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印度大火箭中看不中用?這一項技術已經遠超中國

6月5日下午,印度成功發射國產最大推力運載火箭GSLV-MarkIII,將3.2噸的新一代GSAT-19通信衛星送入距地面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

這枚火箭芯級直徑達到4米,整流罩直徑5米,起飛重量達到640噸,從外形上看,直逼中國長征-5號運載火箭。從起飛重量上看,能擠進現役火箭的前五名,其大型固體助推器也是世界上第三大。

當然,

GSLV-MkIII火箭整體性能上不能與中國相提並論,但是印度在固體火箭發動機領域的專注,使得其在航太領域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運用一度領先中國。

畢竟,製造大直徑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工藝非常複雜。這兩個固體助推器並不簡單。其重量僅次於美國太空梭的助推器和歐洲的阿裡安火箭助推器。

而其直徑位居世界第二,現役世界第一。

而至今,中國的大型運載火箭尚未運用固體助推器。然而,隨著中國逐漸意識到這一點,特別是“快舟”、“開拓”等系列固體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持這種觀點的聲音逐漸銷聲匿跡。隨著新一代大型固體助推器的研製試車成功,碾壓印度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說印度有優勢,那就是印度能夠與歐洲、美國、和俄羅斯展開更多的合作。“能夠接觸到更為先進的科技”,中國航太的國際合作條件則根本沒辦法和印度比。這當然從側面反映出中國航太業自主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