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所有大英人,定制懷舊版“高考准考證”刷爆朋友圈!背後的隱患你一定想不到

掃描二維碼製作自己的“高考准考證”,近日,一款輸入個人資訊就能自動生成“高考准考證”的小應用刷爆社交網路。

有專家提醒,性格測試、星座測試、結婚證生成器等類似的互動小遊戲背後,可能存在個人安全資訊洩露的風險,有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于攻擊個人移動銀行。

記者發現,如果使用者上傳的不是人臉正面照,系統將因無法識別而要求重新上傳照片,如果沒有填寫姓名,也無法制作準考證。而在應用介面的底部有一行說明:主辦方不搜集和儲存個人資訊。

“這是一種對高考的緬懷。”大部分網友都抱著類似心態,掃描二維碼打開連結,上傳自己正面照的同時,還填寫姓名、入學年份等個人資訊。最後形成一張模擬的“高考准考證”,裡面還有考試科目時間等。

事實上,這是互聯網系統通過人臉頭像識別技術,根據臉部輪廓和特徵、性別等元素,進行面部處理。專家認為其中涉及到個人資訊的洩露隱患。

浙江省公安廳網警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後臺會擁有用戶真實姓名和真實頭像,非常危險。當前人臉圖像識別在銀行支付系統中應用廣泛,這種“臉型密碼”一旦被盜取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用戶損失。

記者注意到,不少商家品牌都進行過類似的傳播活動。比如,情人節時的“結婚證生成器”、“六一兒童節”期間的“我的小學生證件照”等,都是通過在網路上填寫個人資訊上傳真實頭像生成的。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利用互聯網抓住人的好奇心,利用社交網路獲取個人資訊,這種類型的測試往往帶有病毒式的傳播。“通過看似有意思的互動活動,採集使用者的真實資訊,這些真實資訊會和手機的IP和串號進行綁定,再通過針對性的策劃進行詐騙。”

浙江騰智律師事務所麻策律師認為,目前有很多互聯網公司為吸粉,

採取互動遊戲的個性分析等方式,掘取使用者個人資訊,但沒有對使用者提示個人資訊已被收集以及日後資料使用規則,如果收集的資訊可形成使用者資料畫像並指向可識別物件,可能構成非法收集資訊行為。

專家提醒說,現在對於社交網路的個人資訊獲取比較氾濫,要從個人資訊安全和個人財產安全角度出發,不要隨意填寫個人資訊,避免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