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賺216億,被掃地出門,馬雲敬佩的商業奇才,被面子逼絕路!

文/創日報

最近,各大手機品牌的行銷大戰,

令人眼花繚亂!

OPPO陸續簽下陳偉霆、迪麗熱巴兩大當紅鮮肉,

華為也沒閑著,

找來胡歌為榮耀9代言!

據說還會推出仙劍特別款。

每天只有3分鐘時間吃飯的雷布斯,

為了自家的小米四處奔波,

這次更是直接登上了《奇葩說》

在代言人大戰的硝煙裡,

創哥不禁回憶起自己用的第一部手機,

小靈通

沒有大咖代言,也沒冠名綜藝,

就這還得火到要托關係才能買到。

巔峰時期甚至有9000萬用戶,

只要你手裡揣著一部小靈通,

大概是那個年代最時髦的事情。

小靈通的成功,締造了一家市值近600億,年收入216億的商業巨頭。

但其背後的創始人,卻被逼斬斷了他跟“小靈通”的關係,跟12年的合作夥伴割袍斷義,最後被趕出了董事會。

今天創哥就來扒一扒 “小靈通之父” 吳鷹的故事。

三觀超正的熱血少年,餓肚子也不能丟了中國人的尊嚴

1985年,吳鷹帶著30美元,坐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開始求學之路。26歲的他還沒有走出青春期,熱血、愛國、不怕吃苦、是吳鷹做事的原則。

剛下飛機,吳鷹就遇到了一個美國小女孩,女童一手舉著餓的皮包骨的非洲難民照,

一手托著捐款箱眼巴巴的盯著吳鷹,希望他捐2美元。

吳鷹本來還有點猶豫,畢竟他全部家當才30美元,但當聽到小女孩原來是把自己當成了日本人時,吳鷹立馬掏出了2美元,並且認真地告訴小女孩:我是中國人,但中國人更有愛心。

2美元沒了可以再賺,

但中國人的臉說什麼也不能丟。

錢是捐的瀟灑,但生活卻很殘酷,舉目無親的吳鷹只能從最苦最累的搬運工做起,為了吃飯,只要能掙錢的雜工,吳鷹基本做了個遍。

做搬運工時,吳鷹和一些越南難民、國內偷渡客在一起,每天承受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有一次大家都休息了,老闆卻讓他進倉庫把粘在老鼠膠上的死耗子摳下來。

千辛萬苦跑到美國,難道就是為了幹這活?吳鷹一邊清理著死耗子,一邊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鹹魚翻身。

1986年,吳鷹終於進入了夢寐以求的貝爾實驗室,那個一個締造了現代科技半壁江山的地方。那裡不但有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一流的科研條件。

貝爾實驗室

工作幾個月後,發生了一件事,徹底給了吳鷹一次震撼教育。

在一次接待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電訊代表團時,美國人為了限制中國,故意把很多專業問題回答的模棱兩可,吳鷹看不下去自己的同胞被糊弄,本想開口,卻直接被boss趕出了實驗室。

這件事不禁讓吳鷹想起了當年機場的小女孩,以及打工餐廳的老闆。中國人在美國竟被如此歧視,他意識到:中國人一定要自強,一定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領先他人的東西這樣,人家才能真正看得起你。

於是吳鷹出來創業了,1995年UTstarcom公司問世,同為留學生的陸弘亮成為他的合夥人。

靠著當時頗為時髦的“電信+中國”的概念,UT斯達康賺得了第一桶金——軟銀總裁孫正義3000萬美元的投資,這也是孫正義在中國最早的投資專案。

電子時代大帝 孫正義

買下國企看不上的“落後技術”,賭出一家600億的商業巨頭

作為通信專業的留學生,吳鷹敏銳的發現,國內通信市場潛力巨大。

雖然當時國家通信設施落後,產業環境不成熟,但別人眼裡的差距,在他眼裡是創業的機會:要知道90年代初中國個人電話普及率只有1.7%,但假設中國發展到50%的普及率,就是一個6億人的市場!

90年代的電信營業廳永遠擠滿了人

瞄準通信這一點,吳鷹把技術和理念裝在腦子裡,帶著團隊,回到了國內。

當機立斷,敢賭敢拼

1996年,回到國內準備大施拳腳的吳鷹,碰到了他的貴人徐福新。

當時,移動已經從電信分拆出去,帶走了移動業務牌照。而電信急切需要一種新的產品,跟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競爭。恰巧是浙江余杭市郵電局局長的徐福新,去日本考察時偶然發現了PHS技術(小靈通)。

徐福新回來一彙報,電信領導就像挖到了金礦那樣興奮。趕緊讓徐福新去和多家國際通信巨頭聯繫,想要合作開發。

可談了一年多,這些通信巨頭都嫌棄小靈通技術落後 (2G網路,功能單一且品質不穩定)當時華為、愛立信在認真做過專項研究之後,也決定放棄。

大公司不願意做,小公司又沒能力做,而吳鷹卻當機立斷的買斷了這項技術決定斥資數千萬發展小靈通業務。

吳鷹的算盤打得很精,首先,小靈通成本很低,看起來像手機,用的卻是固話的網路,發射功率很低,僅有10毫瓦,一台小靈通只要幾百塊,資費還比手機便宜80%。

這對於當時還用不起手機的中國群眾來說,小靈通的魅力無疑是不可阻擋的。他覺得,只要對老百姓有實實在在好處的東西,技術和市場需求能有機結合,這事兒肯定能做成。

結果吳鷹賭贏了。2000年3月3日,UT斯達康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登陸當天,股價一度高沖到73美元,漲幅278%,公司市值瞬間膨脹到70多億美金。

2006年底,國內小靈通用戶已經達到9300萬,海外小靈通用戶超過700萬。

2006年蘇州搶購小靈通景象

成功後的膨脹,他把自己逼入死局,眾叛親離

雖然小靈通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相信用過小靈通的用戶都有相同的抱怨:信號不好、不能漫遊、功能單一,出了市區就沒信號,車速超過40公里通話就斷斷續續。

因為信號差,小靈通還得了個外號,叫做“喂喂操”,也就是說人們用小靈通打電話,通常都是——“喂....喂.....操.....什麼信號?”

所以,一旦人們用得起手機,小靈通被淘汰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吳鷹這時候在幹嘛呢?這個一手締造小靈通奇跡的人,正沉溺在無數讚譽堆出來的溫柔鄉:

他跟馬雲一起,

出現在央視創業大賽的評委席裡;

參加各種名人派對、

是財富論壇最容易邀請的坐客嘉賓;

出名後的吳鷹成為了媒體和公眾注意力的中心,

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猶如站上了世界之巔;

想要依靠小靈通施展更大抱負的吳鷹,這次卻載了一個大跟頭。隨著新技術的出新,小靈通的業務如多米諾骨牌般迅速倒塌。

而雪上加霜的是,公司陷入了嚴重的內部鬥爭。股價一挫再挫,虧損無邊擴散,陸弘亮和董事會眼睜睜看著曾經高高在上的公司股票,如今變得如同大白菜一樣被低廉拋售,心中自是焦慮萬端。

2006年,吳鷹被迫黯然離職了。

單一的市場、單一的產品是很危險的,尤其對做高科技產品的企業而言,而吳鷹的偏執,把自己逼上了絕境。

這時候的“小靈通之父” ,不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也再也不想提什麼小靈通了。

是誰殺死了小靈通?

2014年,小靈通基站被關閉,宣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一個時代就此落幕。吳鷹不僅失去了市值70億美金的商業帝國,在出局時更是寒酸——只有一年的薪水。

吳鷹擁有敏銳獨到的目光,當機立斷的氣魄,讓他比其他創業者提前10年嘗到了回報的甜頭;但他也在上漲的股價和榮譽裡迷失自我,膨脹驕傲,妄圖只靠一部小靈通就想撐起整個公司。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有人說,在資訊時代,誰都逃脫不了“各領風騷沒幾年”的命運運,當初拿著9000元創業的周成建,一手建立起美特斯邦威,最後卻要在閉店潮中慘澹收場。

三星Note7炸機,

炸飛了190億美元市值。

前不久,原本可以成為Google、Facebook“爸爸”的雅虎,最後卻像“孫子”一樣被賤賣,淪為互聯網浪潮的“棄子”,連名字都沒保住。

Yahoo!位於三藩市的舊看板被拆除

創哥看來黯然收場的企業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不以專業本身為核心。

在宏偉的商業藍圖裡,競爭慘烈好比戰場。創始人應該具有很強的危機感和自驅力,叫醒創業者起床的不是鬧鐘,而是自己。

始終專注圍繞自己的產業和專業,

不被其他利益所誘惑,

只有保持樂觀精神和危機感,

才能夠驅動團隊有良好的支撐能力,

把公司往前推進!

千辛萬苦跑到美國,難道就是為了幹這活?吳鷹一邊清理著死耗子,一邊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鹹魚翻身。

1986年,吳鷹終於進入了夢寐以求的貝爾實驗室,那個一個締造了現代科技半壁江山的地方。那裡不但有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一流的科研條件。

貝爾實驗室

工作幾個月後,發生了一件事,徹底給了吳鷹一次震撼教育。

在一次接待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電訊代表團時,美國人為了限制中國,故意把很多專業問題回答的模棱兩可,吳鷹看不下去自己的同胞被糊弄,本想開口,卻直接被boss趕出了實驗室。

這件事不禁讓吳鷹想起了當年機場的小女孩,以及打工餐廳的老闆。中國人在美國竟被如此歧視,他意識到:中國人一定要自強,一定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領先他人的東西這樣,人家才能真正看得起你。

於是吳鷹出來創業了,1995年UTstarcom公司問世,同為留學生的陸弘亮成為他的合夥人。

靠著當時頗為時髦的“電信+中國”的概念,UT斯達康賺得了第一桶金——軟銀總裁孫正義3000萬美元的投資,這也是孫正義在中國最早的投資專案。

電子時代大帝 孫正義

買下國企看不上的“落後技術”,賭出一家600億的商業巨頭

作為通信專業的留學生,吳鷹敏銳的發現,國內通信市場潛力巨大。

雖然當時國家通信設施落後,產業環境不成熟,但別人眼裡的差距,在他眼裡是創業的機會:要知道90年代初中國個人電話普及率只有1.7%,但假設中國發展到50%的普及率,就是一個6億人的市場!

90年代的電信營業廳永遠擠滿了人

瞄準通信這一點,吳鷹把技術和理念裝在腦子裡,帶著團隊,回到了國內。

當機立斷,敢賭敢拼

1996年,回到國內準備大施拳腳的吳鷹,碰到了他的貴人徐福新。

當時,移動已經從電信分拆出去,帶走了移動業務牌照。而電信急切需要一種新的產品,跟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競爭。恰巧是浙江余杭市郵電局局長的徐福新,去日本考察時偶然發現了PHS技術(小靈通)。

徐福新回來一彙報,電信領導就像挖到了金礦那樣興奮。趕緊讓徐福新去和多家國際通信巨頭聯繫,想要合作開發。

可談了一年多,這些通信巨頭都嫌棄小靈通技術落後 (2G網路,功能單一且品質不穩定)當時華為、愛立信在認真做過專項研究之後,也決定放棄。

大公司不願意做,小公司又沒能力做,而吳鷹卻當機立斷的買斷了這項技術決定斥資數千萬發展小靈通業務。

吳鷹的算盤打得很精,首先,小靈通成本很低,看起來像手機,用的卻是固話的網路,發射功率很低,僅有10毫瓦,一台小靈通只要幾百塊,資費還比手機便宜80%。

這對於當時還用不起手機的中國群眾來說,小靈通的魅力無疑是不可阻擋的。他覺得,只要對老百姓有實實在在好處的東西,技術和市場需求能有機結合,這事兒肯定能做成。

結果吳鷹賭贏了。2000年3月3日,UT斯達康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登陸當天,股價一度高沖到73美元,漲幅278%,公司市值瞬間膨脹到70多億美金。

2006年底,國內小靈通用戶已經達到9300萬,海外小靈通用戶超過700萬。

2006年蘇州搶購小靈通景象

成功後的膨脹,他把自己逼入死局,眾叛親離

雖然小靈通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相信用過小靈通的用戶都有相同的抱怨:信號不好、不能漫遊、功能單一,出了市區就沒信號,車速超過40公里通話就斷斷續續。

因為信號差,小靈通還得了個外號,叫做“喂喂操”,也就是說人們用小靈通打電話,通常都是——“喂....喂.....操.....什麼信號?”

所以,一旦人們用得起手機,小靈通被淘汰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吳鷹這時候在幹嘛呢?這個一手締造小靈通奇跡的人,正沉溺在無數讚譽堆出來的溫柔鄉:

他跟馬雲一起,

出現在央視創業大賽的評委席裡;

參加各種名人派對、

是財富論壇最容易邀請的坐客嘉賓;

出名後的吳鷹成為了媒體和公眾注意力的中心,

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猶如站上了世界之巔;

想要依靠小靈通施展更大抱負的吳鷹,這次卻載了一個大跟頭。隨著新技術的出新,小靈通的業務如多米諾骨牌般迅速倒塌。

而雪上加霜的是,公司陷入了嚴重的內部鬥爭。股價一挫再挫,虧損無邊擴散,陸弘亮和董事會眼睜睜看著曾經高高在上的公司股票,如今變得如同大白菜一樣被低廉拋售,心中自是焦慮萬端。

2006年,吳鷹被迫黯然離職了。

單一的市場、單一的產品是很危險的,尤其對做高科技產品的企業而言,而吳鷹的偏執,把自己逼上了絕境。

這時候的“小靈通之父” ,不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也再也不想提什麼小靈通了。

是誰殺死了小靈通?

2014年,小靈通基站被關閉,宣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一個時代就此落幕。吳鷹不僅失去了市值70億美金的商業帝國,在出局時更是寒酸——只有一年的薪水。

吳鷹擁有敏銳獨到的目光,當機立斷的氣魄,讓他比其他創業者提前10年嘗到了回報的甜頭;但他也在上漲的股價和榮譽裡迷失自我,膨脹驕傲,妄圖只靠一部小靈通就想撐起整個公司。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有人說,在資訊時代,誰都逃脫不了“各領風騷沒幾年”的命運運,當初拿著9000元創業的周成建,一手建立起美特斯邦威,最後卻要在閉店潮中慘澹收場。

三星Note7炸機,

炸飛了190億美元市值。

前不久,原本可以成為Google、Facebook“爸爸”的雅虎,最後卻像“孫子”一樣被賤賣,淪為互聯網浪潮的“棄子”,連名字都沒保住。

Yahoo!位於三藩市的舊看板被拆除

創哥看來黯然收場的企業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不以專業本身為核心。

在宏偉的商業藍圖裡,競爭慘烈好比戰場。創始人應該具有很強的危機感和自驅力,叫醒創業者起床的不是鬧鐘,而是自己。

始終專注圍繞自己的產業和專業,

不被其他利益所誘惑,

只有保持樂觀精神和危機感,

才能夠驅動團隊有良好的支撐能力,

把公司往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