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開啟全城“非遺嘉年華”

6月8日,“文化薪傳承 非遺嘉年華”——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百年大世界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主場活動在上海大世界正式啟動。

王笈 攝

中新網上海6月8日電 (王笈)“文化薪傳承 非遺嘉年華”——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百年大世界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主場活動8日在上海大世界拉開帷幕,花式蹴鞠表演,海派旗袍秀等各類活動在這座百年建築內同時上演,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非遺專案被“零距離”帶入公眾視野。

“雙肩背月”、“葉底摘桃”、“旱地拾魚”……一隻小小的蹴鞠在蹴鞠推廣人姚晨敏的腳上“繞”出了各式“門道”,

吸引了不少遊客圍聚在大舞臺旁,嘗試這一源自中國古代的民間活動。

“它比現代足球小,不那麼圓,彈性也沒有足球好。”這個“90後”大男孩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坦言,玩蹴鞠在技巧上比踢足球困難得多,必須準確拿捏每一個點才能完成一套“白打蹴鞠”的動作,“我4歲開始踢足球,16歲接觸蹴鞠,

希望能讓大眾,尤其是年輕一輩瞭解蹴鞠文化,將這種文化推廣出去。”

蹴鞠推廣人姚晨敏向記者演示“雙肩背月”。 王笈 攝

傳授“尚武”、“尚禮”、“尚智”的“太極擂臺”也讓不少青年白領和學生“挪不動腳步”。“擂臺”以互動方式,將這門武術與音樂、茶道和講座結合在一起。

“太極講究以靜制動,以禮為先。”大世界運營團隊負責人謝軍告訴記者,“我們所謂的‘太極擂臺’,更多的是講文化和互相的配合。太極的文化是‘借力打力’,博大精深,很代表中國文化的精髓。我們推出這個系列活動的目的,不是去看誰高誰低,而是如何利用這種傳統文化能讓大家靜心,幫助大家更智慧地思考現在的生活。”

隨著主場活動正式啟動,上海多地也同時開啟“非遺嘉年華”,

迎接6月10日的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在上海天通庵路正式揭牌,虹口、寶山等地分會場主題活動先後舉行,中國國內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系列動漫短片《非遺特搜隊》也於滬上地鐵、公車等公共空間開始展播。

“非遺有很多故事性,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想通過現在大家、特別是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方式,把非遺故事介紹給大家,

”上海市文廣影視局公共文化處(非遺處)處長楊慶紅告訴記者。《非遺特搜隊》以16集、每集3分鐘的形式帶領觀眾探索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功德林素食製作技藝等蘊藏於上海各地的“非遺寶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