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不愛學習就允許他放棄?要這家長有何用?!

上午和同事聊天說,高考結束了,從今天起,高二變高三了,同事也說,覺得好突然啊,自己家的孩子去年這個時間還沒中考,今天都成高二了……

我覺得,高考,真是的欺負人,欺負孩子們太年輕,

因為太年輕,所以不知道這樣的機會有多難得,不知道高考過後,真的是人生的分水嶺。

1

但,我們家長知道啊,高考恢復40年,我們都是經歷了高考的人。高考是逆襲人生的機會,或者說是我們普通人的逆襲機會。

之前我們談過為什麼要上大學,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清華北大、十大名校、985、211和二三本專科的區別,只有親自走一遭才知道。

有碗雞湯說的好:

高考可能是你人生中唯一一次和那些富二代、權二代們產生直接利益衝突,

迫使他們要用盡一切手段和資源來將你這個對手擠下去。

而作為普通人,你唯一的應對方法只有加倍努力地學習,然後祈禱上天保佑。

社會不公平,而高考給了我們普通人去爭取最大公平化的機會。

後來我們又說過為什麼要上重點高中,因為有調查統計過,名牌大學的學生絕大多數來自重點高中!

如果我們的孩子可以努力學習,

先是考進重點高中,然後就有可能進入名牌大學,畢業就業“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美好人生就能實現了~

可是,這個時候我們的孩子說:

學習苦,我不想堅持

我超聰明,就是不幹

我成績我還行,不用努力

而此時,作為家長,你恰好“包容”的孩子的這些想法,默認孩子可以不用努力學習,允許他放棄爭取未來的機會……

那將來孩子踏入社會,過著看不到邊際而忙碌的生活,沒有追求、沒有意義,開始痛駡那個十七八歲不懂事的自己。

作為家長,我們甘心嗎?

2

或許是聽多了國外“素質教育”的好,我們中國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常常喊著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口號,然而很多父母口裡的“尊重”,

變成了“遵從”。

鄰居家的兒子去年剛上初三的時候住校。經常會抱怨學校的飯菜太難吃,生活條件太差。

“土豆炒肉裡只潛伏著兩塊肥肉!”

“番茄炒雞蛋找不到雞蛋,根本就是番茄炒番茄!”

“好不容易燉回排骨吧,量還特小,不拼命搶都買不到!”

“打熱水要跑出二裡地!”

“床板子硬死了!”

每個月回家時說起學校裡的苦來,兒子就像下傾盆雨似的,直泄而下。

後來,寒假的時候,

鄰居家舉家搬遷至距離學校更近的出租房裡,給兒子辦了走讀。

這學期下來,據說兒子回家後,常常“沒時間”複習功課,因為他不是玩電腦就是玩手機,上次模擬考試成績也從中等變成了倒數。

我們對孩子的“寬容”、“理解”、“尊重”……真的是幫了他嗎?

3

從沒聽到過哪個家長說“我們家孩子特別愛學習”,那孩子不想學的時候,我們就能允許他放棄嗎?

以孩子的天性來看,早期處在一個探索階段,對很多新鮮事物都很容易感興趣,但要想僅靠興趣和內驅力讓孩子長期對一種事物感興趣並堅持下來,基本上不可能。

而任何學習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東學一下西學一下,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生活中,有多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事情?

不想讓孩子長大後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

那孩子不想學的時候,我們就能允許他放棄嗎?

以孩子的天性來看,早期處在一個探索階段,對很多新鮮事物都很容易感興趣,但要想僅靠興趣和內驅力讓孩子長期對一種事物感興趣並堅持下來,基本上不可能。

而任何學習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東學一下西學一下,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生活中,有多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事情?

不想讓孩子長大後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