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官廳,在文化的滋養中重生

走近官廳,聯想的翅翼倏然飛過歷史的雲煙,貞觀盛世的帷幕斷然垂落,

英明的天子李世民長眠於九嵕山之後,每年清明,由皇親國戚偕同三品以上重臣,前來祭祀。車馬轎輿匯成浩蕩佇列,抵達九嵕山下時,歇息用餐之地逐漸遂形成了村落,名官廳。官廳曾有勒石銘:“南臨北川,北依群峰。皇家國戚,自此謁陵。驛亭高築 ,翼然淩空。驛樓巍聳,車馬喧騰。”伴隨著唐王朝皇權的更迭,朝堂和後宮的秘聞佚事,像落盤的珍珠,撒落在官廳這個古老村落的大街小巷深處。

走進官廳城堡,一個中國北方明清建築群落的縮版圖,在眼前活泛起來:秦磚漢瓦構築的古雅屋舍,幢幢相連成方院,街巷互通有妙處。五月,漫步於青石板鋪就的閭巷,古槐蓊鬱,石榴吐蕊。竹林掩映處,嵕山清泉水沿街流淌。

貞觀坊、文德坊、尚禮坊、益智坊、吳道子畫院、張旭書館、淩煙閣、六駿校場、思邈藥房、絲路風情園、煙霞草堂……如此生動燦爛的多元文化基因,都在官廳的文化長廊中復活了!

但官廳人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早已開始尋找、傳承著一種更生動、更本真、更強大的文化主體座標。

真的,這是一種絕佳的選擇。劉伯溫(劉基),一個橫貫華夏六百餘年的民族精英人物,正是官廳人的祖先,這位集中國多種文化思想於一身的傑出人物,是官廳人的自信和榮耀。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明太祖朱元璋曾盛讚劉伯溫:“吾之子房也!”劉伯溫的一生,

充滿著驚世駭俗的傳奇。少小讀書一目十行,兩遍即能誦,且能發微闡幽。十二歲中秀才,二十三歲考中進士。從此,一個大明王朝璀璨星辰的人生,由浙江文成縣武陽村輝煌發軔之後,雖也歷經了被各種世俗圍困的尷尬,但超凡的學識和蓋世的才智,終於拱建起了他安邦治國第一謀臣的頂級地位。位高自然言重,但言真了,不只遭當事人忌恨,
連皇上也對他疏遠了。在他後來病重之際,皇上派胡惟庸登門送藥。真相往往失落在歷史迷霧之中,劉伯溫六十五歲撒手人寰。他死後,長子劉璉攜帶眾多男丁女眷,從浙江南田鎮悄然出發,千里迢迢,秘遷到九嵕山下。劉伯溫去世138年後,明武宗正德八年,朝延追封其為太師,配享太廟。幸哉!歷史奉送給一個傑出人物遲到的公正和溫暖。

徜徉在官廳特定歷史的文化長廊中,一定要去拜謁劉基祠堂。走進劉家祠堂前院,大殿兩廂有楹聯,上聯:國相文成公千秋策章奇功炳乾坤。下聯:帝師誠意伯一統江山偉業昭日月。殿堂上高大的劉基坐像莊嚴,好像在吟誦他的《如夢令》:“一抹斜陽沙嘴,幾點閑鷗草際,鳥榜小漁舟,搖過半江秋水。風起,起風,棹入白茶花裡。”劉基不僅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文學家。他的《北風行》七絕確有唐時邊塞詩人豪邁壯闊的氣派:“城外蕭蕭北風起,城上健兒吹落耳。將軍玉帳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飛。”《明史》評價: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一代之宗。《誠意伯文集》二十卷傳世,賦、騷、詩、詞1600餘首,各種文體學說230餘篇。

劉基超凡卓立的文采,只是他大智慧中一棵搖曳多姿的玉樹。他從安邦治國中形成的文化思想體系,在我們民族歷史文化序列中,是一座光輝的文化座標。留于今世的《鬱離子》著作精要,闡明了治國大綱。在人才觀,哲學,經濟,天文地理等雜學諸多領域,都有建樹。躬拜劉基祠堂,倍知傑出人物立德,立功,立言之不朽!

細閱官廳劉伯溫後世家譜世系圖,從18世系至21世系的六門家族,在距今的30年中,接受大學教育的後輩有234人,在官廳總人口1400人,6人中有一個大學生。這是一個讓人多麼溫暖的比率啊!

作者:趙普東

親們~

想天天收到精美的圖文嗎?

徜徉在官廳特定歷史的文化長廊中,一定要去拜謁劉基祠堂。走進劉家祠堂前院,大殿兩廂有楹聯,上聯:國相文成公千秋策章奇功炳乾坤。下聯:帝師誠意伯一統江山偉業昭日月。殿堂上高大的劉基坐像莊嚴,好像在吟誦他的《如夢令》:“一抹斜陽沙嘴,幾點閑鷗草際,鳥榜小漁舟,搖過半江秋水。風起,起風,棹入白茶花裡。”劉基不僅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文學家。他的《北風行》七絕確有唐時邊塞詩人豪邁壯闊的氣派:“城外蕭蕭北風起,城上健兒吹落耳。將軍玉帳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飛。”《明史》評價: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一代之宗。《誠意伯文集》二十卷傳世,賦、騷、詩、詞1600餘首,各種文體學說230餘篇。

劉基超凡卓立的文采,只是他大智慧中一棵搖曳多姿的玉樹。他從安邦治國中形成的文化思想體系,在我們民族歷史文化序列中,是一座光輝的文化座標。留于今世的《鬱離子》著作精要,闡明了治國大綱。在人才觀,哲學,經濟,天文地理等雜學諸多領域,都有建樹。躬拜劉基祠堂,倍知傑出人物立德,立功,立言之不朽!

細閱官廳劉伯溫後世家譜世系圖,從18世系至21世系的六門家族,在距今的30年中,接受大學教育的後輩有234人,在官廳總人口1400人,6人中有一個大學生。這是一個讓人多麼溫暖的比率啊!

作者:趙普東

親們~

想天天收到精美的圖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