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摩洛哥有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有1塊一個的甜點,五毛一個的油條圈

在這個小偷橫行,騙子遍地的國家旅行,真是讓人亦可賽艇。

此行第一站是馬拉喀什,嘈雜髒亂的街道,拼命拉客的商人,街邊不懷好意的無業青年,讓其印象分大減。在去旅館的路上,

同行夥伴遇到了小偷,損失了30歐元。第一天清晨,我被宣禮塔的呼嚎吵醒,原來是我們選的旅館離清真寺太近了。都說這裡是最伊斯蘭的國家,也是最不伊斯蘭的國家,我算是見識到了。

總之,我的摩洛哥旅程就從負分印象開始了。沒想到,接下來的旅程卻越來越精彩了。

無論是浩瀚的撒哈拉,還是五彩的菲斯,或者藍色的舍夫沙萬,甚至是沒有什麼景點的卡薩布蘭卡,處處都有驚喜。雖然驚喜都在意料之中,但也不失為一些小確幸。一旦習慣了街邊的坑蒙拐騙,摩洛哥的魅力就浮現出來了。

街邊1塊一個的小甜點,五毛一個的油條圈,隨處可見的鮮榨果汁,會生活的人到這裡一定會高興死。這裡不像伊朗,沒有太多禁忌,

甚至走夜路時還會有人問你要不要high一下(當然指得是marijuana),開放的很。一旦習慣了,原本壓抑氣氛也變得輕鬆了。

舍夫沙萬

更何況,這裡有撒哈拉,有那無垣的沙海和漫天的繁星。去沙漠的那幾天,絕對是此行的精華。壯美的自然風光結合上成熟的沙漠團服務,

想說不喜歡都難。

進出沙漠的路上挺漫長的,但能一覽大半個摩洛哥的風景,也是極好的。更何況,還有司機作伴,一路上聽著六七十年代的經典歌曲在沙漠上飛馳,簡直就是加州旅館歌詞的現實版:On a dark desert highway, cool wind in my hair. Warm smell of colitas, rising up through the air. 然而後半句並沒有發生。

有一次跟我們的沙漠團司機聊到宗教政治話題,

他直言不諱的對我說,在這個國家,沒人關心宗教。原話是:No one cares about religion anymore, if he does, he's a liar. 他還說這裡的人只關心如何掙錢,money money money,當然關於這點我之前已經領教過了。

可別以為我們的司機是一個伊斯蘭衛道士,相反,他是帶著愉悅且自豪的神態說的。“我們跟那些中東國家不同,我們不產石油,所以沒有人關注我們。看看那些石油遍地的國家,都是一團糟,我們則是靠自己的雙手掙錢。

”我心想,我看出來了,我在馬拉喀什就看出來了。

舍夫沙萬

細想之下,摩洛哥跟中國是如此相似。(這句話非褒非貶)車站外拉客的司機,嘈雜擁擠的市場,甚至是專坑外國人的商店,都是兩個國家共有的特徵。她與中國最為相似的地方是一個被稱為“瑞士小鎮”的度假區,位於沙漠到菲斯的半路上。有著成排的嶄新的歐洲風格度假別墅、批量化生產的人行道鋪地磚,好似中國二線城市新建的地產樓盤。我們的司機說這裡像瑞士,可我說像中國。

有時候,有美和醜的對比才能體現魅力。摩洛哥恰巧就是這樣,有人恨、有人愛,才讓她的形象鮮活了起來。有了鮮活的形象,才值得令人嚮往。

話說回來,我從小就很嚮往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只是到了現在記憶有些模糊,那本書的故事早已模糊,但好在那份感覺尚存,這次的旅程恰好幫我回憶了那撒哈拉的故事。如有一天萬水千山走遍,還望初心不變。

位於沙漠到菲斯的半路上。有著成排的嶄新的歐洲風格度假別墅、批量化生產的人行道鋪地磚,好似中國二線城市新建的地產樓盤。我們的司機說這裡像瑞士,可我說像中國。

有時候,有美和醜的對比才能體現魅力。摩洛哥恰巧就是這樣,有人恨、有人愛,才讓她的形象鮮活了起來。有了鮮活的形象,才值得令人嚮往。

話說回來,我從小就很嚮往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只是到了現在記憶有些模糊,那本書的故事早已模糊,但好在那份感覺尚存,這次的旅程恰好幫我回憶了那撒哈拉的故事。如有一天萬水千山走遍,還望初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