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我國神經內科發展,聚焦神經保護治療——第十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年會·專家採訪及神經保護專場特別報導(2)

6月2~4日,第十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年會延續既往“一會四地”模式,分別在成都、合肥、濟南、鄭州四地同步召開,並通過直播平臺共用。神經保護治療一直是卒中治療中較為關注的治療方法之一,

也是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本屆年會因此特設神經保護專場,彙聚多位國內神經領域專家學者,共商神經保護治療策略。該專場由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謝鵬會長以“缺血性腦卒中治療中神經保護劑的再認識”為主題進行開場報告,隨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賈延劼教授、安徽省立醫院王國平教授、山東省立醫院王敏忠教授在各地分會場發表精彩演講,
並通過視頻連線進行四地共用。

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就謝鵬會長接受本報專訪的內容加以整理進行了分享,今天繼續為大家帶來會議其他精彩演講。

會議擷英

缺血性腦卒中治療中神經保護劑的再認識

國內外指南均指出,神經保護對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療具有重要作用。神經保護劑通過作用於不同靶點抑制神經元死亡,其中,

谷氨酸釋放抑制劑、鈣離子拮抗劑、神經營養因數、血管活性物質、自由基清除劑等均具有神經保護作用。但是,儘管眾多神經保護劑在動物試驗中顯示了顯著效果,臨床證據卻有限。謝鵬會長表示,導致臨床試驗和動物實驗差距的原因有多種,比如動物種屬差異、治療時間窗等。儘管如此,神經保護治療的研究一直在進行,國內外被批准上市且臨床廣泛應用的神經保護劑也不少。
謝會長指出,理想的腦卒中治療藥物應具備三個特點:①多靶點的作用機制;②可通過血腦屏障;③被證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腦苷肌肽即是其中一種能夠通過促進神經修復與再生,治療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損傷疾病的藥物,該藥物目前廣泛應用於臨床,其可透過血腦屏障並修復受損的血腦屏障,具有抑制多靶點的作用機制,可促進神經修復與再生,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
且安全性好。謝會長總結,腦苷肌肽作為一種有潛質的藥物,為卒中後患者的神經保護治療帶來新希望。

神經修復與再生對腦缺血治療的重要意義

賈延劼教授指出,促進神經修復與再生對腦缺血疾病神經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星形膠質細胞在神經再生中的作用逐漸受到關注。研究顯示,星形膠質細胞可促進神經幹細胞的增殖,

並誘導其向神經元方向分化。這提示,星形膠質細胞將有可能為神經元修復與再生提供新的靶點。

在這一領域,對於腦苷肌肽的研究給臨床醫生很大啟發。研究表明,腦苷肌肽可促進星形膠質細胞合成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數(GDNF),且具有濃度依賴性,還可逆轉偶氮二咪唑啉基丙烷二鹽酸鹽(AAPH)誘導的神經元損傷,增加神經元細胞活力,提示,腦苷肌肽對於神經元的修復與再生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數項研究結果顯示,腦苷肌肽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或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缺血性卒中再灌注與再灌注損傷治療

王國平教授指出,目前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的主要措施包括靜脈溶栓和血管內治療。靜脈溶栓存在時間窗問題,出血風險較高,應用人群受限。血管內治療在目標人群及時間窗選擇等方面尚缺乏高品質證據。因此,缺血性腦卒中再灌注治療的現狀無法令人滿意。

再灌注損傷是灌注後需要關注的問題,再灌注後,因為各種複雜機制,缺血組織功能和結構損傷加重。因此,改善腦血流灌注和治療再灌注損傷是缺血性卒中後治療的兩大策略,目前臨床上應用的馬來酸桂呱齊特注射液(如克林澳)便是兼顧兩種治療目標的雙靶點藥物。研究顯示,該藥是靶向鈣離子拮抗劑,可以靶向增加腦血流,同時顯著提高腦缺血再灌注區腺苷含量,防治再灌注損傷。

缺血性腦卒中“神經血管單元”的研究進展

王敏忠教授指出,腦梗死導致的損傷是一個複雜的病理生理過程,“神經血管單元”(NVU)這一概念或許能更全面反映腦組織的各種結構和功能。

NVU 可看作是由微血管、周圍的星形細胞突起及這些突起所支持的神經元以及軸突共同組成的複合體,包括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血腦屏障以及細胞外基質。NVU 理論的提出和發展為腦梗死的治療開闢了新的方向,腦保護的靶點應從單一的神經元保護擴展至對NVU 各個組分的保護。

如何在諸多靶點中選擇有效的干預,並改善NVU 內部的穩態和維持腦細胞的正常功能成為研究重點,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是重要的發現之一,該藥作為NVU的協同修復者,可同時發揮血管保護和神經修復作用。

神經保護的目標是改善卒中患者預後,儘管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但在考慮患者分層、治療時機、選擇多靶點藥物後,結果可能會不一樣。謝會長表示,希望未來有更多科學評判方法來綜合評價神經保護劑的價值和意義,神經保護劑在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值得醫生和患者的期待。(飛燕)

關注以下二維碼平臺,瞭解更多詳情↓↓↓

而數項研究結果顯示,腦苷肌肽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或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缺血性卒中再灌注與再灌注損傷治療

王國平教授指出,目前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的主要措施包括靜脈溶栓和血管內治療。靜脈溶栓存在時間窗問題,出血風險較高,應用人群受限。血管內治療在目標人群及時間窗選擇等方面尚缺乏高品質證據。因此,缺血性腦卒中再灌注治療的現狀無法令人滿意。

再灌注損傷是灌注後需要關注的問題,再灌注後,因為各種複雜機制,缺血組織功能和結構損傷加重。因此,改善腦血流灌注和治療再灌注損傷是缺血性卒中後治療的兩大策略,目前臨床上應用的馬來酸桂呱齊特注射液(如克林澳)便是兼顧兩種治療目標的雙靶點藥物。研究顯示,該藥是靶向鈣離子拮抗劑,可以靶向增加腦血流,同時顯著提高腦缺血再灌注區腺苷含量,防治再灌注損傷。

缺血性腦卒中“神經血管單元”的研究進展

王敏忠教授指出,腦梗死導致的損傷是一個複雜的病理生理過程,“神經血管單元”(NVU)這一概念或許能更全面反映腦組織的各種結構和功能。

NVU 可看作是由微血管、周圍的星形細胞突起及這些突起所支持的神經元以及軸突共同組成的複合體,包括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血腦屏障以及細胞外基質。NVU 理論的提出和發展為腦梗死的治療開闢了新的方向,腦保護的靶點應從單一的神經元保護擴展至對NVU 各個組分的保護。

如何在諸多靶點中選擇有效的干預,並改善NVU 內部的穩態和維持腦細胞的正常功能成為研究重點,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是重要的發現之一,該藥作為NVU的協同修復者,可同時發揮血管保護和神經修復作用。

神經保護的目標是改善卒中患者預後,儘管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但在考慮患者分層、治療時機、選擇多靶點藥物後,結果可能會不一樣。謝會長表示,希望未來有更多科學評判方法來綜合評價神經保護劑的價值和意義,神經保護劑在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值得醫生和患者的期待。(飛燕)

關注以下二維碼平臺,瞭解更多詳情↓↓↓