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99個故事告訴你,什麼是不一樣的美軍

95%的裝備“外包”

許述

魯迅曾用一個有趣的比喻來比較陳獨秀與胡適:假如將韜略比作一間倉庫罷,獨秀先生的是外面豎一面大旗,大書道: “內皆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著的,

裡面有幾枝槍,幾把刀,一目了然,用不著提防。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張小紙條道: “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

美國喜歡把武器庫開著,把部分武器敞開了給人看,就是要嚇倒對手,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則有點像胡適,很神秘,也能達到威懾的效果。

在多數人印象裡,軍事裝備因保密需要,

多為內部製造,不會外包。美軍似乎沒這方面的顧忌,95% 的專案都採用競爭的方式。

不要以為美國人傻,人家算盤打得很精:武器裝備採用競爭研製的方式,一來可以促進技術創新,二來還可以省錢——每年節約軍費12%-30%。

1991年海灣戰爭中,每 100 個在役正規軍人只有 1個軍事外包服務商提供的雇員。

8 年後的科索沃戰爭時,這個比率已達到了1:1。美軍武器裝備從生產到維修,很大一部分都外包給民營公司。有這樣幾個資料:海軍艦艇的改裝和維修,35% 在私人船廠進行;陸軍裝備保障任務,40% 交由地方完成;伊拉克戰爭中,美軍裝備維修任務交到地方的部分占 49%,且完成出色。

我國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以往基本是“閉門造車式”,早就被人詬病。道理很簡單:在缺乏競爭和監督的情況下,

不僅技術創新動力不足,而且容易滋生腐敗。

2015 年伊始,一個好消息傳來——中國開通了武器裝備採購網,該網站包括了從衛星監控裝備到國內生產情報系統的 350 多個武器採購專案。總裝備部綜合計畫部副部長夏清月表示:“對於競爭各方,採購競標將是合法、公開、透明的。只要符合資格要求,不論是軍工產業集群還是私人部門,都能夠參與競標。

”對此,包括彭博社等外媒紛紛予以積極評價,稱此舉修正了不透明且催生腐敗的(軍隊採購)系統。

武器裝備採購網的開通,當然是個好消息。不過,那些積極的結論也許下早了些。如果軍事裝備採購僅僅靠開通一個網站就可以消除不透明,消滅腐敗,是不是太容易太簡單了?該網站的開通,是個積極信號。裝備採購要變得高效,需要大量的配套措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了,軍事外包也不是沒有風險。除了保密風險之外,外包商能否提供及時的、有力的服務也成為考驗之一。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一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前方出故障了,軍方要求承包商前往修理。而承包商卻說,只有得到足夠強大的火力掩護才會去前線。約束外包公司主要靠合同,如果違約,他們最多賠錢。然而,士兵的生命和戰爭的結果,豈是錢能賠得起的?

話又說回來,不能因為軍事外包有風險就拒之於千里之外,如果收益大於風險,就不妨嘗試。

美軍的許多成功可以“複製”

——評許述新著《這就是美軍》

胡先成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軍官,一本不“厚”也不“重”的軍事書籍,卻有王洪光、戴旭兩位重量級人物為他寫序,規格之高頗令人好奇。但它最受我關注的,或者說最吸引我的,不在其“身價”,而在於它連續兩周創下京東軍事書籍暢銷榜前三名的奇跡。

這個奇跡,如果有理由,一定是它用故事的方式,帶著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美軍,也為中國軍隊建設發展提供了“美軍視角”。

99個故事,一個故事一個視角,既獨立成篇,又渾然一體,激蕩出一串串思想的火花,讀之,可以滌蕩舊思想,開啟新思維。比如,在《哪位將軍“愛江山,更愛歷史”》篇中,闡述美軍對歷史的重視程度,由“軍官們參與創造歷史”。筆者是學新聞專業出身,當時學校也有歷史系,我至今印象深刻的理念是:“歷史是昨天的新聞,新聞是明天的歷史。”即便後來當上了軍事記者,我仍將自己定位為“新聞的記錄者”,而未曾將“歷史的創造者”等同聯繫起來。格局不同,境界當然會大不一樣。這是令我感到汗顏的地方。

這的確是一本基於“憂患意識”的書籍,充滿了一名軍人對軍隊發展建設深深的憂思。作者許述將寫作的“槍口”從一開始就瞄準戰爭、戰場,瞄準戰場上的問題,“問題意識”是貫穿始終的主旋律。比如,在《把“怕”字從心裡趕出去》中,通過美如何幫助官兵適應殘酷的戰場環境,使參戰官兵克服恐懼心理,反思我軍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就軍隊和軍人而言,這絕非憑空想像,問題太現實了!正如作者所言:“聞戰則喜”是兵書中描寫的理想狀態,真實的情況往往是“臨戰而懼”。

在“問題意識”的指導下,書中反映問題的內容俯拾即是。甚至在有些方面,觸及我們自身的問題大膽而直接。比如,朝鮮戰場、西沙海戰中失敗的戰例,這些未曾公開的“敗筆”也被披露。突出的“問題意識”,反映出作者強烈的責任擔當。

本書涵蓋面非常廣,涉及軍事技術、戰前動員、人才培養、軍人榮譽、部隊管理、兵員徵集、經濟投入等諸多方面,而且,體現了長遠的目光與前瞻性思考。全書始終聚焦如何把握戰場先機,如何獲得戰爭勝利,直面現實、透視未來。比如,寫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公有地盤”變成“私有領地”》,寫網路戰的《天啊,一個手無寸鐵的人居然俘虜了一支分艦隊》,寫機器人的《機器人戰士,這不是科幻片》……美軍在技術上走得太遠了,在許多方面都引領全球、獨霸天下。我想,這些也應該成為我們未來追趕的方向。

毋庸諱言,本書是有傾向性的,總體上是“褒美貶中”。99個故事大都是說美軍的優勢,對比下之,言我軍多是問題,很少說成績。對美軍,膚淺地討論它的優劣毫無益處;對我們來說,問題暴露在平時比暴露在戰時好,暴露給自己比暴露給敵人好。美軍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曾經是我們戰場上的對手,目前看不到能成為朋友的任何跡象。但不管怎麼說,想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揚長補短是關鍵,誰厲害我們就要以為誰為師,誰優秀誰就是我們追趕的目標,以強大的對手為師,就是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

海涅有詩雲:“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有什麼樣的思路,當然就會有什麼樣的出路。面對問題和差距,我們絕不能當“鴕鳥”,遇到問題把頭埋到草堆裡。套用一句網上流行語:“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相信這句話。”落後當然很可怕,落後不僅會挨餓、挨駡,而且還可能會挨打!本書無不警醒我們:面對思想、技術等方面的差距,除了奮起直追,我們別無選擇。

技術方面東西的不好學,就算你很想學,別人也不會輕易教給你,甚至處處給你設置障礙。但先進的思想理念、成功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我們當然可以實行“拿來主義”,以優化自身、加強自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軍的許多成功是可以“複製”的,這也是我們通往世界一流軍隊的必由之路。相信只要我們不忘初心、久久為功,就一定有彎道超車、實現“逆襲”的那一天。

辯證思維方法是理論思維的工具。本書從作戰、訓練、支援、文化四個方面介紹美軍,充滿辯證的哲學思維方法,比如《美軍戰略思想的“變”與“不變”》《打一槍換一種打法》《既要低頭走路,也要抬頭看天》,都充分體現了這種思維方法,提示了戰爭的本質規律。談到重視任職經歷,作者寫道:“不需要梯子就能一步登天的人,畢竟是極少數。作為一種用人制度,還是不要冒這個險的好。”書中反映辯證思維的論述,可以說不勝枚舉。

一位軍事評論家說:“讀書創作的方式大致有兩種:一曰厚積薄發,二曰薄積厚發。在速食、速朽的時代,後者似比前者更實用些。”因此他提倡“花一個月思考,用一小時創作”,本書絕不是速成之作,作者許述五年醞釀,半年分娩,300多個註腳,足見其潛心著述、薄積厚發之功。

優秀的著作除了具備獨到的思想,能給人以啟示,還須擁有精彩的呈現。可喜是,本書都做到了!堪稱改進文風的範本。現實中,不少有意義的書很乾巴,或無聊的事很風趣,本書把二者結合起來,以扯家常的方式娓娓道來,把有意義的事情講得很有意思,為文壇帶來了一股清風。如果僅看99個小標題,就有一種迫不及待讀下去的渴望。

拿到本書後,筆者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其內容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深思,讓人感受到書中噴湧而出的思想,作者的思緒在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外間恣意揮灑,縱橫馳騁,足見其深厚的文化沉澱和資料累積,讀來有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意。作者在書中宣導觀念創新,而且寫作力體力行,因為寫這本書本身就是在踐行觀念創新,使觀點更具說服力。

作者:許述 胡先成

編輯:火藝卉

編審:曲延濤

約束外包公司主要靠合同,如果違約,他們最多賠錢。然而,士兵的生命和戰爭的結果,豈是錢能賠得起的?

話又說回來,不能因為軍事外包有風險就拒之於千里之外,如果收益大於風險,就不妨嘗試。

美軍的許多成功可以“複製”

——評許述新著《這就是美軍》

胡先成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軍官,一本不“厚”也不“重”的軍事書籍,卻有王洪光、戴旭兩位重量級人物為他寫序,規格之高頗令人好奇。但它最受我關注的,或者說最吸引我的,不在其“身價”,而在於它連續兩周創下京東軍事書籍暢銷榜前三名的奇跡。

這個奇跡,如果有理由,一定是它用故事的方式,帶著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美軍,也為中國軍隊建設發展提供了“美軍視角”。

99個故事,一個故事一個視角,既獨立成篇,又渾然一體,激蕩出一串串思想的火花,讀之,可以滌蕩舊思想,開啟新思維。比如,在《哪位將軍“愛江山,更愛歷史”》篇中,闡述美軍對歷史的重視程度,由“軍官們參與創造歷史”。筆者是學新聞專業出身,當時學校也有歷史系,我至今印象深刻的理念是:“歷史是昨天的新聞,新聞是明天的歷史。”即便後來當上了軍事記者,我仍將自己定位為“新聞的記錄者”,而未曾將“歷史的創造者”等同聯繫起來。格局不同,境界當然會大不一樣。這是令我感到汗顏的地方。

這的確是一本基於“憂患意識”的書籍,充滿了一名軍人對軍隊發展建設深深的憂思。作者許述將寫作的“槍口”從一開始就瞄準戰爭、戰場,瞄準戰場上的問題,“問題意識”是貫穿始終的主旋律。比如,在《把“怕”字從心裡趕出去》中,通過美如何幫助官兵適應殘酷的戰場環境,使參戰官兵克服恐懼心理,反思我軍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就軍隊和軍人而言,這絕非憑空想像,問題太現實了!正如作者所言:“聞戰則喜”是兵書中描寫的理想狀態,真實的情況往往是“臨戰而懼”。

在“問題意識”的指導下,書中反映問題的內容俯拾即是。甚至在有些方面,觸及我們自身的問題大膽而直接。比如,朝鮮戰場、西沙海戰中失敗的戰例,這些未曾公開的“敗筆”也被披露。突出的“問題意識”,反映出作者強烈的責任擔當。

本書涵蓋面非常廣,涉及軍事技術、戰前動員、人才培養、軍人榮譽、部隊管理、兵員徵集、經濟投入等諸多方面,而且,體現了長遠的目光與前瞻性思考。全書始終聚焦如何把握戰場先機,如何獲得戰爭勝利,直面現實、透視未來。比如,寫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公有地盤”變成“私有領地”》,寫網路戰的《天啊,一個手無寸鐵的人居然俘虜了一支分艦隊》,寫機器人的《機器人戰士,這不是科幻片》……美軍在技術上走得太遠了,在許多方面都引領全球、獨霸天下。我想,這些也應該成為我們未來追趕的方向。

毋庸諱言,本書是有傾向性的,總體上是“褒美貶中”。99個故事大都是說美軍的優勢,對比下之,言我軍多是問題,很少說成績。對美軍,膚淺地討論它的優劣毫無益處;對我們來說,問題暴露在平時比暴露在戰時好,暴露給自己比暴露給敵人好。美軍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曾經是我們戰場上的對手,目前看不到能成為朋友的任何跡象。但不管怎麼說,想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揚長補短是關鍵,誰厲害我們就要以為誰為師,誰優秀誰就是我們追趕的目標,以強大的對手為師,就是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

海涅有詩雲:“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有什麼樣的思路,當然就會有什麼樣的出路。面對問題和差距,我們絕不能當“鴕鳥”,遇到問題把頭埋到草堆裡。套用一句網上流行語:“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相信這句話。”落後當然很可怕,落後不僅會挨餓、挨駡,而且還可能會挨打!本書無不警醒我們:面對思想、技術等方面的差距,除了奮起直追,我們別無選擇。

技術方面東西的不好學,就算你很想學,別人也不會輕易教給你,甚至處處給你設置障礙。但先進的思想理念、成功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我們當然可以實行“拿來主義”,以優化自身、加強自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軍的許多成功是可以“複製”的,這也是我們通往世界一流軍隊的必由之路。相信只要我們不忘初心、久久為功,就一定有彎道超車、實現“逆襲”的那一天。

辯證思維方法是理論思維的工具。本書從作戰、訓練、支援、文化四個方面介紹美軍,充滿辯證的哲學思維方法,比如《美軍戰略思想的“變”與“不變”》《打一槍換一種打法》《既要低頭走路,也要抬頭看天》,都充分體現了這種思維方法,提示了戰爭的本質規律。談到重視任職經歷,作者寫道:“不需要梯子就能一步登天的人,畢竟是極少數。作為一種用人制度,還是不要冒這個險的好。”書中反映辯證思維的論述,可以說不勝枚舉。

一位軍事評論家說:“讀書創作的方式大致有兩種:一曰厚積薄發,二曰薄積厚發。在速食、速朽的時代,後者似比前者更實用些。”因此他提倡“花一個月思考,用一小時創作”,本書絕不是速成之作,作者許述五年醞釀,半年分娩,300多個註腳,足見其潛心著述、薄積厚發之功。

優秀的著作除了具備獨到的思想,能給人以啟示,還須擁有精彩的呈現。可喜是,本書都做到了!堪稱改進文風的範本。現實中,不少有意義的書很乾巴,或無聊的事很風趣,本書把二者結合起來,以扯家常的方式娓娓道來,把有意義的事情講得很有意思,為文壇帶來了一股清風。如果僅看99個小標題,就有一種迫不及待讀下去的渴望。

拿到本書後,筆者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其內容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深思,讓人感受到書中噴湧而出的思想,作者的思緒在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外間恣意揮灑,縱橫馳騁,足見其深厚的文化沉澱和資料累積,讀來有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意。作者在書中宣導觀念創新,而且寫作力體力行,因為寫這本書本身就是在踐行觀念創新,使觀點更具說服力。

作者:許述 胡先成

編輯:火藝卉

編審:曲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