽不能閉合,將非鼻音發成鼻音,明顯影響語言清晰度。所以對腦癱兒童必須做克服鼻音化的訓練。方法是引導氣流通過口腔,如吹笛子、吹小喇叭、吹紙條、吹小風車等,所吹之物由小到大,由輕到重,能使吸管喝水。也可用使用發聲笛、鼻夾,發音練習時使用口腔音。

(4)控制音量、音調與韻律

腦癱兒童由於運動性構音障礙,發音的音量小、音調低,沒有輕重音變化,缺少抑揚頓挫的變化,必須訓練腦癱兒童控制音量,變化音量。

對於音調的訓練,可以使用“樂調匹配法”,找到腦癱兒童的自然基頻,然後利用進行升調或者降調的訓練。

對於響度的訓練,如果響度過小,可以嘗試使用“推牆法”進行訓練;對於響度過大的孩子,可以嘗試使用視覺提示降低說話響度,也可以嘗試使用“哈欠-歎息法”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