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路健身、減肥的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良好的運動習慣是保證人們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之一,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建議人們每天至少要步行6000步,於是有很多人便以為走路是能減肥和健身的,但是往往走上幾天下來,其效果並不明顯,這就讓人們開始懷疑:走路對健康真的有用嗎?其實,走路究竟能不能健身和瘦身,最終還要看步行後身體所消耗熱量的強弱。而往往步行要達到健走的強度,才能達到減肥、健身的效果。

到底按照什麼速度走才是健走呢。

健走的強度並不單靠速度來判定,還得看呼吸的頻率。日常健走只要達到氣喘、心跳加快的狀態,並且不影響說話交流就可以了。

每次健走30分鐘以上,或者每次至少10分鐘,每日累計30分鐘以上都可以。我們也可以用步數來判斷運動量,《科學健走騰沖宣言》建議:僅以步行作為運動方式的普通成年人,
建議每日步行總量8000~13000步,其中健走5000~8000步,日常生活約3000~5000步。

 另外,對那些本身有些慢性疾病的患者,運動方式就要更加引起注意。如糖尿病患者,運動前要適量進食,出門最好帶些糖塊,防止中途發生低血糖。同時,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經病變,對傷痛不敏感,所以健走後要仔細檢查雙足,一旦發現問題須及時就診。

那本身有骨關節疾病的患者,是不是就不能健走了呢,這樣的運動強度關節受得了嗎?其實,我們常說“骨肉相連”,即骨骼和肌肉是不分家的。所以,越是骨關節有疾病的人,越要有一定量的肌肉去保護、支撐骨骼,以達到一個更好的整體狀態。但是,骨關節疾病的患者健走時更應注意膝蓋與腳踝的保護,

根據情況使用健走杖等輔助工具,而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暫停健走或運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