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加珍,這個溫州漢子,從國外“螞蟻搬家”搬回了大量珍貴文物

今年的1月7日,在溫州甌海區郭溪街道仙莊路,一個民間博物館“溫州市仙莊文化藝術館”經溫州市有關部門批准,

正式掛牌開館了。這裡,是溫州商人、荷蘭中國總商會執行會長黃加珍在溫州的公司辦公樓三樓,而黃加珍,也就是這個博物館的館長。

這裡,並被授予溫州市僑務文化基地,溫州市外僑辦並組織了巴西、美國、義大利、德國、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僑團負責人,出席了這溫州市第八個文化基地的掛牌儀式。

在面積600多平方米博物館內,擺放著近700件展品,其中佛像占了相當一部分,包括隋朝的鐵佛像、唐代木佛、宋代石佛、明代銅佛等,屬鎮館之寶。還有不少銀器飾物。

荷蘭中國總商會,是個跨國的會,會務開展得有聲有色。該會有一個會長和兩個執行會長,現任會長是朱少光,荷蘭執行會長是錢旭東,而黃加珍就是中國的執行會長。加珍,有業務在荷蘭,親人也在荷蘭,因此每年來荷蘭數次,我們認識有數年,偶爾也一起吃飯喝酒。以前,只知道他是個成功的商人,後來,知道他也喜歡擺弄文物古董,但是,沒想到他的規模這麼大。

他說,到目前為止,他一共收藏了23000件文物古董,70%是中國的珍品,

包括從中國流出去的各朝代佛像、上古時期青銅器、清末張之洞硯臺和清代吳之潘等大師的竹雕筆筒等藏品,年代分別有隋、唐、宋、明、清等時期。他還收藏了不少海外藝術品,

有18世紀銅鎏金掐絲西洋座鐘、19世紀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銀器大師作品等。

他說,目前的藏品,運回國內的有6000多件,還有大部分在國外。這次在溫州仙莊博物館展出的,只是其中運回國內的小部分,有些作品太大,空間不夠。

一個商人,怎麼跟文物古董結緣?

他說,一直到2005年,才從一位荷蘭人手中買下第一件藏品,那是一尊1米多高的劉伯溫銅像。從此,他與收藏結了緣,一發不可收拾,在出國期間,他足跡踏遍了荷蘭、比利時、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拍賣行,走訪收藏家。

講講以第一件收藏的故事?

加珍說,他荷蘭一家拍賣行認識了一位元70多歲的荷蘭人,這位荷蘭人自稱家中有一尊“孔子”銅像,是他父親40多年前從廣西買入的。當黃加珍到收藏者家中一看,發現荷蘭人所說的“孔子”是明朝開國元勳——溫州文成的劉伯溫。

“作為溫州人,我一定要將劉伯溫請回溫州!”加珍說。

為了這尊清代的銅像,他與這位收藏者談起劉伯溫及自己的家鄉溫州,足足談了三個月。一來二去,這位荷蘭人被他的誠意打動,但他跟黃加珍約定,此銅像不能再度買賣交易。黃加珍承諾了,老人最後答應賣給他,價格也從原來的1200歐元降到700歐元。

700歐元買回一尊清代銅像!從此,黃加珍嘗到了“撿漏”滋味,著迷似地四處與荷蘭人交朋友,到處去看流失海外的各類中國寶貝。

先致富,後收藏

“其實,我很早就喜歡收藏,只是那時候沒有錢,缺乏經濟條件,只能奢望了。”他說,

的確,他現在是名成功的商人,光是花在購買古董的金錢,已經超過了300多萬歐元。

他是土生土長的甌海人,改革開放初期,在家鄉創辦了一家液壓標準件廠,賺了第一桶金。

1992年11月,他攜家人遷居阿根廷,先後創辦阿根廷國際商務有限公司、蕾伊諾化妝品蘇州有限公司、荷蘭王國南洋公司等。同時,他還是阿根廷比利丹集團皮革脫毛系列和複鞣系列產品、南非貴金屬的中國總代理,創辦了浙江尤尼特商務有限公司,在國內14個省設立分代理。2016年,黃加珍僅代理國內堅木栲膠年銷售量就突破8000噸,年銷售額1.1億人民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2014年開始,加珍與荷蘭MILEKA農業實業公司在瀋陽投資了1500萬歐元,創辦了瀋陽市葆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荷蘭特產蔬菜菊苣(Witloof),讓中國人也能品嘗這種荷蘭特色蔬菜。現在,這項投資已經步入正軌。

螞蟻搬家,讓祖宗的文物回流中國

把這些中國文物運回中國,是通過怎樣的途徑呢?

加珍說,那真是螞蟻搬家啊!他把這些搜集回來的中國文物,珍藏在荷蘭家中,連車庫、儲藏室都堆滿了。為了能運回國內,他多次往返,使得他成了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的VIP客戶。他憑藉國際航班VIP旅客的身份,採取“螞蟻搬家”的方式,每次回國僅能隨身攜帶的兩件行李箱,裝滿的都是藏品。

許多大件器物不能隨身攜帶的,他也捨得花錢空運回國,僅運費已累計花去不少於50萬元。

現在,他在家鄉仙莊建起了博物館,裝設了保安器材。

運回去的寶物,可能就再也出不了國了?

他稱,這些藝術品是無價的,不會再流出國,也不打算轉賣,會永久收藏,展現給世人。

“讓中國的古代藝術品回到祖國懷抱,值!”加珍說。

加珍正當盛年,他的生意也蒸蒸日上,相信他會不斷收購和搬回更多的中國文物古董,擴大博物館的規模,展出更多的中國古代藝術精品,以寄託他對祖國對故土的情思。

在出國期間,他足跡踏遍了荷蘭、比利時、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拍賣行,走訪收藏家。

講講以第一件收藏的故事?

加珍說,他荷蘭一家拍賣行認識了一位元70多歲的荷蘭人,這位荷蘭人自稱家中有一尊“孔子”銅像,是他父親40多年前從廣西買入的。當黃加珍到收藏者家中一看,發現荷蘭人所說的“孔子”是明朝開國元勳——溫州文成的劉伯溫。

“作為溫州人,我一定要將劉伯溫請回溫州!”加珍說。

為了這尊清代的銅像,他與這位收藏者談起劉伯溫及自己的家鄉溫州,足足談了三個月。一來二去,這位荷蘭人被他的誠意打動,但他跟黃加珍約定,此銅像不能再度買賣交易。黃加珍承諾了,老人最後答應賣給他,價格也從原來的1200歐元降到700歐元。

700歐元買回一尊清代銅像!從此,黃加珍嘗到了“撿漏”滋味,著迷似地四處與荷蘭人交朋友,到處去看流失海外的各類中國寶貝。

先致富,後收藏

“其實,我很早就喜歡收藏,只是那時候沒有錢,缺乏經濟條件,只能奢望了。”他說,

的確,他現在是名成功的商人,光是花在購買古董的金錢,已經超過了300多萬歐元。

他是土生土長的甌海人,改革開放初期,在家鄉創辦了一家液壓標準件廠,賺了第一桶金。

1992年11月,他攜家人遷居阿根廷,先後創辦阿根廷國際商務有限公司、蕾伊諾化妝品蘇州有限公司、荷蘭王國南洋公司等。同時,他還是阿根廷比利丹集團皮革脫毛系列和複鞣系列產品、南非貴金屬的中國總代理,創辦了浙江尤尼特商務有限公司,在國內14個省設立分代理。2016年,黃加珍僅代理國內堅木栲膠年銷售量就突破8000噸,年銷售額1.1億人民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2014年開始,加珍與荷蘭MILEKA農業實業公司在瀋陽投資了1500萬歐元,創辦了瀋陽市葆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荷蘭特產蔬菜菊苣(Witloof),讓中國人也能品嘗這種荷蘭特色蔬菜。現在,這項投資已經步入正軌。

螞蟻搬家,讓祖宗的文物回流中國

把這些中國文物運回中國,是通過怎樣的途徑呢?

加珍說,那真是螞蟻搬家啊!他把這些搜集回來的中國文物,珍藏在荷蘭家中,連車庫、儲藏室都堆滿了。為了能運回國內,他多次往返,使得他成了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的VIP客戶。他憑藉國際航班VIP旅客的身份,採取“螞蟻搬家”的方式,每次回國僅能隨身攜帶的兩件行李箱,裝滿的都是藏品。

許多大件器物不能隨身攜帶的,他也捨得花錢空運回國,僅運費已累計花去不少於50萬元。

現在,他在家鄉仙莊建起了博物館,裝設了保安器材。

運回去的寶物,可能就再也出不了國了?

他稱,這些藝術品是無價的,不會再流出國,也不打算轉賣,會永久收藏,展現給世人。

“讓中國的古代藝術品回到祖國懷抱,值!”加珍說。

加珍正當盛年,他的生意也蒸蒸日上,相信他會不斷收購和搬回更多的中國文物古董,擴大博物館的規模,展出更多的中國古代藝術精品,以寄託他對祖國對故土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